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CXC趋化因子受体2(CXCR2)在胰腺导管细胞癌中的表达以及与其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法、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法检测50例胰腺导管细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和3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CXCR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胰腺导管细胞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结果:胰腺导管细胞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中CXC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1.13±0.25、0.79±0.18、0.78±0.14和1.75±0.21、1.01±0.15、0.96±0.20,同癌旁组织和正常胰腺组织比较,胰腺导管细胞腺癌组织中CXCR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同正常胰腺组织相比,癌旁组织中CXCR2mRNA和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P0.05)。CXCR2 mRNA和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淋巴转移和TMN分期密切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XCR2在胰腺导管细胞癌中高表达,与胰腺导管细胞癌发生、迁移、侵袭和转移等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分离胰腺癌干细胞,检测其miR-590-3p的表达。方法 运用无血清培养基克隆培养ASPC-1、PANC1细胞,检测其单克隆形成、分化及细胞周期、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表面标记物CD24+、CD44+表达。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miR-590-3p的表达。结果 经无血清培养基培养,(0.94±0.53)%的ASPC-1细胞和(0.57±0.12)%的PANC1细胞能存活,呈克隆球样悬浮生长,并可以在体外连续传代。加入血清后细胞球又重新贴壁生长。ASPC-1细胞球G0/G1期比例和CD24+、C44+、CD24+ CD44+的细胞比例及IC50分别为(75.3±5.4)%、0.96%~2.01%、27.52%~34.47%、0.35% ~0.44%和(224.37±5.71) μg/ml,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的(43.7±3.8)%、0.38%~0.42%、17.65% ~ 18.25%、0.05%~ 0.08%、(11.43±2.10) μg/ml(P值均<0.05)。PANC1细胞球G0/G1期比例和CD24+、CD44+、CD24 +CD44+的细胞比例及IC50分别为(80.1±4.7)%、5.31% ~9.84%、72.05% ~93.06%、4.91% ~5.21%、(296.58±4.27) μg/ml,均显著高于亲本细胞的(46.1±5.3)%、4.09%~4.97%、47.71%~55.66%、1.48% ~2.63%、(26.17±3.81) μg/ml(P值均<0.05)。ASPC-1、PANC1细胞球miR-590-3p表达分别是亲本细胞的4.67和4.52倍。结论 应用无血清培养基可以从ASPC-1、PANC1细胞系中分离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胰腺癌细胞球,其miR-590-3p表达上调,该基因可能是胰腺癌干细胞特性维持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D133在人胆囊癌细胞中的表达,初步探讨胆囊癌CD133+亚群的致瘤能力.方法:将人原代胆囊癌组织植入裸鼠皮下形成移植瘤,并同人原代胆囊癌组织分别制成单细胞悬液;FCM法检测CD133的表达情况,并分选出CD133+和CD133-亚群;对不同亚群细胞进行体外克隆形成实验和裸鼠体内移植瘤形成实验,免疫组织化学法验证移植瘤的组织表型.结果:FCM法检测显示,胆囊癌细胞中1.95%~3.24%的细胞CD133呈阳性表达;体外培养显示CD133+亚群比CD133-亚群具有更强的克隆球形成能力,在裸鼠体内也具有更强的肿瘤形成能力(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提示,胆囊癌CD133+细胞形成的移植瘤同人原代胆囊癌具有相同的组织表型,均表达CA19-9和CD44s.结论:人胆囊癌CD133+细胞亚群具有高致瘤性,其中可能富含有肿瘤干细胞.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离扩增肿瘤干细胞,并鉴定其生物学性质.方法:用无血清培齐基培养人胆囊癌GBC-SD细胞得到肿瘤细胞球.将肿瘤细胞球传代扩增,并用含血清培养基培养促使其分化;将肿瘤球和普通GBC-SD细胞分别种入96孔板,MTT检测增殖能力,并将肿瘤球和普通GBC-SD细胞分别植入裸鼠皮下,观察移植瘤的形成:流式细胞术检测CD15s和CD24在肿瘤球细胞和普通GBC-SD细胞中的表达,筛选细胞表面标志物.结果:在无血清培养基中,胆囊癌细胞可以形成少量的肿瘤细胞球,并显示很强的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含血清环境能够诱导其分化而贴壁生长;在动物实验中,肿瘤球细胞较普通GBC-SD细胞显示更强的致瘤能力(80.00%vs 10.00%,P<0.05);标志物CD15s在肿瘤球的表达较普通GBC-SD细胞明显增高(2.56%±0.38%vs 10.77%±0.93%,t=18.25,P<0.05).结论:人胆囊癌细胞GBC-SD的肿瘤干细胞可以通过无血清培养环境来分离和扩增,CD15s可能为其细胞表面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复方滇鸡血藤颗粒的指纹图谱,并建立颗粒中4个木脂素类成分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复方滇鸡血藤颗粒的指纹图谱,以对照品进行共有峰指认,通过制剂与各单味药材的相关性分析进行共有峰归属,通过相似度评价结合化学模式识别分析11批样品的质量差异,同时以4个木脂素类成分戈米辛D、内南五味子素、异型南五味子丁素、南五味子素为指标性成分,建立其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建立了复方滇鸡血藤颗粒的11批样品指纹图谱,共标定20个共有峰,其中1号峰为马钱苷、3号峰为羟基红花黄色素A、4号峰为杯苋甾酮、6号峰为大豆苷元、13号峰为戈米辛D、17号峰为内南五味子素、19号峰为异型南五味子丁素、20号峰为南五味子素;各批次样品间相似度均大于0.97,可聚为2类,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89.764%;4个木脂素类成分戈米辛D、内南五味子素、异型南五味子丁素、南五味子素的含量分别为386.35~426.96、280.69~307.66、693.31~740.91、188.66~215.59μg·g-1。结论:所建立的指纹图谱及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