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细胞增殖因子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肝细胞增殖因子(ALR)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细胞增殖试验(MTT法)观察经ALR刺激的大鼠肝枯否细胞(KC)的条件培养液(KCCM+)对受损肝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大鼠肝脏组织中ALR的分布、大鼠枯否细胞膜表面结合的ALR以及ALR对枯否细胞IL-6表达的影响。结果: 受损肝细胞经枯否细胞条件培养液刺激后增殖明显。正常大鼠肝细胞内可表达合成ALR,枯否细胞膜表面可见ALR免疫反应颗粒,经ALR刺激后枯否细胞IL-6免疫反应信号增强。结论: ALR可能通过首先刺激枯否细胞,从而促进受损肝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2.
SD大鼠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正常参考值的确立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定本中心不同周龄SD大鼠脏器重量与脏器系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为药物安全性评价与研究提供重要参考数据。方法以本中心近7年开展的SD大鼠长期毒性实验中空白对照组动物为数据来源,分为8~12、12~24及24~36周龄3个年龄段,每年龄段包括雌性、雄性大鼠各200只,分别统计各年龄段雌性、雄性动物的脑、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卵巢与子宫等脏器重量与脏器系数,以95%可信区间作为正常参考值范围。结果与结论本中心8~12、12~24及24~36不同周龄SD大鼠脑、心脏、肺脏、肝脏、脾脏、肾脏、肾上腺、胸腺、睾丸、附睾、卵巢与子宫等脏器重量及脏器系数的正常参考值范围与其他实验室报道的结果可比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F344大鼠常见非增殖性病变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病变背景数据,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方法 SPF级F344大鼠336只,雌雄各半,8周龄,本中心屏障环境下饲养,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于6、12、18和24个月4个时间点处死动物32、64、64、176只,常规病理学取材制片后显微镜检查,观察统计四个时间点动物自发性病变的病变类型和发病率.结果 主要的非增殖性病变包括乳头肌纤维化、肺细支气管旁慢性炎症、肾脏病变包括肾小管扩张、蛋白管型、肾小管萎缩和钙沉积等,睾丸精子生成障碍、卵巢生长卵泡数量减少等生殖器官组织的退行性改变等.结论 在本中心现有条件下,随动物生存期的延长,F344大鼠自发性非增殖性疾病病变程度和发病率均有所增加.本实验丰富了F344大鼠自发性病变的背景资料,为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纳米银对中国仓鼠肺成纤维细胞(CHL)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梯度浓度(2.5、5.0、10.0、20.0、40.0和80.0 μg/mL)纳米银染毒CHL细胞,MTT比色法计算IC50以评估纳米银的细胞毒性水平。利用PI染色分析细胞周期变化并计算细胞增殖指数;Annexin V-FITC和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和坏死发生率,同时观察细胞染毒后的形态变化,记录前向角散射(FSC)和侧向角散射(SSC)信号;Giemsa染色中期分裂相涂片分析染色体畸变发生率。结果:纳米银毒性水平与纳米银浓度呈正相关(r=0.804,P<0.05),IC50为21.68 μg/mL。22.0 μg/mL纳米银与CHL细胞接触24 h后,细胞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细胞群SSC信号显著增强,为细胞摄入纳米银提供间接证据;细胞周期在G2/M期被捕获,对G0/G1期、S期以及细胞增殖指数变化情况影响显著(P<0.01);22.0 μg/mL纳米银染毒CHL 24 h后凋亡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各浓度纳米银诱导染色体结构畸变率均大于5%(P<0.01),中高浓度四倍体发生率达到溶剂对照组的10倍以上(P<0.01)。结论:纳米银对CHL细胞有显著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线粒体功能受损、细胞凋亡在纳米银的细胞毒性和遗传毒性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定量比较不同抗原修复条件对免疫组化阳性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抗原修复时抗原修复液pH值、修复温度和修复时间对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取扩张性心肌病人的心肌标本,经10%中性缓冲甲醛固定液固定,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心肌组织中结蛋白的表达进行染色。实验中对同一蜡块进行连续切片,微波修复时分别使用枸橼酸缓冲液、PBS、EDTA3种不同pH的缓冲液进行抗原修复:枸橼酸缓冲液(pH6.0)、PBS(pH7.0)和EDTA(pH9.0);每一种抗原修复液又分别采用1000C、97℃、80℃、70℃4个不同的修复温度;应用图像分析仪对比不同条件下心肌组织中结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EDTA缓冲液中修复100℃持续15min,阳性信号得到充分表达,抗原表达由强到弱依次为EDTA组、枸橼酸缓冲液组、PBS组。结论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时采用高pH值的EDTA进行抗原修复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犬18F-FDG PET/CT动态显像探讨缺血心肌葡萄糖代谢改变(也称“缺血记忆”)和缺血程度的关系.方法 将8条杂种犬用随机抽签法分为球囊封堵20 min组(4条)和40 min组(4条),所有犬均行基础、缺血-再灌注1h和24 h的18F-FDG PET/CT动态心肌代谢显像(禁食12h以上),以及99Tcm-MIBI SPECT心肌灌注显像.