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采用3.0T高分辨磁共振成像评价脑缺血患者症状侧(患者一侧肢体出现脑缺血临床症状,对侧颈动脉则定义为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02例,2周内进行双侧颈动脉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分析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差异。结果102例脑缺血患者中,脑梗死52例,短暂性脑缺血50例。症状侧与非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大管壁厚度及斑块累及范围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0);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易损成分(出血、富脂质核及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症状侧,并且有显著统计学差异(Z=6.525,P=0.000)。结论症状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严重性及易损性明显高于非症状侧斑块,症状侧斑块内易损成分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放化疗前后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5 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鳞状细胞癌的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治疗前及接受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定期行常规MRI平扫、增强扫描检查。观察病灶治疗前后MRI影像学表现,测量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横轴位病灶最大面积的变化及治疗前、治疗后T2WI图像中喉部及下咽部非肿瘤组织的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对 10 例治疗前、治疗后均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的患者,测量并比较治疗前、治疗后病灶区域的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值的变化。结果 25 例患者接受治疗后肿物的最大横截面积明显缩小(P<0.05),其中 17 例接受治疗后第3个月复查时肿物已消失,第 6 个月、第9个月复查时分别有4例肿物消失。接受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喉部及下咽部非肿瘤组织SNR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6);接受治疗后6个月、9个月、12个月非肿瘤组织的SNR值及各个时间点的CNR值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10 例患者治疗后病灶区域的ADC值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MRI检查可以清晰显示喉癌、下咽癌病灶的变化,大部分喉癌、下咽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3个月内肿物消失;SNR值、CNR值对于观测治疗前后组织水肿的变化有临床价值;ADC值对于评价喉癌、下咽癌的疗效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联合常规MRI检查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喉癌下咽癌患者(仅接受放化疗,未行手术治疗)共25例,全部病例均于患病局部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治疗前均行常规MRI及扩散加权成像(DWI)扫描,分析患者MRI特点、测量肿瘤最大横截面积及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包括平均ADC值、最低和最高ADC值);治疗后(放化疗结束后1个月内)再次行MRI检查,测残留肿瘤面积及ADC值,并计算肿瘤缓解率。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肿瘤ADC值与肿瘤缓解率相关性;分析治疗后完全缓解患者(CR组)与非完全缓解患者(非CR组)治疗前、后ADC值及变化的差异。结果 25例喉癌下咽癌患者治疗前肿瘤面积4.81(0.83~14.12)cm~2,治疗后肿瘤面积2.42(0~7.92)cm~2,肿瘤缓解率为74.8%(6.0%~100%),其中有11(11/25,44.0%)例患者治疗后肿瘤消失。治疗前肿瘤平均ADC值及最高ADC值与治疗后肿瘤缓解率呈负相关(r=–0.922、–0.691,P0.05),治疗后平均ADC值与缓解率呈正相关(r=0.678,P0.05);非CR组治疗前肿瘤平均、最高ADC值高于CR组,CR组治疗后平均ADC值及治疗前后平均ADC值的变化高于非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治疗前肿瘤ADC值以及治疗前后肿瘤ADC值的变化对评价非手术喉癌下咽癌放化疗后早期缓解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