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分析两种食管癌根治术对于患者早期肺功能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12例食管癌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6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食管癌根治术,观察组给予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肺功能和炎症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的超敏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肺功能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传统食管癌根治术,全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能够降低患者术后炎症反应,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食管癌采用多西他赛化疗联合放疗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80例非手术治疗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放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西他赛化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5.0%)高于对照组(8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2.5%)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食管癌采用多西他赛联合放疗治疗手段,疗效确切,在临床中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外科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从1992年7月至2008年8月收治自发性食管破裂6例,3例被及时确诊,3例被误诊。明确诊断后立即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包括食管修补术、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食管置管术等。结果6例病人均获临床治愈。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的外科治疗是自发性食管破裂最好的救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比几种不同药物预处理对心肌内源性HSP70的诱导作用,筛选最佳诱导药物及诱导时间。方法:成年SD大鼠,分为4组:NS组,NE组、NCR组、NTG组。按规定剂量腹腔注射相应的药物行预处理。各组大鼠实验结束后被处死,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心肌内源性HSP70的光密度值。结果:①所选的药物可诱导内源性HSP70产生,其诱导活性依次为:尼可地尔>硝酸甘油≥去甲肾上腺素;②药物预处理诱导心肌内源性HSP70的表达量随给药次数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结论:尼可地尔注射液是最有效的诱导心肌产生内源性HSP70的药物,最佳时间为连续给药9次。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总结食管癌术后乳糜胸的临床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食管癌术后并发乳糜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食管癌术后乳糜胸出现时间多为术后2~6 d,18例患者中3例经保守治疗痊愈,15例二次开胸手术治愈.结论 食管癌术后发生乳糜胸发生率较低,少数经保守治疗痊愈,多数需经二次开胸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分析,探讨胸胃排空障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自2000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食管胃颈部吻合术234例,其中行左颈、左胸二切口者224例,左颈、右胸、腹正中三切口手术者10例。术中采取将胸胃缩缝成管状,尽可能将更多的胃体及胃窦部留在腹腔,术后采取有效胃肠减压等措施。结果本组病例中共发生胸胃排空障碍3例,左颈、左胸二切口手术2例,三切口术后发生1例,其中2例经幽门成形术后治愈,1例保守治疗1周后治愈;对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存在胃动力差而存在排空不良的患者术中附加幽门成形术10例,术后均未发生胸胃排空障碍。结论食管胃颈部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是多因素的,降低其发生的有效措施有术中采取防止胃扭转、胸胃缩缝成管状、尽可能将更多的胃窦和胃体部留在腹腔,术后采取有效胃肠减压等,术前经上消化道造影检查证实存在胃蠕动无力的患者术中应该附加幽门成形术。  相似文献   
8.
放疗是食管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约70%以上患者需接受放疗,但其疗效较差,放疗后2年内局部复发或转移率达60%~85%[1].目前在临床上,局部复发后食管癌患者的治疗尚是一个难题,再程放疗效果更差,与放疗相关的并发症较多且严重.外科手术难度大,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高.我院对15例根治性放疗后局部复发的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