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本研究采用四野面颈联合野放疗治疗鼻咽癌患者,分析急性放射性反应和近期疗效。方法101例初治鼻咽癌患者进行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其中90例接受FP方案同步化疗及辅助性化疗。结果患者在7周内完成治疗计划,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获得了满意的剂量分布。鼻咽癌病灶完全缓解(completeremission,CR)为95.0%(96/101),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5.0%(5/101),总有效率达100.0%,淋巴结病灶CR 90.1%(91/101),PR 6.9%(7/101),总有效率为97.0%,1年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分别为100.0%、97.0%,不良反应主要为Ⅰ~Ⅱ级放射性黏膜炎、白细胞下降。结论四野面颈联合野适形放疗剂量分布满意,近期疗效满意,急性放射反应可耐受,远期疗效及组织损伤尚有待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拓莫兰治疗头颈部放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科行头颈部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98例,均经病理学诊断为头颈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的放疗技术和剂量基本一致。治疗组:当患者黏膜炎Ⅱ级时,开始给予静脉滴注阿拓莫兰治疗至放疗结束。对照组:当患者黏膜炎Ⅱ级时,开始给予静脉滴注0.9%生理盐水至放疗结束。结果对口腔黏膜炎治疗前,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评定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口腔黏膜炎情况进行调查比较,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口腔黏膜炎的评定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拓莫兰对于治疗头颈部放疗所致急性口腔黏膜炎有一定效果,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紫龙金对鼻咽癌放射增敏作用临床研究,以及增敏机制的探讨。方法:临床研究随机将鼻咽癌分为两组,放射增敏组在放疗的同期给予口服紫龙金。治疗前及放疗20GY/10f时分别予鼻咽部病理活检,行P16和cyclinD1免疫组化。结果:研究表明紫龙金癌在鼻咽癌放疗增敏效果显著,增敏组放疗结束时CR率远远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的2年生存率、2年无复发生存率、2年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统计学上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增敏组P16有上调趋势、cyclinD1有下调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近期疗效表明紫龙金对鼻咽癌有放射增敏作用,需进一步随访对远期生存率进行疗效评价。增敏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16上调和cyclinD1下调。  相似文献   
4.
目的 验证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分期系统在以MR为分期手段、IMRT为基础综合治疗策略下的合理性及适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7—2011年间在本院经MRI分期和IMRT治疗的 720例初诊M0期鼻咽癌患者的生存及失败情况,评价T、N分期对预测患者生存及失败的可靠性。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第7版 UICC或AJCC 鼻咽癌T分期是OS、CSS、DFS和DMFS的影响因素(P=0.013、0.025、0.001、0.002),但T1、T2、T3期间相近(P=0.054~0.626)。从局部复发和远转风险来看,T3与T2期非常接近(P=0.796)。N分期是DFS、DMFS的影响因素(P=0.005,0.000)。但N0和N1期间相近(P=0.549、0.707)。在N0—N1期中也未发现单纯咽后淋巴结转移对OS、DFS和DMFS有影响(P=0.360、0.083、0.062)。结论 第7版UICC或AJCC鼻咽癌分期系统对经MRI分期和IMRT的鼻咽癌患者预后仍有较好预测价值,但有进一步优化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口服营养补充对接受放化疗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营养状态、治疗耐受性的影响。方法 2016-2018年前瞻性随机入组114例患者,干预组58例、对照组56例。干预组从放疗起予口服肠内营养干预,对照组予常规饮食。治疗前中后分别收集体重、血象及营养评估资料等。结果 放化疗期间患者体重进行性下降,对照组下降趋势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干预组放疗中断率更低(0︰7%,P=0.039),2程同步化疗完成率更高(78% ∶ 64%, P=0.02),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稳定性也更高(P=0.003、0.001),但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组间相近(P>0.05)。治疗开始后营养筛查状况同样进行性下降,对照组NRS2002≥3分患者显著多于干预组(P<0.05);PG-SGA评估组间相近(P>0.05)。结论 鼻咽癌放化疗中体重下降及营养不良风险逐步增加。口服营养补充能够提高治疗耐受性及血清蛋白稳定性,但在体重及短期营养评估方面未体现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6.
乳腺癌术后胸壁电子线放射治疗的剂量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乳腺癌术后胸壁放射治疗时不同能量电子线照射不同厚度组织等效膜产生的剂量进行测量及分析。 方法:以射线选用6及9 MeV电子束的电子直线加速器对仿真人体组织等效模型所拟的典型成年女子左侧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模拟照射,用热释光剂量仪进行实际测量。 结果:在无膜及体表加盖0.5及1.0 cm组织等效膜后,6 MeV电子线照射时皮肤表面的剂量提高,分别为184.7,217.8和220.4 cGy, 肺受照剂量减少,分别为63.7,30.7和13.4 Cgy;9 MeV电子线照射时皮肤表面的剂量提高,分别为163.8、170.7和191.5 cGy, 肺受照剂量减少,分别为173.9、101.7和86.9 cGy。结论:不同能量电子线照射时,在体表加盖0.5及1.0 cm厚的组织等效膜后,皮肤表面剂量提高,肺前缘受照剂量减少,电子线能量增加,高剂量坪区加宽;电子线能量相同时随着等效膜厚度的增加,高剂量坪区向表皮移动;可以通过增加一定厚度的等效膜来提高整个靶区治疗的剂量要求。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307例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后放射性脑病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医生提供放射性脑病发生规律。方法:收集2006-01-2009-12在浙江省肿瘤医院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发生放射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放射性脑病发生在鼻咽癌放疗后4~192个月,中位40个月。接受常规面颈联合野放疗及高剂量照射的患者发生放射性脑病的机会更大,发生率分别为6.6%和4.4%。结论:放射性脑病多数发生在放疗结束后3.5年内,与肿瘤分期、放疗方式以及高剂量照射等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