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39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苯人群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标志物可以分为四大类:内剂量、生物有效量(DNA、RNA和蛋白质加合物)、早期生物效应和个体易感性标志物。其中内剂量及生物有效量标志物都可作为接触标志物。一、内剂量标志物所谓内剂量系指职业接触、环境接触化学物进入机体内的量。内剂量与外剂量、生物有效量及生物效应有直接关联。苯只有经代谢活化后才能行使其致毒、致癌作用,因此人体接触苯后,通过机体代谢作用生成苯的各种活性代谢产物便成为接触苯后不同的内剂量标志物,样品多来源于血液和尿液。最有希望的代谢产物是反式,反式粘糠酸(transtransm…  相似文献   
2.
作者综合描述了分子流行病学基本概念的主要内容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差异。阐明:1.分子流行病学是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相结合的边缘科学;2.化学致癌物在体内的生成量及其与生物大分子结合的生物有效量与癌症发生有关;3.染色体异常综合症是癌症早期的生物效应;癌基因激活,抗癌基因失活是被启动了的细胞恶性转化所必须的;4.先天和后天获得的宿主因素可影响人体对致癌剂的易感性;5.建立生物样品库,进行前瞻队列研究可提供连续性观察结果及癌前癌后比较,为因果关系的时间顺序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联苯按作业工人生物标记冯佩文毕文芳1王卉龙翔云黄德寅1耿太保1李桂兰1尹松年1(天津化工局劳研所,天津300051;1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北京100050)本研究目的是确定职业性膀胱癌癌前诊断的生物标记指标及危险性评价标准,为肿瘤...  相似文献   
4.
化学致癌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进展李桂兰尹松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北京100050)本文描述分子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与传统流行病学的差异;主要内容及近年来从事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粗浅体会.阐明:1.分子流行病学是分子生物学与流行病学相结...  相似文献   
5.
绝缘油(又称介电液体)是一种绝缘介质,由于这种液体具有良好的电气和理化性能,能提高电器设备的着火(击穿)安全性和电容器的储电量,因此是电气装置中必需的一种材料。自从1960年发现已沿用近半个世纪的多氯联苯绝缘油,对生物环境有严重的污染,相继发生中毒事故,促使研究新的绝缘介质以取代多氯联苯,这对保护环境和  相似文献   
6.
关于慢性苯中毒白细胞减少症治疗药物的研究,国内近几年有一些报道,临床试用的一般升白细胞药物也较多,但其疗效迄今不能令人满意,不仅近期疗效比较低,且远期疗效更差。为探索和研制一种切实有效的治疗药物是职业病防治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慢性苯中毒病人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以液态苯、甲苯、对-二甲苯、乙基苯、氯代苯、苯乙烯、异丙苯、四氯乙烯、甲基环己烷和壬烷等常见VOCs为原料,在一定的温度下,通过控制载气流速来配制10年标准染毒气体。详细介绍了配制10种VOCs标准染毒气体的方法,探讨了所配标准气体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提出了用动态配气装置配制10种VOCs标准气体的方法。同时,分别用热解吸-气相色谱法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变法对所配的VOCs 的标准染毒气体的浓度进行了测定。实验证明,所配标准气体的称量结果与二种方法的测定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用扩散管法配制低浓度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s) 标准染毒混合气体,其VOCs的浓度可以较方便调整。其扩散率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 。该动态配气方法适用于环境中低浓度VOCs 在毒理学 染毒上的应用。且扩散管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一种分析致癌物-DNA加合物的新方法——“磷后标记方法及其改良过程,并阐述了该法在检测分析致癌物-DNA加合物的形成及结构、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应用以及人类DNA加合物的研究现状。该方法的不断改进及应用无疑为人类接触致癌物的早期生物学监测及危险性评价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用CFW小鼠吸入苯的慢性实验研究,苯浓度14.6mg/L,每天3小时,每周6天,染毒半年至一年,结果造成了比较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模型。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有核细胞数减少、骨髓粒细胞增殖相对减少、成熟障碍。骨髓粒细胞向血液输出率相当于正常的1.4倍。骨髓组织形态检查见到明显脂肪化,未见纤维化等。作者初步提出了关于苯再障模型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0.
用动态配气设备和鼻式吸入方法染毒,采用雄性豚鼠对环境中10种挥发性污染物(苯,甲苯,对二甲苯,乙基苯,氯代苯,苯乙烯,异丙苯,四氯乙烯,甲基环己烷和壬烷混合物)的吸入动力学进行了研究。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SPME-GC)法同时测定了血中这10种化合物浓度的经时变化规律。用线性房室模型评价了这些物质的代谢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