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5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弥散系数(ADC)和相对表观弥散系数(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3例进行乳腺疾病初诊的女性患者的66个病灶,应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序列(SE-EPI)进行扫描,在相同的感兴趣区(ROI)下,分别于扩散敏感系数(b)为500和800 s/mm~2.时,测量病灶及同侧远隔部位正常乳腺腺体的ADC值,并计算rADC值.根据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确定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最佳ADC和rADC阈值,评价不同b值下,各阈值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结果 当b值为500 s/mm~2时.良、恶性病灶对应的ADC值分别为(1.71±0.31)×10~(-3)mm~2/s和(1.31±0.38)×10~(-3) 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ADC阈值为1.43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82.1%,特异度为81.5%;最佳rADC阈值为0.62,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100%.当b值为800 s/mm.时,良、恶性病灶的ADC值分别为(1.55士0.29)×10~(-3)mm~2/s和(1.14±0.29)×10~(-3)mm~2/s,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最佳ADC阈值为1.295×10~(-3)mm~2/s,其诊断的敏感度为79.5%,特异度为81.5%;最佳rADC阈值为0.71时,诊断的敏感度为89.7%,特异度为88.9%.当b值为800 s/mm~2、rADC的诊断阈值为0.71时,ROC曲线下面积最大.结论 DWI扫描时间短,无需对比剂.ADC和rADC作为诊断指标,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尤其是rADC,对乳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螺旋CT征象及病理特点,提高术前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胰腺SP7的螺旋CT征象,包括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界、密度、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囊实比例、钙化、临近组织器官侵犯及淋巴结转移等,并与手术结果及病理对照分析.结果:1)肿瘤发生于胰头部10例,体部7例,尾部6例,体尾部1例,大部分呈圆形或类圆形,部分有分叶,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2)肿瘤内部可见实性及囊性成分,实性部CT平扫呈稍低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动脉期轻至中度强化,门脉期进一步强化,与胰腺实质最大密度差出现在动脉期,囊性部分平扫及增强扫描均呈低密度.3)囊性为主型6例,实性为主型8例,囊实相仿型10例.4)8例肿瘤内部可见钙化,其中一例呈蛋壳状钙化,6例胰管轻度扩张,1例胆总管、肝内胆管可见扩张.5)9例患者CT征象见恶性倾向,1例呈弥漫性生长,5例推压、包绕脾血管,2例与肠系膜血管粘连,1例肿瘤包绕右肾静脉,其余15例CT表现为良性,包膜完整,与周围器官、组织分界清楚,术中所见有一定差异.结论:胰腺SPT病理学特点明显,螺旋CT征象有一定特征,肿瘤呈囊实性两部分,血供较为丰富,呈逐渐强化改变,与大多数胰腺癌缺乏血供有较大差别,血浆CEA阴性也有较大的参考价值,CT检查对胰腺SPT的术前诊断、良恶性判断、治疗方法的选择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ADC值反映EB病毒潜伏膜蛋白质1(LMP1)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LMP1(+)组 和LMP1(-)组 的皮下种植瘤裸鼠模型(每组15只)。待移植瘤体积达90~110 mm3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分别获得两组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束后,观察两组实验裸鼠种植瘤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 LMP1(+)组肿瘤体积 明显大于LMP1(-)组。常规MR扫描示LMP1(+)组肿瘤内坏死较LMP1(-)组更明显。LMP1(+)组肿瘤ADC值为(0.68±0.12)×10-3mm/s2,LMP1(-)组肿瘤ADC值为(0.87±0.23)×10-3m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34,P<0.01)。肿瘤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与LMP1(-)组相比,LMP1(+)组肿瘤细胞更密集,坏死更多见。结论 ADC值可有效反映裸鼠移植瘤中EB病毒LMP1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FNH)的MRI表现和病理特点,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提高FNH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共28个病灶)经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FNH的MRI平扫及增强表现,与其病理特点进行对照。结果:25个病灶在平扫T1WI上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等或稍高信号,3个病灶在平扫T1WI及T2WI上均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所有28病灶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稍高、等或稍低信号,其中12个病灶可见中心纤维瘢痕延迟强化。FNH组织病理上表现为富血供的实质性肿块,肿物内部组织较均匀,没有异型细胞,中心可见纤维瘢痕。结论:肝脏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能很好的反映FNH的组织病理及血供特点,能为FNH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证据。  相似文献   
5.
