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1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川芎嗪对弥漫性轴索损伤影像学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治疗作用。方法:42例DA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加用川芎嗪,对照组仅常规治疗。结果:两组在伤后影像学及预后方面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伤后早期应用川芎嗪能明显促进挫伤及出血灶的吸收,改善DAI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重度颅脑损伤是指GCS≤8分的颅脑损伤。通常包括:广泛颅骨骨折、严重脑挫裂伤、脑干损伤、颅内血肿。该种损伤有较高的死亡率(20~30%)。我院自1985年1月~1989年8月共收治361例,死亡100例,死亡率27.7%。现就死因及教训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噬相关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eclin-1在硅沉着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的表达,从细胞自噬角度探讨硅沉着病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5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n=25):对照组和硅沉着病模型组,每组再分5个时相组。采用非暴露气管灌注二氧化硅(SiO2)粉尘混悬液法(50g/L)建立大鼠硅沉着病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3、7、14及28 d分批处死5只大鼠,进行原位支气管肺泡灌洗,获取肺泡巨噬细胞,进行培养纯化和富集后用于后续研究。HE染色及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肺泡巨噬细胞形态学改变;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LC-3、Beclin-1的表达及分布;免疫印迹法检测LC-3、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肺泡巨噬细胞体积较大,胞质丰富,部分细胞内可见硅沉着吞噬颗粒,电镜下可见自噬体形成;模型组LC-3、Beclin-1在各时间点的表达较对照组均增多(P0.05),1 d即开始增多,随着时间的延长表达逐渐增多,至14 d时达高峰(P0.05),28d时回落,但仍高于对照组的表达。结论在硅沉着病大鼠肺泡巨噬细胞中有自噬的激活,肺泡巨噬细胞自噬参与了大鼠硅沉着病的病理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鼠脑血管痉挛(CVS)后代谢型谷氨酸受体1(mGluR1)对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CVS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mGluR1拮抗剂LY367385组,于术后10 min侧脑室注射生理盐水或LY367385(500 nmol)5μl,采用Y型电迷宫检测小鼠自主活动及学习记忆能力。分别于SAH术后6、24、48 h 3个时相点取脑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右侧海马CA1区组织学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mGluR1、Beclin-1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随痉挛时间延长,各组小鼠mGluR1、Beclin-1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强(P<0.05)。与模型组比较,拮抗剂组mGluR1、Beclin-1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调(P<0.05),并且神经功能评分得到改善。结论脑血管痉挛后mGluR1表达增强可通过激活Beclin-1途径诱导小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大脑中动脉(MCA)急性闭塞患者脑缺血溶栓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brain ischemia,TIBI)。方法选择符合溶栓适应证(≤6h)、TCD诊断为MCA急性闭塞的患者36例。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或尿激酶进行静脉溶栓。观察患者溶栓前、后TIB1分级变化情况,评价TIB1分级与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后3个月改良Rankin评分的相关性。结果①36例患者中,溶栓前TIBI分级0~1级21例(58.3%),2~3级15例(41.7%)。溶栓后次日TIBI分级0~1级7例(19.4%),2~3级14例(38.9%),4~5级15例(41.7%);溶栓总有效率为63.9%(23/36)。②溶栓前TIBI血流分级与NIHSS评分呈负相关(r=-0.829,P=0.000)。③溶栓后的TIBI血流分级与Rankin评分呈负相关(r=-0.57,P=0.001)。结论TIBI分级与MCA急性闭塞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相关,能够反映溶栓效果,有助于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信号转导通路在脑血管痉挛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探讨载脂蛋白E(apoE)拟肽通过此途径发挥的保护机制.方法: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和脑血管痉挛模型,给予apoE-1410肽,术后脑血管铸型检测大脑中动脉(MCA)直径变化,分别在术后12、 24、 48h 3个时相点取右侧大脑动脉标本,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VEGF、 p-ERK1/2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MCA内皮细胞凋亡.结果:模型组MCA出现严重的血管痉挛,管腔直径减小,随脑血管痉挛时间延长,各组小鼠VEGF、 p-ERK1/2蛋白均有不同程度上调,凋亡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MCA管腔直径增加,各时相点3项指标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调.蛛网膜下腔出血12~48h VEGF表达与p-ERK1/2呈正相关;p-ERK1/2与TUNEL呈正相关.结论:脑血管痉挛后VEGF表达增强可通过激活ERK信号途径诱导大脑动脉内皮细胞凋亡;拟apoE-1410肽对脑血管痉挛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机制之一可能是通过部分阻抑VEGF/ERK通路活化减少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7.
矽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氧化损伤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矽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损伤过程中是否存在着氧化损伤机制。方法:对矽尘作用于肺泡巨噬细胞产生的O^-2和H2O2进行原位显示、定量测定并做相关分析;以ATPase作为膜功能酶改变的反映;在亚细胞水平观察细胞形态结构。结果:细胞形态结构受损程度、膜ATPase的活性与矽尘肺泡巨噬细胞早期产生的氧自由基活性直接相关。结论:(1)首次将原位显示氧自由基技术应用于矽尘致肺泡巨噬细胞损伤机制研究,发现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大鼠创伤性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及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之间相瓦影响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250只采用成组设计方法分成假手术组、创伤组、7-硝基吲唑(7-NI)治疗组、氨基胍(AG)治疗组、AG和7-NI联合治疗组共5组,用Marmarou方法造成大鼠TBI,伤后1,3,6,12 h、1,3,7,14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海马CAI区nNOS和iN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各组nNOS表达在伤后6 h均达高峰,各组高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伤后12 h 7-NI治疗组与创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G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高于创伤组(P<0.05).各组iNOS表达在伤后3 d达高峰,各治疗组高峰值均低于创伤组(P<0.05).结论 大鼠TBI后nNOS和iNOS之间通过NO的反馈机制相互影响,nNOS活性的增强是iNOS表达的始动因子之一,iNOS活性增强可以下调nNOS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大鼠脑创伤后海马区c-fos基因表达及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建立Marmarou大鼠脑创伤模型,采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和Morris水迷宫分别观察大鼠伤后海马区c-fos基因表达变化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 结果 伤后30 min海马区神经元即出现c-fos mRNA的表达,1~3 h达高峰,伤后24 h表达基本消失;Morris水迷宫实验,大鼠伤后存在空间学习记忆功能障碍.结论 脑创伤可引起c-fos基因在海马区的表达上调,通过介导延迟性神经元细胞死亡,影响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参与认知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途径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ICR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U0126干预组,采用非开颅血管内穿线法制备小鼠SAH模型,给予ERK抑制剂U0126,术后行颅底检查,分别在SAH后12、24、48h 3个时相点取右侧大脑动脉标本,在光镜下观察大脑中动脉病理变化,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p-ERK1/2、caspase-8蛋白表达,TUNEL法检测大脑中动脉内皮细胞凋亡。结果随损伤时间延长,模型组小鼠p-ERK1/2、caspase-8蛋白均有不同程度增强,凋亡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U0126干预组小鼠各时相点3项指标的表达均不同程度下调。结论 ERK信号途径参与小鼠SAH病理损伤过程,并在神经细胞凋亡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