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就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儿科自 1995年 1月至2 0 0 2年 1月收治的儿童APL 5 1例进行总结、分析 ,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5 1例均为初诊患儿 ,男 30例 ,女 2 1例 ,确诊年龄最小为 1 5岁 ,最大年龄为 14岁 ,年龄中位数为10 2岁。诊断依据 1986年杭州会议及 1993年北海市会议所定分型标准。临床表现 :5 1例患儿以面色苍白、皮肤粘膜出血及发热为首发症状 ,其中面色苍白伴乏力 4 5例 ,占 88 37% ,皮肤粘膜出血 4 2例 ,占 82 35 % ,发热 37例 ,占 72 5 5 % ,肝脾肿大 (多为轻度肿大 ) 18例 ,占 35 3%。实验室检查 :WBC <4× 10 9/L 2 8…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黑色素瘤特异性抗原(PRAME)基因在急性白血病儿童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72例急性白血病(AL)患儿及20例对照者骨髓或外周血中PRAME基因mRNA的表达,并对PRAME基因mRNA表达阳性者进行动态检测。结果急性白血病患儿确诊时PRAME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0.28%,其中45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阳性表达率为40.0%,2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儿中PRAME基因的阳性表达率为40.74%,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对照组均为阴性表达。PRAME基因的表达在白血病缓解期明显降低,当病情复发时PRAME基因的表达再次上升。结论PRAME基因在儿童AL中有较高水平表达,其动态变化与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儿童AL微小残留病变的一个监测指标,对判断预后、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的水平和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50例AL患儿、20例健康儿童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对照组)。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AL患儿初诊时、缓解6个月、复发时和对照组儿童外周血浆SDF-1水平。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AL患儿初诊时和10例非恶性血液病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表达。结果1.AL初诊组和缓解组血浆SDF-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a<0.01),且初诊组高于缓解组(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血浆SDF-1水平高于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P<0.01);SDF-1水平在ALL和AML各亚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复发的4例患儿,其血浆SDF-1水平在初诊时和复发时均高于缓解时(Pa<0.05);髓外浸润组SDF-1水平与非髓外浸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L患儿骨髓细胞表面CXCR4的相对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ALL组高于AML组(P<0.01);CXCR4在ALL的L1组与L2组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但T-ALL组高于B-ALL组(P<0.05...  相似文献   
4.
患者56岁,住院号207645,孕2产1,40岁绝经。因发现腹部巨大肿块6d,伴腹痛、腹泻,无发热,门诊拟“腹腔巨大肿块”于2005年3月2日收入外科病房。体格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部膨隆,未及肠型及蠕动波,深部可触及约30cm×20cm×20cm大小包块,质偏硬,表面光滑,境界清楚,活动度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8岁,主因间断发热伴呕吐半月余而于2005年2月18日首次入院.查体:低热伴面色苍白,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白细胞17.2×109,以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减少.  相似文献   
6.
7.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转为恶性淋巴瘤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儿男,6岁.主因间断发热、腹部隆起4年,皮肤硬结2个月于2005-07-15第7次入院.患儿于2002年6月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9℃之间,不伴咳嗽、喘憋、呕吐、腹泻、抽搐、意识不清等.二便正常.查体发现咽部充血,颈部淋巴结肿大,肝脾中度肿大,曾被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相关性噬血细胞增多症.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1个月余,症状曾好转,但停药后患儿仍间断发热.同时伴有肝脏和脾脏中度增大,于2003-12-10以发热、腹部隆起首次入住我院.  相似文献   
8.
患儿男9岁,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年6个月,发热5天,呼吸急促2天入院。2年6个月前,患儿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B—ALL,高危型,按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第二次修订草案)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好,一直处于完全缓解状态。本次入院前10天曾用COADex方案治疗。C(环磷酰胺600mg,第1天),  相似文献   
9.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2 0 0 1年 8月至 2 0 0 2年 10月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 2 1例 ,其临床表现和血涂片有较多异形淋巴细胞均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但血清嗜异凝集试验和EB病毒抗体均阴性 ,而所有病例巨细胞病毒IgM抗体阳性 ,且病情重 ,高热、腹部症状突出如腹痛、腹水等 ,现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对象 我科住院患者 14例 ,门诊患者 7例。男 17例 ,女 4例 ,年龄在 3~ 10岁之间 ,平均年龄 6岁。1.2 临床特点 起病均急 ,均有持续发热 ,体温波动在 38.5~ 4 0℃之间约 1~ 2周。浅表淋巴结肿大 18例 ,以颈部淋巴结肿大更明显。咽…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9岁,主因发现颈部肿物2个月而入院.2个月前患儿家属无意中发现患儿颈部肿物,约蚕豆大小,无疼痛,不伴发热、咳嗽、喘息、盗汗、咯血、腹痛、腹泻及关节疼痛等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