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江洲  吴海霞  谭诗生 《医学信息》2010,23(14):2429-2429
原发性肺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arcoma,PPS)是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来源于肺间叶组织,有多种组织类型,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仅占0.1%~0.3%,国内报道为0.7%~3.6%。PPS临床无特殊症状及体征。本文旨在探讨其具有诊断价值的信息,以提高本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志刚  张江洲 《西部医学》2011,23(9):1653-1655
目的探讨原发性乳腺淋巴瘤(PPC)的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经过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分析11例PPC患者的不同病因的原发性腹膜癌患者生存时间进行比较,分析其临床发病特点、治疗经过及疗效、预后随访结果。结果 11例患者以腹胀、腹水、纳差为主要首发症状,均为女性,中位年龄56岁(46-62岁),病理为不同分化程度的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9例,粘液性乳头状腺癌2例。8例施行肿瘤细胞减灭术,3例仅行腹腔镜探查及活检。术中均给予卡铂200mg腹腔保留,术后给予铂类为主的方案化疗至少6周期。1例放弃治疗失访。随访〈2年4例,均无瘤生存。大于2年6例,死亡1例,其2年生存率60%,3年生存率50%。结论 PPC原发于腹膜间皮,是一种起病隐匿,发病率较低,临床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误诊率高的疾病,应重视其术前诊断及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率。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和以铂类为主方案的化疗可显著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期。化疗方案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背景胃癌(gastric cancer, GC)是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占世界恶性肿瘤的第5位和第3位,因此,寻找GC治疗的新靶点和预后的新标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目前, HOXB7在GC中的表达及预后价值鲜有报道.目的分析HOXB7基因在GC中的表达模式及预后价值.方法利用Oncomine数据库分析HOXB7基因在GC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利用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HOXB7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对Oncomine数据库中关于GC和正常胃黏膜组织HOXB7基因芯片数据集进行分析发现GC组织中HOXB7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分析发现HOXB7基因在肠型GC和弥漫型GC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 KM Plotter数据库分析显示, GC组织中HOXB7高表达与患者总体生存率显著相关(P0.05).且HOXB7高表达与不同亚型GC患者(Lauren亚型)总体生存率仍显著相关(P0.05).结论 HOXB7的表达变化可能是正常胃黏膜上皮转变为GC的重要分子生物学事件,HOXB7或可作为GC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5年1月符合研究要求的巨块型肝癌共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0例选用2次介入+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30~40 Gy/15~20 F)、对照组41例行2次介入+超分割交替调强放疗(30~40 Gy/15~20 F),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术后两组AFP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8%与79.5%;观察组与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0.3、9.7个月,6个月与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3.2%和59.0%,50.0%和48.7%、21.1%和17.9%、5.3%和2.6%,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2度骨髓抑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双靶区序贯调强放疗与超分割交替调强放疗联合介入治疗巨块型肝癌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能耐受,两种方法均为巨块型肝癌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多西他赛+洛铂(docetaxel+lobaplatin,DL)方案与多西他赛+顺铂(docetaxel+cisplatin,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64例不能手术的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DL组和DP组。DL组32例,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第l天、洛铂30 mg/m2第l天,静脉滴注;放射治疗从第1天开始,三维适形放疗或调强放疗,肿瘤靶区2.00~2.12 Gy/d,总剂量60~74 Gy/30~35 F。DP组32例,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75 mg/m2第l天、顺铂25 mg/m2第1~3天,静脉滴注;放射治疗方案同DL组。结果DL组获完全缓解9.7%,部分缓解64.5%,稳定16.1%,进展9.7%;DP组获完全缓解6.2%,部分缓解71.9%,稳定12.5%,进展9.4%。DL组和DP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4.2%和78.1%;DL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4.2%和50.0%,DP组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5.0%和45.5%。