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胸腔积液临床常见,少量积液常无症状,中大量积液可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无法平卧等表现,需通过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及时加以缓解。胸腔积液穿刺引流不仅可用于临床治疗,还可辅助诊断不明原因胸腔积液。在超声直视下操作置管可提高穿刺成功率[1-2]。本研究观察高频超声在辅助引导置管引流胸腔积液中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动态三维超声造影(3D-CEUS)定量分析技术对于裸鼠皮下种植瘤的不全微波热消融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评估能力。方法建立BALB/c裸鼠HepG2细胞皮下种植瘤模型。模型动物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在肿瘤生长至最大径约0.8-1.0cm时,采用微波对肿瘤进行不全热消融。并在治疗前1d及治疗后第3d、第7d、第14d进行常规超声及动态3D-CEUS检查。通过拟合,得出肿瘤组织的时间-强度曲线及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I)、达峰时间(TTP)、平均渡越时间(MTT)、上升支斜率(s)、曲线下面积(AUC)、上升段曲线下面积(AwI)和下降段曲线下面积(AWO)。结果在治疗后第3d和第14d时,两组之间PI、S、AUC、Awo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其余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1d和治疗后第7d时,各个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动态3D-CEUS定量分析方法可反映裸鼠皮下种植瘤的治疗后状态,有助于评估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肾淋巴瘤(primary renal lymphoma,PRL)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或超声引导下穿刺后病理证实的15例PRL患者的16个患肾病灶的超声表现、超声分型及诊断。结果 本组15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35~81岁,平均年龄(62.1±14.2)岁;单侧患病14例,双侧患病1例,共计16个病灶。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肾内肿块型7个,弥漫型1个,肾周肿块型及混合型各4个,肿块最大径41~164 mm。超声诊断:恶性肿瘤10例(其中6例7个患肾诊断为淋巴瘤),性质待定3例,肾周出血及错构瘤出血各1例,确诊率为43.8%(7/16),误诊率为12.5%(2/16);超声引导下穿刺12例,手术5例(2例穿刺后再手术);病理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9例,外周T细胞淋巴瘤、黏膜相关性淋巴瘤、非霍奇金淋巴瘤NKT细胞型及Burkitt淋巴瘤各1例,另2例门诊患者仅诊断为淋巴瘤,无进一步分型诊断。结论 PRL的超声表现分型有:肾内肿块型、肾周型、弥漫型及混合型,其中肾周型及弥漫型为特异性超声表现,肿块型需与常见的肾肿瘤鉴别,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是术前明确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胰腺内分泌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胰腺内分泌肿瘤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原因.结果 36例患者37个病灶,超声共检出32例33个病灶,漏诊4例,超声检出率88.9%(32/36).瘤体大小1.0 cm× 0.8 cm~12.9 em× 11.3 cm,瘤体最大径≤2.0cm者12例,超声检出9例,检出率75.0%;病灶以均匀或较均匀低回声为主,占78.8%(26/33),其余7个为混合回声.彩色多普勒检查12例,11例显示血流信号,其中血流丰富者8例,占66.7%(8/12).超声显示肿瘤位于胰头部11个,头颈部2个,胰体部6个,胰尾部11个,另外3个定位错误,定位诊断符合率81.1%(30/37).结论 超声对胰腺内分泌肿瘤定位诊断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评估二乙基亚硝胺诱发性大鼠肝癌模型的可行性。方法2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30mg/kg腹腔注射二乙基亚硝胺。第14周开始每周轮流抽取5只大鼠进行超声检查,发现肝脏结节的大鼠,进行超声造影(CEUS)检查。检查后处死取标本进行病理诊断。结果大鼠超声检查前死亡率45%(9/20),肝癌造模成功率80%(16/20)。肝细胞癌(HCC)病灶超声检出率72.5%(29/40)。55.2%(16/29)HCC病灶呈“高回声增强-无廓清”为主要CEUS增强模式。结论此动物肝癌模型成瘤率较高,CEUS可用于此模型的评估。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与增强MRI对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异型增生结节(DN)的诊断能力。 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同期行超声造影和增强MRI检查并获病理学证实的39例患者的39个高分化肝细胞癌病灶和7例患者的8个DN病灶,分析其超声造影和增强MRI表现特征。