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344大鼠树突状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F344大鼠树突状细胞(DC)的分离与培养方法。方法 取大鼠四肢骨骨髓细胞悬液,经梯度离心法得到DC ,加入白细胞介素(IL) - 4、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 ,全RPMI 16 4 0培养,经倒置显微镜、电镜及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纯度及成熟度。结果 细胞培养的第8天,经倒置显微镜、电镜观察DC出现典型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第4天OX6 2阳性率为8 .92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 Ⅱ为2 0 . 90 %、CD86为16 98% ;第8天OX6 2阳性率为5 8. 0 7%、MHC Ⅱ为6 0 . 4 9%、CD86为6 2 . 94 % ;第15天OX6 2阳性率为84 . 6 8%、MHC Ⅱ为88 .0 3%、CD86为6 2 . 80 %。结论 用该方法得到的DC纯度可达80 %以上,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F344大鼠膀胱肿瘤模型。方法选取F344大鼠40只,随机分为两组第1组膀胱灌注生理盐水(对照组),第2组膀胱灌注MNU(MNU组),每2周1次,共5次;于第14周处死动物,取血清测干扰素(INF-γ),膀胱肿瘤组织测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I(MHC-I)及病理观察。结果MNU组出现膀胱肿瘤,对照组无1例肿瘤;对照组血清INF-γ为(9.620±7.256)pg/ml,实验组为(0.898±0.323)pg/ml,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膀胱肿瘤的MHC-I表达较高(58.60%~93.80%)。结论MNU可成功诱导F344大鼠膀胱肿瘤,该模型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观察染铅大鼠肾脏纤维化相关基因核因子κ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探讨铅导致大鼠肾脏纤维化的分子机制。方法将32只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1个月染铅组、2个月染铅组、3个月染铅组,分别以蒸馏水、质量分数为0.5%的醋酸铅喂饮。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皮质NFκB、TGFβ及FN的表达情况,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肾皮质中上述指标mRNA的表达。结果染铅组NFκB蛋白的表达增加(1、2、3个月染铅组分别为0.2315±0.0624、0.3213±0.0740、0.4729±0.0839),与对照组(0.1464±0.062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染铅组NFκBmRNA的表达也明显增加,其与相应内参照的灰度比分别为0.4370±0.0841、0.5465±0.0503、0.6443±0.0538,与对照组(0.3608±0.055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染铅组TGFβmRNA表达(0.5225±0.0416)明显增强,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组与对照组(0.4645±0.046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TGFβ在各组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蛋白的表达在2个月组(0.4243±0.0595)和3个月组(0.4917±0.0891)与对照组(0.3530±0.04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mRNA的表达同样在2个月组(0.8650±0.0880)和3个月组(0.8714±0.0980)与对照组(0.7432±0.0639)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染铅大鼠肾脏NFκB、TGFβ及FN表达增加可能为铅所导致肾脏纤维化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由于DN早期的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当出现临床症状时病变已不可逆转,故DN的早期诊断对DN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国外近三年有关DN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尿微量白蛋白、neph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在DN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的远期并发症之一。由于DN早期的临床症状常不明显,当出现临床症状时病变已不可逆转,故DN的早期诊断对DN的预后非常重要。