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肝包虫病(棘球蚴病)包括细棘球绦虫(囊型包虫病,Cystic echinoccosis,简称CE)和多房棘球绦虫(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cosis,简称AE)两种。人畜共患,流行于牧区。近年来随着人口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脏瘤样病变的临床与病理特征,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91年5月至2000年月经手术和病理学证实的11例肝脏瘤样病变的临床,影像,手术及病理学资料。结果:概括本病具有以下特点,患者多为男性(9/11),发病年龄较轻,平均38.5岁,血清AFP一般正常,18%有肝炎感染证据。彩色超声和CT均提示肝脏占位病变,病理形态学呈良性改变,多数无肝硬化背景。结论:肝脏瘤样病变临床主要应用于肝脏恶性肿瘤相鉴别,如能在手术前获明确诊断可密切随访外,均应积极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3.
我室自 1989年至 1999年 ,经乙状结肠镜或电子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 41例。男性 2 2例 ,女性 19例 ;年龄 9~ 70岁。息肉分布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形态分为有蒂、亚蒂、广蒂三种。肠道清洁准备后 ,在直肠镜或乙结肠镜下 ,有蒂、亚蒂息肉位于直肠者 ,用鼻息肉套摘钳套摘 ;位于乙状结肠者用自制长臂息肉套摘钳套摘 ;广蒂息肉用乙状结肠活检钳套摘或取活检后用Nd∶YAG激光 (功率 30~ 40W )进行汽化凝固。直肠密集广蒂息肉应分次分批进行治疗 ,治疗病灶间距 0 5cm。总治愈率 88%。内镜激光治疗结肠息肉41例@王丁茂$上海松江区中…  相似文献   
4.
胃癌p53、rasp21和nm23/DNPK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p53、rasp21和nm23/DNPK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2例胃癌及其癌旁组织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结果胃癌中p53、rasp21和nm23/DNPK表达分别为68.3%、61.0%、56.1%;癌旁组织中rasp21、nm23/DNPK分别为17.1%、48.8%,p53无阳性表达;rasp21过度表达与浸润深度有关(P<0.05),p53过度表达,nm23/DNPK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53的表达与rasp21的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p53突变和ras基因的激活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nm23/DNPK低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糖蛋白(P-gp)、谷胱苷肽-S-转移酶(GST-π)和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41例胃癌组织中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结果 P-gp、GST-π和TopoⅡ的阳性率分别为34.1%(14/41)、53.7%(22/41)和31.7%(13/41),P-gp表达只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GST-π的表达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无关,TopoⅡ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类,肿瘤浸润深度有关.结论 P-gp、GST-π和TopoⅡ的表达与胃癌的主要的生物学行为无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临床化疗药物筛选及化疗方案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为提高诊断正确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该院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经胃镜诊断为CAG的患者200例,对比分析胃镜下直视诊断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相关性。结果胃镜直视下诊断为CAG的200例患者中,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为CAG的患者为134例,胃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67.0%(134/200);另63例为肠上皮化生,占31.5%,25例为异型增生,占12.5%;两种诊断方式的诊断符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下有两种CAG典型表现者与病理诊断结果的符合率显著升高。结论胃镜检查对CAG的诊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可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但病理学诊断仍然是CAG诊断的金标准,尤其是胃镜下未能观察到典型的病变时,应联合病理诊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徐守余  杨道华  邱承敏  张鸣  何佩锋  柳堤 《肿瘤》2007,27(6):473-475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的临床病理诊断及其免疫组化表达的意义。方法:对24例GIST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应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D117、CD34、SMA、S-100等表达。结果:24例GIST发病平均年龄52.7岁;肿瘤多见于胃;主要症状为中上腹不适和黑便;瘤块平均直径为4.1cm;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部分呈上皮样细胞,梭形细胞型14例(58.3%),上皮样细胞型4例(16.6%),混合细胞型6例(25.0%);良性5例(20.8%),交界性5例(20.8%),恶性14例(58.4%);免疫表型:CD117阳性23例(95.8%),CD34阳性20例(83.3%).均呈弥漫性强阳性。结论:GIST好发干中老年人,以胃部多见;瘤细胞主要为梭形细胞;多为恶性及交界性.确诊需要CD117、CD34等免疫标记物检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