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Ⅰ期肺癌患者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分析经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的52例Ⅰ期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天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胸,无围术期死亡,手术时间65~21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量150~200 m L,平均80 m L,术后引流天数2~10 d,平均4 d,术后住院时间4~14 d,平均6 d。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好,适用于Ⅰ期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2.
左侧卧70°右胸上腹二切口治疗胸中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改进胸中段食管癌的手术经路,探讨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自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采用左侧卧位70°经右胸后外侧上腹正中二切口,配合术中手术台左右调节治疗10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切除率100%,全部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1.0%,其中心肺并发症7例、吻合口瘘2例、胃排空障碍1例、声嘶1例。本组1,3,5年生存率为87.0%、62.0%和46.0%。结论采用左侧卧70°,右胸后外侧上腹正中切口配合术中手术台左右调节行胸中段食管癌切除,有胸腹手术视野暴露好、切除率高及淋巴纵隔脂肪组织清扫彻底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术中改变体位经右后胸、颈、腹和术中不改变体位经右前胸、颈、腹三切口切除胸中上段食管癌两种术式的优缺点。方法对60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术中改变体位经右后外侧胸、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组30例,B组为术中不改变体位经右前胸、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组30例。结果两组手术切除率均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3.3%、16.6%;死亡率为3.3%、10%;5年生存率为33.3%、26.7%;切端癌发生率分别为3.3%、6.6%;胸部淋巴结清扫个数分别为284、162,胸、腹淋巴结清扫均数分别为17.6、13。结论在胸中上段食管癌切除术中,采用术中改变体位经右胸后外侧、左颈、上腹正中三切口切除术,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好、手术并发症少、淋巴结清扫彻底等优势。  相似文献   
4.
<正>SMARCA4缺失的原发性胸部肉瘤是一类罕见原发于胸腔的恶性肿瘤,组织学上具有横纹肌样形态特征,并具有特征性免疫表型和分子型。我国目前仅有6例报道[1-2]。第5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Health Organization,WHO)胸部肿瘤分类新增的肿瘤类型中,胸部SMARCA4缺陷型未分化肿瘤占据其一。SMARCA4基因编码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的突变率为3%~8%,  相似文献   
5.
胎儿型肺腺癌(fetal adenocarcinoma of the lung, FLAC)是一种临床上极其罕见的肺恶性肿瘤,仅占肺原发肿瘤的0.1%~0.5%[1].因其肿瘤性腺体在组织学上与胚胎10~16周肺气道上皮相似而称之为FLAC.该类肿瘤较普通的肺腺癌预后较好,通常可分为低级别(L-FLAC)和高级别(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K7、CK18、CK5/6及P63在各类型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对104例肺癌手术标本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联合检测CK7、CK18、CK5/6及P63的表达,同时分析它们在不同类型肺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K7在腺癌、腺鳞癌及大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07%、85.71%及50.00%,在鳞癌和小细胞癌中无阳性表达。CK18在腺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3%、85.71%、100%及100%,在鳞癌中无阳性表达。CK5/6在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100%,在腺癌、腺鳞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中无阳性表达。P63在鳞癌和腺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及14.29%,在腺癌、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中无阳性表达。结论CK7及CK18可用于肺腺癌诊断,CK5/6及P63可用于肺鳞癌诊断。同时,CK18还可用于肺小细胞癌及大细胞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基于二代测序法, 探讨经组织学诊断为同步多灶原发性肺癌(SMPLC)病例的分子病理学特征及克隆起源。方法对4例SMPLC的8个病灶进行全基因组外显子测序, 并进行基因突变、基因组稳定性、克隆性关系及克隆演化的分析。结果突变分析显示例1、2及3的2个病灶间突变的一致性均为0, 例4的一致性为3/(50+44)。例1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较大。例2的2个病灶基因组稳定性差别不大。例3、4的2个病灶基因组均稳定。用单核苷酸变异测试对样本突变信息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例1、2、3的2个病灶间相互独立。例4的2个病灶之间存在克隆关系。对样本拷贝数变异进行分析, 认为例1、2的2个病灶彼此独立。对例4进行克隆演化分析, 提示2个病灶来源于同一个克隆, 可能为肺内转移。结论二代测序分析是对多灶肺癌组织学诊断的重要补充。不同组织学类型, 或含原位癌病灶是判断SMPLC较可靠的依据。但不同组织学亚型诊断价值有限。为保证肿瘤分期和术后治疗的精准性, 有必要对多灶肺癌的每一个病灶进行基因突变检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