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维清  徐建广  朱海波 《上海医学》2006,29(2):104-106,F0002
目的研究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可行性和实效性。方法2001年11月至2003年9月,采用单纯后路切开复位、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共213例。其中T12骨折69例,L1骨折93例,L2骨折51例。所有患者术前CT检查示椎管占位率均>50%,但无明显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结果术后Cobb's角平均降低24.5°,椎体高度接近正常的85%,椎管占位均<13%。平均随访24.9(12~31)个月,骨折愈合良好,所有患者恢复日常生活能力,绝大多数患者(90%以上)恢复工作能力。结论单纯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无明显神经症状患者,无需减压即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s角和椎管容积,且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是临床治疗此类骨折的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
孔维清  徐建广  朱海波 《上海医学》2006,29(3):156-158,F0002
目的探讨应用自制椎体塌陷器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后路减压,以塌陷器复位进入椎管的骨块,并辅以通用型脊柱内固定(GSS)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共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48例。T12骨折18例,L1骨折21例,L2骨折9例。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8.2(5- 28)个月;神经功能平均提高0.9个等级,Cobb角术前22.05-43.12°,平均31.0°±2.5°,术后3.12-9.35°,平均 5.0°±0.6°;术后Charles评分:优18例,良15例,一般9例,差6例。结论应用椎体塌陷器进行后路减压,结合GSS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可有效恢复椎体高度、Cobb角及椎管容积,改善神经功能,并可重建脊柱稳定。为后路治疗胸腰椎骨折伴严重椎管占位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Topping-off技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中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2年9月,采用Topping-off技术即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PLIF)联合Coflex棘突间动态固定装置置入术治疗18例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40~63岁,平均50.3岁;L5~S1融合和L4~5Coflex装置置入16例,L4~5融合和L3~4 Coflex装置置入2例.按照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腰椎功能评分评价术前及术后随访时的临床疗效,计算恢复率.经X线片检测腰椎整体活动度(L2~S1 ROM)、Coflex装置置入节段活动度(ROM)及椎间盘高度指数(DHI),经MRI图像计算Coflex装置置入节段椎间盘髓核相对信号强度(RSI).结果 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3.6个月.ODI由术前52.60±5.80降至末次随访时16.90±5.70,VAS由术前8.30±0.85降至末次随访时1.60±0.87,JOA腰椎功能评分由术前11.5±3.70提高至23.80±2.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18例患者术后恢复率评定均为显效,显效率为100%.L2~S1 ROM由术前20.10°±5.30°降至末次随访时16.30°±5.20°(P<0.05),Coflex装置置入节段ROM由术前8.80°±1.90°降至末次随访时8.20°±1.80°(P=0.19),DHI由术前0.25±0.0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0.34±0.03(P<0.001),RSI由术前0.701±0.058改善至末次随访时0.867±0.062(P<0.01).结论 Topping-off技术治疗连续双节段腰椎退变性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中期疗效,Co flex装置对置入节段椎间盘修复及防止其退变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4.
“直视法”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应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采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髂骨块植骨融合治疗22例寰枢椎不稳定性骨折患者,观察置钉的安全性、术后临床疗效、寰枢椎稳定性、手术并发症及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均一次置钉成功,寰枢间稳定性得到即刻恢复,无脊髓及椎动脉损伤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26.4月,影像学资料示螺钉位置良好,固定牢固,植骨融合时间平均3.4个月。结论采用"直视法"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治疗寰枢椎不稳定性骨折,具有安全系数高、力学稳定性好、植骨融合率高及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不稳定性寰枢椎骨折较为理想的技术。  相似文献   
5.
