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林斌  戴立林  陈志达  郑勇 《中国骨伤》2017,30(9):792-798
目的:比较前路与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97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中男59例,女38例;年龄20~68岁,平均53.7岁;病程1~13个月,平均(6.9±2.3)个月;采用后路手术治疗54例(后路组),前路手术治疗43例(前路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VAS评分、ODI评分、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骨融合时间及Cobb角矫正率。结果:后路组手术时间(174.4±9.9)min、术中出血量(885.0±95.7)ml、术后出血量(103.2±11.5)ml、术后住院时间(15.1±0.7)d;前路组手术时间(229.5±15.2)min、术中出血量(1 326.0±113.5)ml、术后出血量(153.2±16.7)ml、术后住院时间(19.0±0.8)d,两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发症发生率前路组为16.3%,后路组为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后路组的Cobb角矫正率为(73.4±3.2)%,优于前路组的(62.3±2.5)%。两组间的植骨融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VAS、ODI评分及神经功能分级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Ⅰ期前路或后路手术均能有效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但是后路手术相对于前路手术,创伤更小,畸形矫正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治疗Kümmell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6-01-2019-12诊治的27例Kümmell病,15例采用PVP治疗(PVP组),12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短发夹RNA(shRNA)靶向沉默Ether-go-go 1(Eag1)钾通道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cyclin D1/E表达的影响。 方法 使用成功构建的Ad5-Eag1-shRNA表达载体转染MG-63细胞(抑制组),同时设转染无义序列(Ad5-Control-shRNA)的空转染组及不进行任何处理的对照组。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Ad5-Eag1-shRNA转染骨肉瘤MG-63细胞后的Eag1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采用CCK-8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各组的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检测各组的细胞周期变化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和cyclin E)的蛋白水平。建立裸鼠骨肉瘤异种移植模型并测量各组裸鼠肿瘤体积的变化情况。结果 抑制组的Eag1 mRNA和蛋白水平均低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其余两组相比,抑制组的细胞增殖、克隆形成数、S期细胞比例及细胞周期蛋白水平均降低,而G0/G1期细胞比例升高,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组裸鼠的瘤体积小于空转染组和对照组(P<0.05)。结论 通过shRNA抑制Eag1基因表达可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并诱导G0/G1期阻滞,可能与调控cyclin D1/E通路有关,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和诊断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特异性短发卡RNA(shRNA)抑制Kv1.3钾通道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ting和免疫组化检测骨肉瘤MG-63细胞中Kv1.3钾通道的表达,并分别采用CCK-8法、裸鼠骨肉瘤异种移植模型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G-63细胞增殖、生长和凋亡的变化,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MG-63细胞中多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Kv1.3钾通道在骨肉瘤细胞中异常高表达。沉默Kv1.3钾通道的Ad5-Kv1.3-shRNA能从体内外有效地抑制MG-63细胞增殖并促进其早期凋亡。沉默Kv1.3钾通道可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和PARP的裂解。结论Kv1.3钾通道参与骨肉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过程,有望成为骨肉瘤治疗及诊断的新靶点基因。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沉默 Ether àgo-go 1(Eag1)基因对骨肉瘤增殖和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构建抑制 Eag1表达的短发卡 RNA (short hair RNA,shRNA)重组腺病毒载体 Ad5-Eag1-shRNA 并感染骨肉瘤细胞株。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和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 analysis,WB)检测 Ad5-Eag1-shRNA 的感染效能。采用 CCK-8法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感染前后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裸鼠骨肉瘤体积的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和 WB 技术分别检测感染前后裸鼠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变化。采用 WB 技术检测感染前后骨肉瘤细胞中 VEGF、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PI3K)和蛋白激酶 B (protein kinase B,AKT)的表达变化。结果: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载体 Ad5-Eag1-shRNA 具有良好的感染效能。感染Ad5-Eag1-shRNA 可沉默骨肉瘤中 Eag1的表达并能有效地抑制骨肉瘤细胞增殖和裸鼠骨肉瘤生长(均 P <0.001),同时下调裸鼠骨肉瘤组织中 MVD 密度和 VEGF 的表达(均 P <0.001)。感染 Ad5-Eag1-shRNA 可下调骨肉瘤细胞中 VEGF 的表达(P <0.05)并抑制 PI3K 和 AKT 的磷酸化(均 P <0.001)。结论:沉默 Eag1可能通过调控 VEGF /PI3K/AKT 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增殖和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例应用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的腰椎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35~73岁,平均56.5±13.0岁;病变节段L1/2 1例,L2/3 3例,L3/4 6例,L4/5 2例。术后根据病理及药敏结果给予抗感染治疗,监测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评估疾病控制情况,通过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检查(X线片及CT)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手术时间96~164min,平均122±9min,术中出血210~550ml,平均290±22ml。3例术前伴有脊髓神经损伤的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均由D级恢复至E级。腰痛VAS评分由术前的8.4±2.7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1.5±0.6分,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优8例(66.7%),良4例(33.3%),总体优良率100%。术后所有患者的脊柱前凸及病变节段高度均得到恢复,但在随访过程中脊柱前凸和病变节段高度出现不同程度丢失。术后6个月X线平片及CT扫描示11例患者Ⅰ级融合,1例患者Ⅱ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1例出现术侧屈髋乏力症状,1例出现手术对侧大腿前方麻木,症状均在2周内完全缓解。结论:OLIF联合侧方椎体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间隙感染,取得了良好的近期临床疗效,尤其适用于感染主要累及脊柱前中柱的患者。  相似文献   
7.
吴本文  戴立林 《骨科》2024,15(4):349-352
目的 比较双钢板与单钢板内固定治疗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Rorabeck Ⅰ、Ⅱ型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26例TKA术后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病人,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单钢板组(单钢板固定,16例)与双钢板组(双钢板固定,10例)。比较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术后完全负重时间、并发症及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评分。结果 两组病人均未见感染、骨不连、内固定失败或假体松动等并发症发生。单钢板组见1例骨折延迟愈合。双钢板组手术时间长于单钢板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早于单钢板组(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长及术后1年随访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TKA术后假体稳定的股骨远端假体周围骨折,双钢板固定与单钢板固定相比,能获得与之相当的功能预后及更早的下地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椎板切除、椎弓根内固定治疗上颈椎哑铃形肿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5例PUTHⅠ、Ⅱ、Ⅲ、Ⅴ型上颈椎哑铃形肿瘤患者行后路椎板切除摘除肿瘤,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2个月~5年。术后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9例D级恢复至E级,3例C级恢复至D级,1例C级、1例D级及1例E级术后无改变。术后3例出现脑脊液漏,2例行腰大池引流、1例抬高床尾引流后好转;2例出现单侧肢体肌力减弱,1例出现霍纳综合征,均经康复治疗后好转。1例复发,行二次手术治疗。13例疼痛较术前有明显改善或消失,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后路椎板切除暴露摘除肿瘤,同时行椎弓根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治疗PUTHⅠ、Ⅱ、Ⅲ、Ⅴ型上颈椎哑铃形肿瘤,可彻底切除肿瘤病灶,解除颈脊髓及神经根压迫,重建上颈椎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