下咽癌颈部及咽后淋巴结转移的CT/MRI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下咽癌早期即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然而关于下咽癌区域淋巴结尤其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报道少见。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下咽癌CT/MRI扫描结果的分析,探讨下咽癌区域淋巴结特别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特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8月至2009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的88例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的CT/MRI结果。对其局部分期、各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相互关系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分析研究。结果:下咽癌的区域淋巴结转移率为73.9%,Ⅱa、Ⅱb、Ⅲ区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最高,分别为61.4%、44.3%及37.5%。Ⅰ、Ⅳ、Ⅴ、Ⅵ区及咽后淋巴结转移都较少,并且均合并Ⅱ、Ⅲ区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Ⅰb、Ⅲ区淋巴结转移与Ⅳ区淋巴结转移,Ⅱb区、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Ⅳ区淋巴结转移与Ⅵ区淋巴结转移,双侧颈部淋巴结转移与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下咽癌区域淋巴结转移途径遵循一定的规律,跳跃性转移少见,以Ⅱ、Ⅲ区转移最常见。双侧颈部淋巴结可能是咽后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SFT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临床特征和病理学表现.结果 27例SFT中,发生于胸部18例,腹部4例,腰骶部1例,盆腔3例,左肩后部1例.恶性8例,良性17例,交界性2例.CT扫描23例,均见包膜,其中16例良性SFT为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大部分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6例恶性SFT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粘连或侵犯周围组织,密度不均匀;1例交界性SFT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可见蛋壳样钙化.MRI扫描4例,肿瘤边界清楚,信号欠均匀,T1WI序列呈等或略高于肌肉组织信号,T2WI序列呈稍高信号,其中恶性SFT中可见不规则坏死区.27例SFT在增强扫描时均呈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不一,呈中至重度强化.免疫组化检查结果显示,CD34(+)22例,占81.5%;Vimentin(+)27例,占100.0%;CD99(+)27例,占100.0%;bcl-2(+)26例,占96.3%;CK(-)27例,占100.0%;S-100(-)26例,占96.3%.结论 SFT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病理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CT和MRI可以对SFT进行明确的定位,确定肿瘤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手术切除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49例胃肠间质瘤多排螺旋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影像学检查在其术前诊断及术后疗效评价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分析胃肠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共53个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和病理学资料,将CT表现(包括大小、形态、生长方式、密度及强化方式)与生物学危险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53个GIST病灶的生物学危险性:极低度14个,低度11个,中度10个,高度18个。CT检查发现36个病灶(67.9%)。最大径≥50mm者,CT表现为形态不规则,呈浸润性生长,可见囊变坏死,明显不均匀强化,多为高度危险性;最大径〈50mm者,大多形态规则,密度均匀,呈膨胀性生长.中度均匀强化,多为中度及以下危险性。发现血道转移5例,未见淋巴结转移。免疫组化结果仅有3个病灶S100阳性,CT均表现为沿胃壁或肠壁环形浸润。结论:CT检查有助于判断胃肠间质瘤的危险性,但对于微小病灶的检出有一定困难。神经方向分化(S100阳性)的间质瘤呈浸润性生长,其CT表现较难与胃癌鉴别。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9例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影像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过病理确诊的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9例共14个病灶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患者全部行术前乳腺钼靶X线检查,7例表现为单侧乳房单个肿块,1例表现为单侧乳房多个肿块,1例表现为单侧乳腺均匀致密伴皮肤增厚,未见明显肿物,所有病灶均未见分叶、毛刺、泥沙样钙化、乳头凹陷等典型乳腺癌影像学表现.结论 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缺乏特点.如果临床上考虑乳腺恶性肿瘤,而乳腺钼靶X线片上缺乏泥沙样钙化、分叶、毛刺等乳腺癌特征性表现,原发性乳腺非霍奇金淋巴瘤应在鉴别诊断之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放射性核素骨显像(简称骨显像)与脊柱MR检查对鼻咽癌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鼻咽癌伴有脊柱转移患者的骨显像和脊柱MR检查结果 ,以累及椎体个数为单位,比较两种检查方法 对脊柱转移瘤的检出能力.结果 随访证实47例患者共187个椎体有转移灶.骨显像检出153个(153/187,81.82%),脊柱MR检出182个椎体(182/187,97.33%),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58,P=0.000).结论 脊柱MR比骨显像更能有效地检出鼻咽癌的脊柱骨转移灶,可作为早期诊断脊柱骨转移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肝门部胆管癌(HC)的诊断作用。【方法】分析47例HC的MRCP表现,对其不同表现进行分类,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比。【结果】MRCP对HC梗阻水平的定位准确性达97.9%(46/47),对HC病变范围确定的符合率为87.2%(41/47)。HC的MRCP表现包括狭窄、阻塞或充盈缺损。依据病理学分型,结节型、息肉型、硬化型和浸润型呈不同影像学表现。【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可反映肝门部胆管癌的大体病理学特点,但对肝门部胆管癌定性诊断价值有限。MRCP对病变位置及病灶沿胆管向肝脏方向累及范围的确定较准确,对外科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