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报道1例储蓄员使用票据多功能鉴别仪致职业性急性电光性眼炎病例的临床表现及诊断过程,进一步认识该职业人群接触紫外线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噪声作业职业健康检查需根据新发布的《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和《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标准》(GBZ49—2014)出具检查结果报告,由于各体检机构对规范和标准的理解不同,出具的检查报告结论可能有差别,易导致用人单位、劳动者及体检医疗机构之间出现纠纷,为了使噪声作业的职业健康检查结论和建议更加规范,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本文根据噪声作业者的检查结果探讨出具检查报告的相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CO)中毒对大鼠脑纹状体多巴胺(DA)及其代谢产物二羟苯乙酸(DOPAC)、高香草酸(HV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和CO中毒组,采用腹腔注射CO法染毒,首次染毒剂量为120ml/kg,然后每隔4h注射一次,共3次维持剂量60ml/kg,对照组以同样方法和剂量注射空气。观察首次染毒后24h内各组动物血碳氧血红蛋白(HbCO)浓度变化,同时利用在体微透析技术观察脑纹状体DA及其代谢产物在末次染毒后11h内及第10d的变化特点。[结果]腹腔注射CO染毒后,大鼠血HbCO浓度迅速增高,在首次染毒后1~2h达高峰,维持剂量连续染毒时,血HbCO浓度可维持在55%以上达15h,末次染毒6h后降至正常水平;朱次染毒后,大鼠脑纹状体DA水平增加,其代谢产物明显减少,至第4~6h开始逐渐恢复,第11h恢复到正常水平;末次染毒后第10天中毒组动物纹状体DA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再次明显降低,其代谢产物水平明显升高。[结论]CO中毒血HbCO浓度恢复正常水平后,提示DA及其代谢产物再次出现异常变化可能与急性CO中毒迟发性锥体外系神经精神症状有关。  相似文献   
4.
血红素加氧酶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红素加氧酶(HO)是组成微粒体酶系统的重要组分之一,它能催化降解血红素生成胆红素、游离铁离子和一氧化碳。HO有3种同功酶,其中HO-1被认为具有细胞保护作用。血红素降解过程是一系列的自身催化的氧化反应过程,生成的3种产物在生理条件下对保持内环境稳态均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芩甙对油酸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RDS模型组和黄芩甙干预组(300 mg/kg),经股静脉注射油酸(0.12 ml/kg)复制ARDS模型,黄芩甙组同时腹腔注射黄芩甙溶液;在注射油酸后0.5及1、2、3、6、12、24 h,分别插管至腹主动脉采集动脉血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血常规检查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大鼠在注射油酸后30 min,动脉氧分压和氧合指数开始下降,氧合指数最低值平均为178 mmHg(1 mmHg=0.133 k Pa),达到了中度ARDS的诊断标准(<200 mmHg);黄芩甙治疗组的氧分压和氧合指数也有下降,但程度低于模型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PH值均有明显降低,但模型组降低的幅度更大、持续时间更长。模型组的红细胞压积在各时间点均有明显升高,血小板在0.5、1、2和3 h有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的这两项指标与对照组差异较小。模型组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红细胞最大变形指数有明显降低;治疗组与模型组在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ARDS存在明显的血液流变学异常,黄芩甙可以通过抑制微血栓形成、降低血浆粘度、降低红细胞压积、提高红细胞变形性等几个方面使血液粘度降低,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缓解低氧血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大鼠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的自由基变化及早期应用自由基清除剂松果菊苷(ECH)的防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分设4个研究组:对照组、ECH组、油酸(OA)组、OA-ECH组,分别在5个时间点采取标本检测动脉血气、肺组织活性氧(ROS)信号、肺湿/干重比值和肺病理.结果 在各组中ALI的程度与自由基的相对浓度具有一致性,自由基的改变(30 min)明显早于肺组织病理学(2 h)改变.在注射OA后2 h,OA组肺自由基达130~140高斯(Gauss),氧分压降至45~55 mmHg;而OA-ECH组自由基是70~80 Gauss,氧分压在65~75 mmHg.肺湿/干重比值和病理学评分在2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ECH通过减少ROS的生成,可明显减轻ALI的病理改变和低氧血症.结论 ROS是ALI发病过程的启动因子,早期应用抗氧化剂ECH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ALI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对职业性铊中毒标准修订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出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方法通过对铊中毒临床特点的简要复习,结合标准对修订内容进行讨论。结果职业性铊中毒诊断标准中急性中毒的分级由轻度、重度2级细化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提出尿铊的正常参考值和职业接触生物限值,引入急性铊中毒临床诊断参考值;将神经肌电图作为急性、慢性铊中毒的诊断起点条件之一,不再列为病情分级条款;根据国家药品管理的有关规定,将原标准正文中涉及药物改在附录中说明。结论根据上述结果对职业性铊中毒诊断及分级标准、有关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的部分内容进行了修订。  相似文献   
8.
<正>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取决于自身过敏体质和环境过敏因素的相互作用,如何实时监测过敏个体的生物状态和外界环境信息,进行综合判断并及时给出调控建议,是改善过敏性疾病诊疗现状的关键[1]。可穿戴电子设备即直接佩戴在身上,或者整合到衣服或配件中的一种具有计算通信功能的便携式电子设备,涵盖传感器、人机交互、集成电路等高新技术。可穿戴电子设备可持续感知与监测人体生理、生化信息,在过敏性疾病的诊断、管理及健康监测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球哮喘倡议 ( 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 GINA) 的定义, 哮喘急性加重是指哮喘症状逐步加重或肺功能明显下降, 是导致医疗费用增加的重要驱动因素. 减少哮喘加重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是哮喘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 尤其是对于重症哮喘患者而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提高职业病诊断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19年1—12月职业病诊断情况,2020年1—12月在职业病诊断中运用PDCA循环采取干预措施,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患者得到的职业病诊断所需时间、职业病鉴定率、职业病鉴定与诊断结论一致率。结果 PDCA循环实施后,职业病诊断所需时间相比实施前缩短[(15.7±6.3)d vs.(19.6±8.2)d,P <0.05)],职业病鉴定率相比实施前下降(1.47%vs. 8.69%,P <0.05),职业病鉴定与诊断结论一致率从90%提高至100%。结论 应用PDCA循环后,通过完善制度、梳理流程、规范管理,可有效提高职业病诊断及时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