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分前质量控制 1.1样本采集前患者的准备。 1.1.1尽量是平静状态下采集,若患者处于激动、兴奋、恐惧、过度空腹、运动、饮食、饮酒、吸烟及姿势体位不正确等均可影响某些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叶酸、维生素B_(12)及血常规联合检测在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并发巨幼细胞性贫血(MA)中的作用。方法比较2016年7-12月该院未进行叶酸、维生素B_(12)监测及相关干预前的4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与2017年1-6月该院实施了上述指标监测及相关干预后的481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MA发病率及血常规水平。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12个月内MA发病率分别为4.99%(24例)、15.63%(75例),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25,P=0.025)。观察组中MA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水平为(3.30±0.44)×10~(12)/L,高于对照组MA患者[(2.77±0.56)×10~(12)/L],Hb[(75.61±12.67)g/L]、MCV[(102.65±2.01)fL]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中MA患者[(96.17±13.89)×10~(12)/L,(110.84±2.4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患有MA患者有24例,其中13例维生素B_(12)缺乏,7例叶酸缺乏,4例维生素B_(12)及叶酸均缺乏。观察组血清叶酸水平为(0.77±0.14)ng/mL,维生素B_(12)水平为(20.41±3.74)pg/mL。结论叶酸、维生素B_(12)及血常规联合检验,有助于提早预防精神分裂症患者MA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小细胞肺癌(SCLC)的临床特点是低分化、高复发、高转移、预后差及生存期短.在西医方面,近年来非小细胞肺癌在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中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大大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及预后效果;然而对比非小细胞肺癌,SCLC的治疗进展则相当缓慢,西医主要治疗手段为化疗及放疗,极少数患者可有手术的机会,与非小细胞肺癌突飞猛...  相似文献   
4.
化学发酶免疫检验的检测原理是用参与催化某一化学发光免疫的酶来标记抗原或抗体,在免疫反应发生后,加入发光剂(底物),酶催化底物发光,其发光强度与酶的含量呈正比.这一发光免疫技术具有快速、准确、特异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各种激素、肿瘤标志物药物浓度及微量生物活性的检测.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在临床的普及受到限制,手动加样、半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仍然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NRS≥4分的60例癌性疼痛患者进行吗啡快速滴定,随机分为静脉组和口服组,参照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进行吗啡滴定。结果 52例患者完成快速滴定,静脉组25例,口服组27例。两组滴定完成时NRS评分均≤3分,并均较滴定前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之间NRS评分在滴定前、滴定后和滴定前后差均无明显差异(P>0.05);吗啡制剂滴定完成时,口服组与静脉组的疼痛明显缓解,达到65%以上,但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滴定完成时间明显短于口服组(P<0.05);滴定后两组的ZPS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口服组更为明显(P<0.05);滴定后两组的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之间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静脉组便秘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吗啡快速滴定治疗中、重度癌痛时,口服及静脉滴注均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滴定,而静脉滴定的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医调理气机法对恶性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患者,分为扶正抗癌组和理气抗癌组,对比2组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对理气抗癌组用药的安全性做出评价。结果:2组在症状总改善率方面没有差异,但理气抗癌组对肿瘤患者的失眠、少寐多梦、精神忧郁、五心烦热、心悸、神疲懒言、胸闷、咳嗽、喘息、气短、咳血、咳痰方面的治疗效果优于扶正抗癌组(P<0.05)。结论:中医调理气机法治疗恶性肿瘤安全性好,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身心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腹诊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中医腹诊方法诊察2007年1月16日-2007年3月1日期间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住院的33例恶性肿瘤患者,研究不同疾病及症状的腹诊特点,及其与传统四诊的比较。结果:腹部肿瘤的患者腹力多偏实(36.0%)或实(20.0%),92.0%出现心下痞硬。肝癌和腹水的患者中100%出现心下痞硬。腹力实的5例患者中都为腹部肿瘤且其中4例在观察期间死亡。舌脉无明显异常的16例患者中,出现胸胁苦满者8例,心下痞硬13例,振水音5例,腹部压痛8例,腹力异常13例。腹诊正常的3例患者至观察期结束病情稳定,一般状态评分良好(Perfam ancestatus,PS≤2)。结论腹诊是四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8.
肺癌患者出现脑转移时已届晚期,生存期短、预后不佳、生活质量差。基于肺癌脑转移的临床表现,中医学认为该病与肝关系密切,肺癌脑转移从肝论治符合中医辨证论治的临证思路,临床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肺癌脑转移行之有效,为中医从肝论治肺癌脑转移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腹诊对恶性肿瘤诊断及预后的意义。[方法]运用中医腹诊方法诊察恶性肿瘤患者,研究不同疾病及症状的腹诊特点,及其与传统四诊的比较。[结果]腹部肿瘤的患者腹力多偏实(36%)或实(20%),92%出现心下痞硬。肝癌和腹水的患者中100%出现心下痞硬。腹力实的5例患者中都为腹部肿瘤且其中4例在观察期间死亡。舌脉无明显异常的16例患者中,出现胸胁苦满者8例,心下痞硬13例,振水音5例,腹部压痛8例,腹力异常13例。腹诊正常的3例患者至观察期结束病情稳定,一般状态评分良好(Perfamance status,PS≤2)。[结论]腹诊是四诊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肿瘤临床实践中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