6.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内固定椎体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应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胸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57岁,平均35.5岁;骨折部位:T11 3例,T12 11例,L1 14例,L2 2例。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A级2例,B级3例,C级3例,D级7例,E级15例。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2~ 36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120枚椎弓根螺钉中,0级螺钉110枚,Ⅰ级螺钉8枚,Ⅱ级螺钉2枚。螺钉优良率为98.3%,无出现Ⅲ级螺钉。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椎管内占位、椎体高度比值及Cobb角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期随访术后Cobb角丢失<1 °,椎体前缘高度丢失<2 mm,无断钉及内固定松动现象。结论 计算机导航辅助下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伤椎椎体人工骨植骨可以增加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是一种理想的内置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7.
改良腹直肌旁入路在下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腹直肌旁腹膜外人路在腰椎前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0年12月~2003年12月应用改良腹直肌旁腹膜外人路行椎体间植骨结合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滑脱症36例,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12例,腰椎爆裂性骨折椎体次全切除植骨内固定2例,腰椎体肿瘤切除术4例,腰椎间隙感染病灶清除术2例。结果病椎显露平均时间为15.8min,显露过程平均出血量45.6ml,术后切口愈合良好,切口旁皮肤感觉正常。结论改良腹直肌旁腹膜外人路为下腰椎前路手术提供简单便捷的手术人路,尤其适合于椎体间融合术及病灶清除术。  相似文献   
8.
TLIF技术的临床应用及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脊柱外科中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TLIF)相对于经前路椎体间融合(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ALIF)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技术(PLIF)是一种较新的脊柱融合技术.从其发明至今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腰椎退变性疾病,腰椎不稳以及椎间盘源性疾病等.本文就TLIF技术的特点,适应证,优点以及新近发展等方面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研究缺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缺血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的影响。方法 选用 SD大鼠 2 4只 ,建立右下肢缺血加腓肠肌失神经支配的动物模型 (实验组 ) ,左侧为对照组。术后 2、4周取双侧腓肠肌 ,另取 6只正常大鼠腓肠肌作正常对照 ,观察组织学、肌电图及酶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 术后 2、4周 ,实验组肌细胞直径比正常对照组减少 5 1.1%和 6 3.6 % (t =2 .94,P <0 .0 5 ) ,截面积减少 5 3.6 %和 6 2 .0 % (t =2 .88,P <0 .0 5 )。实验组肌细胞线粒体呈空泡状、数量减少 ;肌质网明显扩张退变。肌肉出现纤颤电位 ,和对照组比 ,其波幅无明显差异 (t=2 .11,P<0 .0 5 )。术后 2周实验组的 Na,K- ATP酶活性比正常对照组增高 74.6 % ,术后 4周则下降至对照组的 88.0 % (t=7.6 4,2 .2 4,P<0 .0 1、<0 .0 5 )。术后2周 Ca- ATP酶活性比正常对照组下降 2 8.32 % ,术后 4周下降至 35 .8% (t=2 .98、2 .2 1,P<0 .0 5 )。结论 缺血可加速失神经支配肌肉萎缩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腰椎滑脱症外科治疗策略选择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手术治疗方式、疗效及优缺点。方法2000年2月~2004年4月应用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后,分别采用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及前路椎体问植骨融合术治疗不同类型腰椎滑脱症及合并症的患者78例,比较术后及随访时疗效、滑脱椎体复位率、椎间隙高度恢复率、植骨融合率以及复位丢失率。结果术后28例Ⅰ度滑脱及37例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获得解剖复位.9例Ⅱ度滑脱及4例Ⅲ度腰椎滑脱患者矫正至Ⅰ度滑脱。随访时总体优良率为89.72%,42例椎体间植骨患者植骨融合良好,滑脱椎体复位无丢失,椎间隙高度维持良好;36例后外侧植骨者有12例复位丢失,2例椎弓根螺钉松动,2枚椎弓根螺钉断裂:结论对小于Ⅱ度退变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复位固定加后外侧植骨融合术;对峡部裂性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Ⅱ度以上峡部裂性单纯腰椎滑脱者以及腰椎滑脱翻修者宜选用后路椎弓根钉固定加前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