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32例大肠癌合并肝转移患者均采用FOLFOX4方案全身化疗,并给予沙利度胺200 mg/次,1次/d,口服,第1~10天.每28d为1个周期,4个周期后评定治疗效果.结果 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8例,稳定6例,进展5例,总有效率65.63%;生存期6~14个月;治疗过程中发生神经系统毒性14例、恶心呕吐30例、白细胞计数减少28例.结论 沙利度胺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大肠癌合并肝转移疗效满意,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腺癌组织中凝血酶敏感蛋白 1 (thrombospondin 1, TSP- 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 45例大肠腺癌组织中TSP- 1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icrovesseldensity, MVD),并以15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为对照。结果: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未见TSP- 1阳性表达;大肠腺癌组织中TSP- 1的阳性率为 42. 2% (19 /45)。TSP- 1阳性组MVD为(14. 37±4. 86 ),低于TSP- 1阴性组的 ( 29. 80±6. 35 ) (t=2. 735,P<0. 01);TSP- 1的阳性表达率随肿瘤Dukes分期的增加而降低(χ2 =4. 62,P<0. 05),与MVD呈负相关 (r=-0. 783,P<0. 01)。结论:TSP 1的阳性表达抑制了大肠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阻止其发展及转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分析VEGF与大肠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采用x2检验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对相应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0例大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24例,MVD为40.65±11.80,VEGF阳性21例(87.5%);无转移16例,MVD为25.02±11.52,VEGF阳性4例(25.0%),有无淋巴结转移组MVD和VEGF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38,x2=16.00,P均<0.01).40份大肠癌组织中VEGF蛋白表达阳性25例,MVD为41.33±11.61;VEGF阴性15例,MVD为22.84±8.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01,P<0.05).大肠癌组织中VEGF的表达与MVD呈正相关(rs=0.539,P<0.05).结论 VEGF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大肠癌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与大肠癌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大肠癌组织及相应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采用CD34标记计数肿瘤组织以及正常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分析血管生成素-2和大肠癌血管生成及临床病理因素关系.结果 大肠癌组织中Ang-2阳性表达率(62.5%,25/40)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12.5%,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浸润浆膜中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未浸润浆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肠癌有淋巴结转移中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血管生成素-2和肿瘤的大小、年龄、性别无关.结论 血管生成素-2可能促进大肠癌的血管生成,进而促进大肠癌的发展和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其对血管新生和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胃癌组织中Hpa、bFGF表达及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Hpa、bFGF表达和MVD、浸润深度、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且Hpa、bFGF共表达病例有更高MVD与单独一种阳性表达相比。Hpa表达和bFGF表达呈正相关。结论:Hpa、bFGF可加速肿瘤浸润和转移,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且Hpa、bFGF在促进肿瘤间质微血管生成方面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42例乳腺癌组织3、2例乳腺增生组织及20例正常乳腺组织中FAK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乳腺癌组织中FAK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35/42),78.57%(33/42),在不典型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38%(11/21)和42.86%(9/21),在一般增生和正常乳腺组织中均未见表达。乳腺癌组显著高于正常组、一般增生组和不典型增生组(P<0.01),不典型增生组也显著高于正常组和一般增生组(P<0.05);2)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比较,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FAK蛋白及mRNA阳性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FAK蛋白及mRNA阳性表达率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类型无关,随着乳腺癌的临床分期的升高,FAK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着增高的趋势,但两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AK表达的高低可能作为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较有价值的病理指标,可导致乳腺癌发生并加速恶性细胞的增殖、浸润和转移。  相似文献   
7.
李月光  李恩君  王凤飚 《吉林医学》2011,32(14):2812-2812
目的:探讨慢性胰腺炎病因及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慢性胰腺炎患者78例,采用总结回顾分析法,将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等搜集整理,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病因:慢性胰腺炎合并胆道系统疾病和饮酒史分别为45例(57.69%)和42例(53.85%),其中,26例(33.33%)同时存在以上两种病因。42例乙醇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均有长期饮酒史,超过9年23例(54.76%),每日乙醇摄入量>150 g者25例(59.52%)。治疗方法:非手术治疗51例,手术治疗18例,治疗后患者症状均获得缓解。另有9例患者症状较轻,通过戒酒、戒烟、改变饮食习惯后病情自行缓解。结论:慢性胰腺炎病因复杂,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通过宣传教育与指导,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以进一步降低慢性胰腺炎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1月至2007年4月收治的7例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结果 5例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术后4例存活,1例因感染性休克而死亡;1例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好转;1例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痊愈.结论 提高对急性肠系膜上动脉闭塞性疾病的认识,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和检查手段,可以减少漏诊和误诊,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吲哚美辛栓预防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术后胰腺炎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44例,根据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所有患者都给予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观察组在术前30 min给予吲哚美辛栓剂100 mg直肠内置入,对照组不予以吲哚美辛栓剂干预,记录2组患者预后情况。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41.87±5.62)min和(43.29±7.14)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5.6%和18.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胰腺炎发生级别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穿孔、出血、胆管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好转,无死亡病例。2组患者术后4 h的疼痛评分、CRP值高于本组术前与术后24 h(P0.05),且观察组术后4 h、24 h疼痛评分、CRP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球囊扩张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具有很好的应用可行性与安全性,应用吲哚美辛栓能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少术后胰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vMCI)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脑白质损害之间的关系及意义。方法对60例vMCI患者及40例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均进行头颅MRI检查和测定血清HCY、hs-CRP。结果 vMCI患者组Hcy、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vMCI组有显著脑白质损害,Hcy、hs-CRP浓度越高,脑白质损害越显著(P﹤0.05)。结论 vMCI与高Hcy、高hs-CRP、脑白质损害有关,Hcy、Hs-CRP是血管源性轻度认知障碍患者的危险因子,且与脑白质损害严重程度相关,测定血清Hcy、Hs-CRP水平对判断vMCI的病情和评价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