本文结合国外近三年有关DN的最新研究进展,简要介绍了尿微量白蛋白、nephr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在DN早期诊断中的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碘化钾对染铅大鼠肾脏组织的核因子-κB(NF-κB)及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72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9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分别予蒸馏水喂饮1、2、3月;染铅组分别给予0.5%的醋酸铅喂饮1、2、3月;碘化钾组,在给予0.5%的醋酸铅喂饮的同时予碘化钾3 mg/100g体重,每天1次灌胃.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肾脏超微病理改变;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及FN蛋白的表达,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及FN mRNA的表达.结果 染铅3个月时,碘化钾可抑制铅所导致的肾脏小管上皮细胞和线粒体损伤.染铅1、2、3个月组肾组织中NF-κB蛋白表达分别为0.2315±0.0624、0.3213±0.0740、0.4729±0.0839,mRNA表达分别为0.4370±0.0841、0.5465±0.0503、0.6443±0.0538,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碘化钾治疗3个月组NF-κB蛋白表达为0.3152±0.0881,mRNA表达为0.5491±0.0746,较相应染铅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铅2、3个月组肾组织FN蛋白表达为0.4243±0.0595、0.4917±0.0891,mRNA表达为0.8650±0.0880、0.8714±0.0980,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碘化钾治疗3个月组FN蛋白表达为0.4068±0.0696,mRNA表达为0.7793±0.0613,与相应染铅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碘化钾能改善染铅大鼠肾脏超微结构,可降低铅所导致的肾脏组织中核因子-κB及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硫胺素对铅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并从蛋白质和分子水平观察其对纤维连接蛋白(FN)表达的影响. 方法 SD大鼠72只适应性饲养1周,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染铅组、硫胺素组,每组又根据喂饮时间的不同分3个亚组.正常对照组予蒸馏水喂饮;染铅组给予0.5%的醋酸铅喂饮;硫胺素组在给予0.5%的醋酸铅喂饮的同时予硫胺素3 mg/100 g体重,注射用水稀释、灌胃每天一次.各组分别喂饮1,2,3个月.然后用原子吸收光谱石墨炉法测血铅含量;用热消化法测肾铅含量;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肾组织FN蛋白的表达,用RT-PCR的方法检测肾组织FN mRNA的表达. 结果 硫胺素组喂饮3个月后,大鼠血铅含量较染铅组显著下降.硫胺素组喂饮2个月后,大鼠肾铅含量较染铅组也明显降低.与染铅组比较,硫胺素组肾组织FN蛋白的表达在喂饮3个月后显著下降,而mRNA的表达在喂饮2个月后即显著下降. 结论 硫胺素不仅有驱铅的作用,对铅所导致的肾脏纤维化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MNU诱导的近交系大鼠膀胱肿瘤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通过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诱导近交系大鼠膀胱肿瘤。方法选取F344大鼠20只,膀胱灌注MNU,每2周1次,共5次;于第14周处死动物,取膀胱肿瘤组织测MHC—Ⅰ及病理观察。结果MNU组肿瘤发生率为100%;膀胱肿瘤的MHC—Ⅰ表达较高(58.60%~93.80%)。结论MNU可成功诱导F344大鼠膀胱肿瘤的形成,是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安全性。方法 2005年3月至2006年3月用双极等离子电切治疗浅表性膀胱癌26例。男23例,女3例,平均年龄58岁。多发肿瘤14例,单发肿瘤12例,膀胱侧壁有肿瘤分布者16例。结果 经尿道膀胱肿瘤双极等离子电切手术时间 15~75 min,膀胱穿孔1例(4 %);16例侧壁肿瘤切除过程中2例有轻度闭孔神经反射(12.5 %)。结论 用双极等离子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术中出血少,无水中毒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肿瘤细胞冻融上清致敏的树突状细胞(DC)治疗膀胱肿瘤(BT)的疗效。方法选取F344大鼠44只,称重后随机分为4组,均采用膀胱灌注N-甲基亚硝基脲(MNU)制成BT;第11周4组分别经皮下注射PBS、未致敏DC、肿瘤抗原及致敏DC,每周1次,共4次;实验第15周,经电子秤、显微镜检测。结果致敏DC组大鼠体重高于其余3组,并与PBS组及未致敏DC组差异明显(P<0.05);致敏DC组膀胱重量低于其余3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致敏DC组病理分期明显低于PBS组和未致敏DC组(P<0.05),其余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致敏DC组病理分级明显低于PBS组(P<0.05),其余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致敏DC经皮下注射治疗大鼠膀胱肿瘤可降低肿瘤的病理分期及分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