2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的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2组Ⅲ~Ⅳ级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下降率分别为29.0%、25.0%和16.1%、6.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级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3.2%、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放射性食管炎和放射性肺炎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L方案和DP方案的联合同步放疗疗效没有明显差异。不良反应DP方案消化道反应的发生率高于DL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胃癌术后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及简化调强放疗(simplified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s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为胃癌术后放疗照射方法的优选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术后病理证实为Tumor 3、Tumor 4有或无淋巴结转移的10例胃体癌患者,对每一例患者采用3D-CRT治疗。IMRT和sIMRT计划仅用于剂量学比较。患者靶区设定的处方剂量是至少95%计划靶体积(plan target volume,PTV)接受45.00 Gy,至少99%PTV接受42.75 Gy。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ose volume histogram,DVH)比较不同照射技术靶区和相关正常组织受量差异和剂量分布。结果与3D-CRT相比,IMRT与sIMRT计划的靶区适形度略高,但三者在PTV受量上剂量相似。就V15(V15表示接受15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V23(V23表示接受23 Gy照射的体积占整个体积的比例)整体考虑而言,sIMRT对肾脏的保护最佳、IMRT稍逊、3D-CRT最差;从正常肝的平均受量、V23及V30来看,IMRT与sIMRT相似,均较3D-CRT稍有优势;在脊髓的受量上三者相似。结论胃癌术后采用三维适形、简化调强和调强放疗均能使靶区受到足量精确的照射,能较好地保护危及器官。对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和治疗时间等的全面评价:胃癌术后放疗采用sIMRT与3D-CRT、IMRT相比,sIMRT在胃癌术后放疗中具有最优的时效比。  相似文献   
7.
恶性肌上皮瘤(malignant myoep ithelioma,MME)是由单一的肌上皮构成的少见肿瘤,多见于涎腺,包括腮腺、颌下腺及腭、唇、颊、龈、磨牙后腺、口腔底部小涎腺以及乳腺^[1-4]。近年来国外陆续有皮肤和软组织的肌上皮肿瘤报道,而国内亦有原发于喉、乳腺及下颌骨的恶性肌上皮瘤个案报道,近期我科诊治1例原发于颈部的恶性肌上皮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肉瘤(primary pulmonary sarcoma,PPS)是罕见的肺部恶性肿瘤,来源于肺间叶组织,有多种组织类型,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病率在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中仅占0.1%~0.3%,国内报道为0.7%~3.6%.PPS临床无特殊症状及体征.本文旨在探讨其具有诊断价值的信息,以提高本病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1 病案摘要 患者,男,已婚,苗族,79岁,贵州省台江县人,退休干部.现病史:患者于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乳头深处包块,约米粒大小,伴疼痛,无乳头溢液、桔皮样改变、双侧乳头不对称等症状,在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穿刺病理示:乳腺癌(具体病理不详),未行治疗,后在家自服中药,3年多前左乳头深处包块逐渐增大,伴疼痛,无乳头溢液、桔皮样改变,自服中药治疗,此后出现乳头溢液,半年前出现左上肢肿胀,伴疼痛,左乳头出现溃疡,仍未治疗,疼痛持续无缓解,于2007年6月27日人住我科,行胸部增强CT示:左侧乳腺癌并左侧腋窝淋巴结,双肺转移可能性大,行放疗治疗:3200CGy及内分泌治疗(来曲唑2.5mg,口服,1次/d),未出现明显反应,左上肢疼痛缓解,左乳头溃疡处愈合,于2007年8月10日好转出院,院外一直继服来曲唑内分泌治疗(来曲唑2.5mg,口服,1次/d),患者于2009年9月出现左胸前疤痕稍上方处、左腋窝及左臂疼痛,为进一步治疗再次入住我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调强放疗联合LF方案化疗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47例胸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联合LF(洛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放疗单次分割剂量为2 Gy,1次/d,5次/周,总剂量64Gy.化疗方法:洛铂30 ~ 35 mg/m2第1天,5-氟尿嘧啶450~500mg/m2第1~5天静滴,21 d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调强放疗同步联合CF(顺铂+5-氟尿嘧啶)方案化疗.放疗方法同观察组;化疗方法:顺铂20mg/m2第1~4天静滴,余同观察组.结果 47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观察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0.0%(15/25)、59.1%(13/22),P>0.05.两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放射性食管炎,其中观察组血小板减少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调强放疗联合LF方案与联合CF方案化疗治疗胸上段食管癌疗效相近,但调强放疗联合LF方案恶心呕吐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