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接上期)2007年患者在当地大医院行甲状腺超声检查,超声提示桥本甲状腺炎,结合甲状腺功能检查结果,临床亦诊断为桥本甲状腺炎。2009年2月,患者来我院检查,超声提示甲状腺弥漫性病变、双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淋巴瘤可能性大。遂行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诊断:甲状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相似文献   
2.
欢迎读者对以上病例进行分析讨论,并将诊断结果发送至编辑部,本刊将在下期刊登参与讨论的读者来信、专家点评及正确答案。参与讨论的读者将获得本刊赠送的当期杂志一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包膜内型甲状腺乳头状癌(EPTC)与经典甲状腺乳头状癌(CPTC)的超声及病理特征的差异。方法:对经手术病理确诊的33例EPTC和85例CPTC的超声表现及其病理特征进行对照分析。33例EPTC按照病理组织学成分的不同分为包膜经典乳头型(E-CPTC)21例和包膜滤泡型(E-FVPTC)12例。结果:21例E-CPTC患者的超声表现,肿块边缘成角18例,回声明显减低17例,伴微钙化13例;E-FVPTC组12例中,肿块边缘光整11例,中等回声9例,周边多见晕圈9例,缺乏微钙化12例;CPTC组85例中,肿块形态不规则9例,回声明显减低66例,伴微钙化51例。E-CPTC和E-FVPTC均可见完整的纤维包膜,CPTC未见明显包膜。E-CPTC、E-FVPTC和CPTC癌细胞内均可见乳头状癌特有的细胞核。结论:EPTC组和CPTC组肿块超声表现相似,E-FVPTC组肿块超声显示相对良性的特征。病理组织学表现,E-CPTC和CPTC具有乳头状结构,E-FVPTC癌细胞完全或几乎完全呈滤泡结构。  相似文献   
4.
(接上期)例1术中所见:甲状腺右侧明显增大,上极有一肿物约3.0cm×2.5cm,质中,边界尚清,包膜完整,剖面实性欠均匀,伴有砂粒样内容。  相似文献   
5.
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分型表现与病理特征。方法依据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肿块大小、形态、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特征,对33例病理证实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术前超声图像表现及其病理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21例,纤维包膜完整,癌细胞呈乳头状排列,间质纤维化伴沙粒样钙化,具有乳头状癌特有的毛玻璃样细胞核,核沟明显,可见核内包涵体。超声显示肿块形态不规则或欠规则、边缘锯齿状、多数回声明显减低,周边晕圈少见,内可见沙粒样钙化。(2)病理诊断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型12例,纤维包膜完整,其内癌细胞均为滤泡结构,无乳头样结构,具有乳头状癌的细胞核形态。超声显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中等回声,周边多见晕圈,肿块内未见沙粒样钙化;内部回声较普通乳头型肿块回声增高,周边晕圈较普通乳头型多见。滤泡型肿块(1.8~7.0cm)明显大于普通乳头型肿块(0.8~5.2cm)。普通乳头型患者中淋巴结转移者(4例,4/21)多于滤泡型患者(1例,1/12)。结论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滤泡型的超声表现(肿块形态、大小、边界、回声、周边晕圈、钙化等)与病理表现均有不同;包裹型甲状腺乳头状癌普通乳头型与通常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超声表现与病理特征较一致,滤泡型与滤泡型腺瘤、滤泡癌的超声表现相似,超声难以鉴别,须行手术病理检查确定肿瘤良恶性。  相似文献   
6.
例1女,39岁,发现右颈前肿物1周,约核桃大小,在当地医院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右侧甲状腺结节。为进一步确诊于2009年8月来我院就诊。专科检查:右颈部可扪及一枚约3cm×3cm肿物,质中,界清,光滑,随吞咽动作可上下活动,无压痛。入院诊断:右甲状腺腺瘤。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