利用葡萄糖摄取定量分析软件(Carimas Core)计算冠状动脉封堵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的葡萄糖摄取率k(k缺血和k非缺血),获得两者比值K(K=k缺血/k非缺血).在3次PET/CT显像同期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价室壁运动情况.所有显像完成后处死犬,分别取缺血区、非缺血区心肌组织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一实验组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其他采用非参数检验分析.结果 2组犬基础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预封堵区心肌/非缺血区心肌18F-FDG摄取率比值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2 ±0.06与1.03±0.05,Z=-0.29,P>0.05),室壁运动正常.缺血-再灌注1h后2组心肌灌注显像亦未见异常,但缺血区18F-FDG摄取增加,40 min组的K值高于20 min组(2.31±0.13与1.87 ±0.09,Z=-2.31,P<0.05),缺血心肌出现不同程度的室壁运动减弱.缺血-再灌注24h后2组心肌灌注显像未见异常,但40 min组的K值仍稍高于基础状态(1.15±0.02与1.03 ±0.05,=4.32,P<0.05),而20 min组的K值与基础状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5±0.04与1.02±0.06,=0.87,P>0.05),2组室壁运动均未见异常.心肌组织检查示2组缺血部位心肌细胞排列整齐,心肌细胞间质无水肿出血,未见心肌细胞肌浆凝集或肌溶性破坏,也未见炎性反应.结论 心肌“缺血记忆”与缺血程度相关.18F-FDG PET/CT心肌“缺血记忆”显像可能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TGF-β1在肝再生调控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70%肝部分切除后TGF-β1在肝再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MTT方法 检测TGF-β1对原代肝细胞的作用;建立70%肝部分切除(PH)模型,收集切除后2d的血清,用MTT方法 检测其对IG12细胞的促增殖作用,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 观察其对IG12细胞TGFβ1表达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再生肝组织中TGF-β1的表达.结果 TGF-β1能抑制原代肝细胞增殖;PH后大鼠血清不仅对IG12细胞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还能提高IG12细胞TGF-β1的表达;免疫组化结果 显示大鼠PH后肝细胞TGF-β1表达逐渐下降,至第3天呈阴性结果 ,而后升高,直至再生结束时稳定在正常肝脏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显示PH后再生早期TGF-β1表达暂时升高,12 h达到高峰,第1天开始下降,第3天降至最低点,5d开始逐渐升高,至第7天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 TGF-β1明显抑制肝细胞增殖,在PH后肝再生过程中,肝组织中TGF-β1表达明显下降,有助于肝再生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肺组织重建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Ⅳ型胶原和MMP-9在放射性肺损伤早期肺组织重建中的作用。方法 用噻唑蓝(MTT)检测1~10 Gy 60Co γ 射线照射对人肺成纤维细胞(Fb)增殖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经5和7 Gy照射后Fb中Ⅳ型胶原和MMP-9的变化;从经25 Gy照射后大鼠肺泡灌洗液中分离巨噬细胞,制备条件培养液(CMAM)并刺激肺Fb,用MTT检测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用ELISA测定对Fb合成Ⅳ型胶原和MMP-9的影响;于照射后不同时间取大鼠肺组织进行Ⅳ型胶原和MMP-9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7 Gy照射能促进肺Fb增生;5和7 Gy照射能促进Fb合成MMP-9,但不能促进Ⅳ型胶原合成;CMAM不但能促进Fb增生和MMP-9合成,也能合成和释放Ⅳ型胶原;受照后1周大鼠肺组织出现Ⅳ型胶原沉积。结论 照射能直接刺激肺Fb增生,但不能产生Ⅳ型胶原;Ⅳ型胶原的合成与照射后肺内巨噬细胞和Fb的相互作用有关,并可导致肺损伤重建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奥伐尼对芥子气所致皮肤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32和128 g/L芥子气5μl于KM小鼠右耳内侧染毒,建立两种损伤程度的小鼠耳郭染毒皮肤损伤模型.在32 g/L芥子气染毒模型中,染毒前20 min于小鼠右耳内侧涂抹奥伐尼0.125、0.25和0.5 mg/耳,或染毒前30 min灌胃给予吲哚美辛10 mg/kg,染毒24 h后,观察各组耳郭肿胀程度,制备耳郭皮肤切片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在128 g/L芥子气染毒模型中,小鼠右耳给予奥伐尼0.25 mg/耳或灌胃给予吲哚美辛10 mg/kg,染毒24 h后观察各组耳郭肿胀程度.结果 奥伐尼可显著降低32 g/L芥子气所致耳郭肿胀,并显著改善皮肤炎症、坏死等病理变化,但对128 g/L芥子气所致耳郭肿胀无明显影响.结论 奥伐尼对低剂量芥子气染毒所致皮肤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早期肺纤维化发生机制,以及与照射剂量和存活时间的关系。方法 从两例尸检病例取材制片,进行HE、免疫组化包括TGFβ、α-SMA、Ⅳ型前胶原、MMP-9和天狼猩红染色。结果 107病例TGFβ信号位于肺泡巨噬细胞,α-SMA信号出现于肺平滑肌和巨噬细胞,少数Ⅱ型上皮可见微弱的Ⅳ型前胶原和MMP-9阳性信号;而在108病例,增生的成纤维细胞TGFβ信号阳性,肌成纤维细胞α-SMA阳性,肺泡间隔出现较多的Ⅰ、Ⅲ型胶原,Ⅱ型上皮可见较强的Ⅳ型前胶原和MMP-9信号。结论 极重度骨髓型放射病人肺内可表达TGF-β,促进成纤维细胞转化,产生Ⅰ、Ⅲ型胶原;其程度与照射剂量成反比,与存活时间成正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