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廉政档案是纪检监察工作适应新形势、满足新要求的时代需求,也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纯洁党员干部队伍的一个新举措。应当说,在加强对党员干部8小时内外的跟踪检查与多方监督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的廉政档案,全面加强领导干部廉政档案的管理和运用,起到了对广大党员干部的教育、示范、警戒作用,有效地促进了领导干部的廉洁从政行为。1建立健全廉政档案的必要性在实际操作中曾遇到诸多问题,如部分同志认识不到位,态度不积极,配合不主动,经济收入申报不全面,重大事项报告不及时,上交材料不准时等。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mRNA稳定性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脾3-磷酸甘油醛脱氢M(GAPDH)mRNA的表达对死亡时间(PMI)推断的应用价值。方法28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分别于死后0,8,16,24,32,40,48h共7个时相点(n=4)解剖,利用荧光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脾GAPDH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大鼠死后40h肾、32h脾内可检测出GAPDH mRNA,且其表达产物均呈规律性下降趋势(荧光强度逐渐变暗并最终消失)。结论检测大鼠死后不同时间肾、脾GAPDH mRNA的表达对PMI推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法医学属于应用科学,与临床医学密切相关,也与基础医学密不可分。针对学科涉及知识面广,内容繁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通过改变被动传授知识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教学中以案例讨论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CAI课件组织教学;将法医学与相关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联系,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肺透明细胞癌误诊为肺结核死亡一例尸检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原发性肺透明细胞癌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术前诊断困难,易被误诊、漏诊。我们在医疗纠纷法医学尸检中遇到1例,现结合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本文结合我院实际,就如何改进在彩超仪器使用与维护这一基础与关键环节的超声教学做一探讨,旨在建立一套适合超声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仪器维护及使用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7.
一步法RT-PCR检测大鼠死后脑HGPRT mRNA的降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不同时间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mRNA的降解情况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将36只大鼠断颈处死后置于20℃温度控制系统内,利用一步法荧光标记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脑管家基因HGPRT mRNA在死后即刻至8d的相对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死后即刻至7d大鼠脑组织均可检测到HGPRT mRNA,其扩增产物呈下降趋势。结论:一步法RT-PCR技术检测大鼠脑组织HGPRT mRNA,在死后的降解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可为PMI推断提供一种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死后肾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mRNA降解情况与死亡时间(PMI)的关系。方法:40只Wistar大鼠断颈处死,置于20℃温控系统内,利用一步法荧光标记RT-PCR技术检测大鼠肾管家基因HGPRTmRNA在死后即刻至36 h降解情况。结果:在死后即刻至32 h大鼠肾组织均可检测到HGPRTmR-NA,且其扩增产物呈规律性下降趋势。结论:大鼠死亡后肾HGPRTmRNA降解与PMI负相关,可为PMI推断提供一种新的观测指标。  相似文献   
9.
鱼腥草注射液致过敏死亡尸检呈喉头水肿和内脏瘀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者男,47岁。2005年3月16日,因“咽喉疼痛”到某个体诊所就诊,诊断为“咽喉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头孢噻肟钠4.0g、鱼腥草注射液20ml、利巴韦林0.5g静脉滴注(上述各药均加入同一输液瓶内输注),约1min后患者出现心慌、口吐白沫等反应,遂停止输液予以处理(肌内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扑尔敏2ml),并送医院继续救治,终因抢救无效于静脉输液1h后死亡。死后第2天对其进行了尸检。发育正常,营养良好。尸斑呈暗红色,位于背部未受压处,重压稍褪色。双眼睑结膜充血,口唇、指甲发绀,趾甲苍白。咽后壁充血明显,双侧扁桃体Ⅲ度肿大,表面不伴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与猝死机制。方法收集2例经法医病理学尸检证实的川崎病猝死的病例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与猝死机制。结栗此2例惠儿,1男1女,年龄分别为1岁和3岁,均因其它不适在输液过程中突然死亡,之前2周有发热,皮肤红斑,尸检证实2例猝死患者均并发冠状动脉瘤,瘤腔内血栓形成。结论川崎病临床特征不典型,早期诊治是防治因并发冠状动脉瘤而猝死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