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文对1例异时性多原发上消化道肿瘤的诊治和随访方案进行讨论,并复习相关文献,认识及探讨异时性多原发上消化道肿瘤的临床特点及合理内镜随访的重要性。内镜技术发展能极早发现早期癌。第二肿瘤好发部位依次为食管、头颈部和胃。高危因素包括酒精代谢及多发食管多灶碘不染区(Lugol-voiding lesion,LVL)。目前最有效的防治方法为合理的内镜随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腺癌特点及有效临床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l例早期原发性十二指肠腺癌的内镜诊断、手术局部切除的诊治经过作报道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例十二指肠腺癌通过内镜早期诊断,并于内镜钛夹标记后行肿瘤局部手术,最大限度保存解剖结构的完整.术后随访未见局部复发、转移.结论 十二指肠腺癌早期病变可通过局部手术切除、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明显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病理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淋巴转移临床病理相关因素,预测淋巴转移风险。方法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2006-2009年214例早期胃癌标本,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形态、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及脉管侵犯等因素与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相关性。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病灶大小[OR=2.014,95%置信区间CI(1.049~3.865),P=0.035]、浸润深度[OR=7.112,95%CI(2.484~20.362),P〈0.001]、病理组织学[OR=3.353,95%CI(1.294~8.690),P=0.013]、脉管侵犯[OR=2.812,95%CI(1.043~7.583),P=0.041]与淋巴转移相关。结论肿瘤病灶大小、浸润深度、病理组织学及脉管侵犯是早期胃癌淋巴转移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葛根素对抗急性高糖刺激引起的血管舒张功能的下降,并分析血红素加氧酶(HO-1)在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血管环灌流装置,观察大鼠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结果: ①与空白对照组(含11 mmol/L葡萄糖)相比,经44 mmol/L葡萄糖(高糖)孵育血管2 h后,主动脉环对ACh引起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反应下降。②葛根素(10-10-10-8 mol/L)与高糖联合孵育,可剂量依赖性地改善高糖诱导的血管ACh舒张反应的下降。③葛根素孵育血管后可引起血管HO-1活性增高;用ZnPPIX抑制HO-1的活性后,葛根素抗高糖损伤的作用被取消。结论: 葛根素可以对抗高糖引起的血管舒张功能的下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诱导HO-1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与外科手术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早期胃癌术后残胃及吻合口黏膜改变、费用及治疗时间、随访复发情况。方法收集25例内镜治疗及100例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分别从术后黏膜改变状态(充血、糜烂、溃疡、伴随胆汁反流)、治疗费用与时间、术后随访复发情况3方面评估,利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外科手术术后黏膜明显充血者87.0%,糜烂36.0%,溃疡9.0%,伴随胆汁反流高达48.0%,内镜组除手术瘢痕外无明显术后黏膜炎性改变(P<0.001);外科手术组平均花费为(3.56±1.12)万元,平均住院时间(20±9)天,内镜治疗组平均费用(0.57±0.42)万元,平均治疗时间(5±2)天(P<0.001);外科组随访中见1例复发,内镜治疗组无复发(P>0.05)。结论内镜切除治疗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不仅能显著改善术后黏膜状态、降低治疗费用、缩短恢复时间,而且具有与外科手术类似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6.
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是内镜治疗的一种方法,常用来治疗消化道扁平型腺瘤或早期癌,适用于〈2cm的病变。而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 dissection,ESD)主要应用于消化道早期癌,并使得〉2cm的病变也能在内镜下一次完整性切除。  相似文献   
7.
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后急诊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结直肠息肉经内镜下摘除后并发急诊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处理措施.方法 对2004年11月至2009年11月行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术的31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SPSS 16软件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13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息肉摘除术,共摘除息肉373颗.其中11例急诊出血,出血率为3.5%.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结直肠息肉摘除后急诊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是高血压(P<0.01),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息肉大小、息肉形态、病理类型和摘除方式无关(P>0.05).结论 高血压是结直肠息肉摘除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同种异体骨已成为临床上治疗创伤、肿瘤、感染、骨吸收等原因所致骨缺损移植的重要材料.同种异体骨的制备保存一直是骨移植研究的重点.目前主要有低温、深冻或冻干等保存方法,再经灭菌和消除免疫原性等处理,制备出清洁、无菌、无病毒、保留一定生物活性和生物力学特性的同种异体骨.该文就同种异体骨制备保存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