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血瘀证与肝癌关系浅析——附1010篇(本)相关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血瘀证在肝癌中的分布规律。方法 :筛选建国以来国内公开报道过的有关原发性肝癌辨证分型的论文和肝癌辨证分型的中西医著作以及中医古典医籍 ,对文献中血瘀证及其症状出现的频次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的文献中有 84 .86 % (2 13/ 2 5 1)提及“血瘀证”或与之意义相同的中医证候名称。所有纳入的文献共整理统计 14 16条中医基本证候 ,其中血瘀证有 2 6 3条 ,占 18.5 7%。结论 :初步认为肝癌的中医证候中以血瘀证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2.
中医舌象计算机识别研究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静态舌图像计算机识别研究的关键环节出发,对当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舌图像的采集方面有必要引入正交设计、图像质量评价等方法以筛选出高标准、统一、实用的图像采集条件;图像分割研究可以考虑从多角度入手,综合使用多种分割方法,取长补短,以提高分割效果;同时采用Delphi评价法、多中心的网上专家判别等手段,大样本集中专家经验,综合各家的辨舌经验,建立科学规范的舌象诊断标准;当前舌象识别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舌的颜色领域,研究的方向有待向颜色以外的其他方面拓展,并最终由定性向定量转化,而实现舌诊内容的综合判别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辨证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中医辨证规律。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756例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按早期(起病时)、中期(病程为7~ 30 d)、后期(病程>30 d)不同病程阶段用频数法统计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发生率,运用层次聚类法对常见症状(出现率>5.0%)进行聚类分析,并结合专家经验总结其证候规律。结果 COVID-19患者早期(756例)症状以发热(52.25%, 395例)、咳嗽(43.25%,327例)、乏力(27.25%,206例)、胸闷(26.72%,202例)、气喘(17.59%,133例)及咯痰(5.03%,38例)最为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除咯痰外的5个症状聚为一类,提示该阶段湿遏肺卫的病机。COVID-19患者中期(383例)症状以苔腻(64.49%,247例)、苔黄(43.86%,168例)、苔厚(40.21%,154例)、咳嗽(34.73%,133例)、舌红(32.38%,124例)、大便不畅(25.85%,99例)、气喘(25.33%,97例)、乏力(25.07%,96例)、纳差(23.76%,91例)、口苦(14.36%,55例)、苔燥(12.01%,46例)、舌紫(12.01%,46例)、虚汗(11.49%,44例)、便秘(10.18%,39例)、白痰(8.62%,33例)、失眠(7.31%,28例)、恶心(7.05%,27例)、腹泻(6.79%,26例)和黄痰(6.27%,24例)为最常见,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9个变量聚为3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湿阻肺脾、湿热内蕴和湿热化燥的病机。COVID-19患者后期(373例)症状以苔腻(50.94%,190例)、乏力(39.41%,147例)、咳嗽(37.80%,141例)、舌红(33.78%,126例)、气喘(32.17%,120例)、虚汗(23.86%,89例)、口干(22.79%,85例)、纳差(20.11%,75例)、大便不畅(19.30%,72例)、口苦(15.01%,56例)、白痰(10.72%,40例)、心悸(8.31%,31例)和苔少(8.04%,30例)为常见症状,层次聚类分析将这13个变量聚为2类,分别提示该阶段气阴两虚兼余湿未清和肺脾气虚兼余湿未清的病机。结论 COVID-19不同疾病阶段的中医证候呈现由表入里、由湿化热、由实转虚的规律性变化,症状上具有明显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中医证候7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中医辨治规律,为指导中医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横断面调查方法,对756例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在院COVID-19患者进行中医四诊信息收集和中医辨证,分析其证候特点,并与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分型等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756例患者中,寒湿郁肺证101例(13.4%),湿热蕴肺证239例(31.6%),疫毒闭肺证18例(2.4%),肺脾气虚证195例(25.8%),气阴两虚证203例(26.9%);其中位病程依次为寒湿郁肺证(21 d) < 湿热蕴肺证(22 d) < 疫毒闭肺证(27 d) < 脾肺气虚证(33 d) < 气阴两虚证(36 d)。证候分布在不同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5岁患者中湿热蕴肺证的比例低于≤ 65岁患者[22.4%(69/308)vs 37.9%(170/448)],肺脾气虚证[30.2%(93/308)vs 22.8%(102/448)]和气阴两虚证[34.1%(105/308)vs 21.9%(98/448)]则正好相反(P<0.01)。证候分布与COVID-19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P=0.01,P<0.01),寒湿郁肺证在病情轻者(轻型+普通型)[14.1%(86/612)]中相对多见,疫毒闭肺证在病情较重者(重型+危重型)[6.2%(9/144)]中相对多见;寒湿郁肺证在疾病早期[26.2%(28/107)]常见,湿热蕴肺证在早期[43.9%(47/107)]、中期[42.0%(116/276)]均较常见,肺脾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在中期、后期占比较高[中期21.7%(60/276)、18.1%(50/276),后期31.1%(116/373)、38.1%(142/373)]。