采用χ2检验,计算Kappa值,比较2种检查方法的诊断一致性;绘制不同检查方法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 结果2种诊断方法中,69.2%(27/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动脉期表现一致(Kappa=0.482),53.8%(21/39)的高分化肝细胞癌的延迟期表现一致(Kappa=0.168)。DN病灶在超声造影的主要表现呈“等增强-等增强”模式(87.5%,7/8),增强MRI主要表现为“高信号-低信号”模式(62.5%,5/8),所有DN病灶在超声造影延迟期均未出现廓清。超声造影、增强MRI、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同时满足或只满足一种)4种检查方法中,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只满足一种)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敏感度(66.7%)和准确性(61.7%)最高,而超声造影诊断高分化肝细胞癌的特异度(100%)和ROC曲线下面积(0.658,95%CI:0.482~0.834)最高。 结论超声造影联合增强MRI有助于高分化肝细胞癌和肝DN的鉴别诊断,而超声造影具有更高的诊断特异度。  相似文献   
8.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脾脏原发性淋巴瘤(primary lymphoma of thespleen,PLS)一般指原发于脾脏或脾门淋巴结的淋巴瘤。在恶性淋巴瘤中仅占1%,但在脾脏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仍占首位。Ahmann等收集脾脏淋巴瘤5100例,原发仅49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实时谐波超声造影(CEUS)在肝门部胆管癌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6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共46个肝门部胆管癌。采用χ^2检验比较肝门部胆管癌常规超声与CEUS回声分布差异;以手术确定的评估结果作为金标准,采用χ^2检验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差异,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比较常规超声与CEUS诊断门静脉受侵的准确率、对肝门部淋巴结的显示率差异。结果 在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有82.6%(38/46)及91.3%(42/46)的肝门部胆管癌表现为低回声,与周围肝实质分界清晰,而常规超声63.0%(29/46)表现为边界不清的等回声,病灶清晰显示率在常规超声、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分别为37.0%(17/46)、84.8%(39/46)、91.3%(42/46)。肝门部胆管癌CEUS门脉期及延迟期回声分布与常规超声回声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164、53.939,P=0.000)。CEUS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为100%(46/46),高于常规超声判断胆管侵犯范围的准确率80.4%(37/46),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882,P=0.005)。术中证实9例患者门静脉受侵,常规超声诊断7例患者门静脉受侵,CEUS诊断8例患者门静脉受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常规超声与CEUS均未发现肝动脉受侵。术中诊断8例患者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常规超声及CEUS均发现6例患者伴肝门部淋巴结转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与常规超声相比,CEUS可提高肝门部胆管癌的病灶清晰显示率及对胆管侵犯范围的评估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基于sonazoid超声造影(CEUS)枯否期图像构建预测肝细胞肝癌(HCC)微血管侵犯(MVI)的影像组学术前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于我院拟诊为肝恶性肿瘤并行术前sonazoid CEUS检查的患者,分别提取基于灰阶超声图像和CEUS枯否期静态图像的肿瘤区域(TR)、瘤周5 mm区域(PR)及肿瘤+瘤周5 mm区域(ER)的特征。应用支持向量机法构建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并评估其对MVI的预测效能。结果 最终纳入5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HCC患者(MVI阳性31例,MVI阴性19例),分别从灰阶图像和枯否期图像的TR、PR及ER提取并筛选出5个最具预测效力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其中枯否期PR影像组学模型对MVI的独立预测效能最佳,其准确率为84%,敏感性为90.3%,特异性为73.7%。决策收益曲线分析显示当该模型预测MVI的概率阈值为0.05~0.85时,枯否期PR影像组学评分能提供更高的临床收益。结论 基于sonazoid CEUS枯否期图像构建的影像组学模型是术前无创预测HCC病灶MVI的潜在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