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研究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性激素变化的特点,探寻其临床指导意义。方法选择168例动脉瘤性 SAH 患者为观察组,174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低性激素发生率、性激素变化与年龄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低性激素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39岁阶段,男性 SAH 患者颅内动脉瘤发生率多于女性;40~49岁阶段,女性则多于男性;>50岁,这一趋势更加明显。男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睾酮(T )水平发生率、女性观察组与对照组低于正常雌二酮水平发生率。女性观察组雌二醇(E2)、男性观察组 T 水平与其年龄呈负相关。两组患者中男性30~39岁、>50岁者在促卵泡成熟素(FSH)、血清泌乳素(PRL)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女性>50岁者孕酮(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激素水平明显降低,并低于正常性激素水平是动脉瘤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白介素-1β(IL-1β)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他汀类药物在ACS治疗中的抗炎作用。方法:75名ACS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25人。A组为常规治疗组,B组为常规治疗 洛伐他汀20mg/d,C组为常规治疗 洛伐他汀40mg/d。均随访2周。以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n=25)为对照组。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IL-1β,并分析IL-1β与冠心病其他危险因素(TG、LDL-C)的相关性。结果:ACS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SAP组(P<0.001),B、C组洛伐他汀早期干预治疗后血清IL-1β水平明显下降(P< 0.01),且呈剂量依赖性,而与TG、LDL-C下降无相关性。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结论:炎症反应是导致ACS 发生的原因之一,洛伐他汀治疗可显著降低ACS患者IL-1β水平,且与血脂的下降不相关,说明具有独立于降脂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治疗椎管内脊膜瘤的疗效。方法 2010年2月~2013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收治椎管内脊膜瘤15例,采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对肿瘤切除程度、术后肌力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肿瘤全切除14例(93.3%),次全切除1例(6.7%),术后肌力较术前改善1级7例,改善2级3例,改善3级1例,无改善1例,感觉障碍好转3例,所有患者术后病理证实均为脊膜瘤。结论采用接触式激光刀辅助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脊膜瘤彻底,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效果好,能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导管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2年5月到2014年12月收治的84例AMI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 n =43)和对照组( n =41),对照组行急诊PCI术及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血栓抽吸导管。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冠状动脉血流 TIMI 3级(血流恢复正常)的例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及峰值出现时间,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随访期间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观察组CK‐MB峰值及LVEF均较对照组低,CK‐MB峰值出现时间较对照组早,冠状动脉血流TIMI 3级所占比例较对照组高,随访术后6个月,观察组MACE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P<0.01)。【结论】在AMI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的患者中应用血栓抽吸导管临床疗效安全可靠,能够改善患者术后心脏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黄曲霉毒素B1(AFB1)肝毒性修复进程中细胞自噬的作用。方法以经50μmol/L AFB1预处理24 h的永生化人正常肝L02细胞建立模型,检测AFB1处理撤除不同时间点的细胞DNA双链损伤指标γH2AX蛋白和自噬标志物LC3-Ⅱ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AFB1撤除后细胞中γH2AX蛋白荧光焦点和自噬体形成情况;在AFB1撤除后联合应用自噬抑制剂3-MA进行干预实验,检测细胞内γH2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L02细胞中γH2AX蛋白的动态表达在AFB1处理撤除12 h后达到最高,并在24 h后逐渐降低;自噬蛋白LC3-Ⅱ和自噬体的形成在AFB1处理撤除后逐渐增强;3-MA可明显减缓AFB1撤处理后细胞内γH2AX蛋白的降低进程。结论细胞自噬参与了AFB1诱导肝细胞毒性损伤的修复进程,与促进DNA损伤的修复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特异性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抑制剂多西环素在不稳定性心绞痛(UAP)中的斑块稳定作用以及对心绞痛的发生频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8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多西环素100 mg/d,疗程8周.结果治疗组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以及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多西环素作为MMPs抑制剂有明显斑块稳定作用,可控制UAP的发作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小板活化指标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在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测定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64例、急性心肌梗死组(AMI)18例、正常对照组(NC)32例的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CD63及血小板四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 AMI及UAP组血小板计数(PLT)均低于NC组(P0.05),以AMI组减少更为显著;AMI及UAP组CD62P、CD63、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和血小板的分布宽度(PDW)均高于NC组(P0.05),以AMI组增高更为显著。结论 ACS的发生发展与血小板代谢活跃有关,并与病变严重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与幕上高血压脑出血相比,小脑出血因后颅窝容积较小,位置重要,毗邻脑干及中脑导水管,因此该部位出血救治比较困难,如抢救不及时,致残率,致死率更为严重.2010年07月至2012年07月我院收治22例高血压小脑出血的患者,均行显微外科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介绍采用硫酸、磷酸混合分解磷矿粉制高浓度富过磷酸钙〔w(P2 O5有效)~ 34%〕的试验过程 ,研究混酸用量、混酸浓度、混酸温度、磷酸替代率等工艺条件对磷矿分解率的影响 ,经正交试验 ,确定了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 :混酸w(H3 PO4+H2 SO4) 6 6 %~ 6 9% ,混酸温度 70~ 80℃ ,磷酸替代率 5 0 %~ 5 4 % ,混酸用量为理论酸用量的 93%~ 97%。并对影响料浆固化及成品质量的有关因素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