结论 COVID-19患者证候偏热偏实,随病程进展因实致虚,其证候与患者年龄、病情分型和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舌下络脉改变与其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为探讨肝癌患者异常舌下络脉形成的病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测量结合观察获取患者的舌下络脉特征变量数据.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检测,采用主成分分析、秩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舌下络脉与门静脉血流动力学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舌下络脉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络脉宽度变化为其舌下络脉异常最主要的特征性参数.且络脉宽度变化与肝脏门静脉内径的变化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舌下络脉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异常,且变化可能与患者的门静脉压力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滋阴化痰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2011年3月~2017年10月痰瘀互结证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化疗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40例。化疗组首先选用SOX方案,完成2个周期的治疗后,疾病进展者换用S-1+Docetaxel或CapeOX为主的方案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化疗基础上联用滋阴化痰方。比较两组疾病控制率(DCR)、客观有效率(RR)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Karnofsky活动状况量表(KPS)评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及肿瘤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情况,并统计两组治疗后3年的生存情况。结果 中西医结合组RR高于化疗组(P<0.05),两组DCR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评分低于化疗组,KPS评分高于化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低于化疗组(P<0.05);中西医结合组治疗后CD3+、CD4+、CD4+/CD8+值大于化疗组(P<0.05);两组1年、2年、3年生存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中西医结合组与化疗组中位OS分别为20.15、16.7个月。结论 滋阴化痰方联合化疗治疗晚期胃癌不仅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轻炎症反应,还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应加强对中医本科生的传统文化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文化教育在中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是培养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必经之路,是打牢学生中医功底的根本保证,更是培养学生良好医德医风的客观要求.加强中医本科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应从营造校园文化、优化课程设置和在中医专业教授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中医诊断学》教学的认识,探讨了教学中"寓研于教"、"寓医于教",实行研、医、教有机结合的教学构想,对提高其教学效果可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借鉴Delphi法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的拟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中医专家舌色诊断经验进行拟合研究。方法使用标准化舌象采集环境获取临床舌象,借鉴Delphi方法,邀请中医专家对舌色分类和舌色诊断进行4轮咨询,并借助舌色红绿蓝(RGB)分量的比较从侧面进行验证。结果通过4轮的专家咨询,最后将舌色分为淡白、淡红、红、绛、淡紫、紫、青紫和紫红8类;采集的1255幅舌图像中1072幅(87.0%)获得了一致的判别结果;不同舌色的RGB分量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Delphi法是一种较好的拟合中医专家舌诊经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凌昌全教授治疗肝癌用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门诊肝癌专病病历的基础上,收集经凌昌全教授诊治的552例肝癌患者合计2020张门诊有效处方,使用频数法总结凌教授的临床常用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其辨证用药特点,聚类分析归纳其临床常用对药,结合专家体会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凌教授治疗肝癌临床常用药物以健脾开胃、解毒抗癌和活血化瘀类为主,药性多平、凉,药味主以甘、苦、辛。气虚多选用黄芪、白术、太子参;血虚多用鸡血藤、大枣;阴虚多选用山茱萸、麦门冬;水湿多用藿香、车前子、茯苓皮;实热多选用山栀、黄芩;血瘀多选用桃仁、赤芍;气滞多用郁金、八月札、柴胡。聚类分析共总结出19对临床常用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