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0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脑脊液聚积腹腔被腹膜分隔并包围而形成的腹腔假性囊肿是脑室-腹腔分流术后少见的并发症,它使分流功能障碍。文献已有38例(在3368例手术中),作者又报告6例(在595例手术中)。在报告病例后,作者就临床诊治及病因等方面作了综述和讨论。在临床症状方面,本病的前驱症多为腹痛、恶心、厌食,有时便秘。以后腹部症状明显(文献中19例均有)。呕吐与分流功能障碍所致颅内压增高有关,腹胀不常见,但有诊断价值,如是局限性的一看便知,本文1例腹胀局限于右肋下,在光线斜照下看得很清楚,它与囊肿一致。如果全腹呈球形膨胀,可能囊肿很大(本文1例囊液2.51升)或伴有肠胀气。触诊可扪到一边缘规则,叩诊为实性肿块与囊肿相符合。腹膜刺激征极少,如续发感染则  相似文献   
2.
CT问世以后,对颅脑病伤的诊治,起了划时代作用。术前应用,能帮助确定诊断,设计治疗;术后检查,可了解手术完成情况,有无并发症和术后反应;从而对疾病的恢复,进一步处理以及一些生理病理的研究提供客观的资料。根据这些资料,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找  相似文献   
3.
在Pierre Marie对肢端肥大症作了临床描述后两年,即1889年,Victor Hotsley采经额入路作垂体瘤手术,未获成功。1900年Krause在视交义区取出了一颗子弹,提示经额入路达垂体区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4.
疼痛外科的目标应是使疼痛消失而无副作用。1931年Kirshner 创造了一台立体定向仪,可经卵圆孔凝固或浸润三叉神经半月节,手术达1000次。1950年以后,Thiry 重新重视此疗法。Sweet 指出,此法通过电刺激确定要破坏的纤维,用控制性加热(60~70℃),选择性地破坏与疼痛有关的Aδ纤维及C纤维。1970年以后,经皮选择性热凝半月节开始普  相似文献   
5.
创伤后硬脑膜下水囊瘤是指较严重的颅脑创伤后硬脑膜下的液体积聚,约1/2的病例呈双侧性,很少有包膜。常见于额区或/和颞顶区,后颅凹者极少。多在伤后5—25天发生。作者报告在3002例颅脑外伤后并发的硬脑膜下水囊瘤70例。其诊断依据是颅脑外伤后硬脑膜下有液体积聚,CT 扫描一开始就是低密度,这与陈旧性血肿逐渐转变为低密度可相鉴别。低密度区的厚度(由颅骨内板至皮质的距离)至少是3毫米。治疗分手术与非手术两组,手术组24例,其中男16例,女8例,平均年龄37岁(最小16岁,最大68岁),平均确诊时间为伤后两周(最早3天)。双侧病变者12例。伴有颅内血肿者4例,灶性脑挫伤者15例。术后7例好转。在术后未好转的病例中,5例CT 复查水囊瘤复发,其中1例再次手术。4例死亡,与颅脑损伤的严重或全身情况不佳致术后发生感染并发症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有关。非手术组46例,其中男37例,女9例,平均年  相似文献   
6.
神经纤维瘤占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0.7—14.7%,占颅内肿瘤的8.6—9.5%。颅内的神经纤维瘤主要发生在听神经上,其次是三叉神经及三叉神经节上。发生在舌下神经、副神经、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面神经、滑车神经等的纤维瘤十分稀少。嗅神经的神经纤维瘤,更属罕见。我院曾收治过一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双侧多囊肾伴左肾双输尿管及左肾动脉变异1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单侧肾双输尿管变异常有报道,但同时伴有同侧肾动脉变异和双侧多囊现象并不多见。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男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该尸体双侧多囊肾畸形并伴有左肾双输尿管及左肾动脉变异,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合5个单位1983年以来11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手术的结果。从脑缺血的角度,结合未手术、早期手术及晚期手术三组病例的病程进展,进行疗效比较。110例均于发病后4~96小时内手术。平均年龄37岁。血管造影动脉瘤分布为BA1、MCA25、ICA39、ACoA45例(多发性动脉瘤只计  相似文献   
9.
对大脑-颞肌血管融合术作了三点改进:1.将脑膜中动脉植到缺血的大脑皮层上或血管上;2.尽量切除增厚的蛛网膜;3.丢弃骨瓣盖覆式钛板颅骨成形。术后临床效果良好,血管造影证明脑膜中动脉参与形成丰富的颈内外动脉间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损伤超过半年仍有神经症状才作颅骨成形且术后观察一年以上的15个病例进行了研究。发现颅骨成形后神经功能无变化者7例,可能有改善者5例,肯定有改善的2例,有明显改善的1例。最后一例伤后半年仍然偏瘫失语,颅骨成形后第二天语言即有改善,两周后失语完全消失。比较手术前后的脑血流量,术前为全脑低灌注,但以损伤侧明显。术后全脑血流量增加,并以损伤侧明显。增加可达15~30%,这种增加也见于颅骨缺损较小的病例。脑血流的增加与临床的改善是相符合的。如一男性患者,因颅脑外伤减压致右颞顶骨大面积缺损,伤后昏迷两周,左侧痉挛性偏瘫,精神迟钝,进行功能锻练已四月。伤后6月颅骨成形,术前血流量(ml/100g/min)为69.2(右)及74(左),术后10天各为83(±20%)及89.5(±21%)。痉挛性偏瘫无变化,但精神迟钝消失,可社交并恢复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