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7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20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探讨宋跃明,杨静,徐成君,饶书城,石道原我院自1984年1月~1993年1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患者44例。本文就其再手术原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自1984年1月~1993年1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2.
脊髓损伤药物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在大多数国家年发病率约为20-40/100万.但直到上世纪80年代,对SCI治疗仍然是前景悲观.之后随着基础、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绝大多数急性SCI非离断伤,而表现为挫裂伤、出血、水肿、微循环障碍[1],损伤程度一方面与脊髓瞬间受力所致的初发损伤程度有关,由重至轻可致脊髓横断,完全脊髓损伤,不完全脊髓损伤,脊髓震荡伤4级病理改变,另一方面SCI后几乎立即发生的继发于初期创伤的一系列神经生化、微循环失调形成的恶性病理连锁反应对SCI发展可能扮演更重要角色[2].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双腔起搏器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病人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对20例缓慢性心律失常心衰病人经锁骨下静脉植人DDD型起搏器,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1~2周X线胸片、放射性核素门控心室显影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明显改善,术后心胸比例、射血分数(EF)、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CI)均明显好转[分别为0.70±0.13vs0.61±0.12、0.29±0.09vs0.38±0.10、2.30±0.81vs3.34±0.75(L/min)、1.31±0.71vs1.98±0.49(L/min·m2),P<0.05或P<0.01]。结论DDD起搏器治疗能显著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可作为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并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体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年1月至2009年11月行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6例胸腰段爆裂骨折患者。男33例,女13例,平均年龄54.5岁。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三维CT等影像学资料以及使用Frankel分级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临床资料;通过侧位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高度及融合节段后凸角,通过CT三维重建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本组病例随访平均50(42~64)个月,至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7.8%。术前、术后1周、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平均伤椎上下椎间高度分别为94.3mm、108.0mm、106.9mm、106.2mm;平均后凸角分别为18.2°、5.7°、6.0°、6.3°。患者术后1周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01);术后1周、6个月及末次随访的融合节段高度及后凸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P〉0.05),至末次随访时支撑体下沉平均为1.7mm。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3例、B级6例、C级16例、D级19例、E级2例;至末次随访:A级1例、B级2例、c级3例、D级14例、E级26例,末次随访时Frankel分级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n—HA/PA66支撑植骨内固定能有效恢复及维持融合节段生理高度及弧度、促进植骨融合、方便术后手术节段的影像学观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胸腰段植骨材料。使用前路减压、n—HA/PA66支撑体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中期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枕颌牵引后前路撑开植骨融合治疗小儿鹅颈畸形的可行性和疗效分析。方法本组患者5例,男3例,女2例;年龄为7~13岁。术前颈椎矢状位后凸角35°~68°,平均42.5°;采用枕颌带过伸位牵引4~6周、矫正度〉50%后行经颈椎前路多椎间盘切除与椎间撑开、植骨融合;术后继续牵引6周待植骨块相对稳定戴头颈胸支具下床活动。结果经牵引3—4周后颈椎矢状位后凸Cobb角为25°~35°,平均27.3°,矫正率35.8%,神经症状明显改善;颈椎前路撑开融合术后为17°~25°,平均19.4°,矫正率54.4%,无神经损伤加重。近期随访患者前路植骨已融合,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此方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满意的矫形效果;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6.
背景:颈椎间盘置换由于其能保留目标节段的运动功能同时延缓临近节段的退变,目前的应用十分广泛.但是在颈椎间盘置换中,患者的体位放置及其对置换后假体活动度的影响尚不明确.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置换中体位摆放和置换后植入假体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8-01/2010-07接受单节段PRESTIGE LP颈椎间盘置换共49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患者置换中C臂透视及置换前后的颈椎矢状中立位及功能位(过伸、过屈位)X射线片,测量目标椎间盘的Cobb角,对其置换前中的差异、置换前后的改善等数据进行线性相关检验及线性回归分析.结果与结论:与置换前相比,目标椎间盘在置换中的前凸角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中立位、过屈位及过伸位的角度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置换后整体活动范围部分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中前屈动度增加(P<0.01),后伸动度变化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目标椎间盘置换后假体的角度及活动范围与置换前中角度差异存在线性相关(P<0.01).证实颈椎间盘置换中颈椎位置的合理放置对植入椎间盘置换后的活动范围,尤其是前屈活动范围的改善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激素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的诱导与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索使用大剂量激素建立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方法:成年日本大耳白兔32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对照组。模型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醋酸泼尼松龙10mg/kg.对照组每周2次肌肉注射生理盐水2ml/只,共6周。观察实验后第2周、4周、6周两组动物股骨头光镜及透射电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股骨头骨质疏松,光镜下空骨陷窝数增多,脂肪细胞数增多,透射电镜股骨头部分骨细胞体积缩小,核固缩,较多骨细胞已坏死溶解成碎片。结论:大剂世激素可导致免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8.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扫:侧凸常需要根据患者脊柱畸形的特点和棒模板的长度对棒长进行估计,但这种方法并不精确。目的:计算机辅助术前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棒的长度,并评价该法的町覆复性及准确性。方法: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前脊柱的CT资料通过MIMICS软件进行三维熏建并模拟手术矫形效果,然后利用系统自带的测是工具以连续的短肖线测量矫形棒长。选择7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患者,测最术前用计算机辅助预测的棒长、术中传统方法估计的棒长、术后通过前后位X射线平片测量的理想棒长,评价本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与结论:重复测量操作,同一操作者连续相邻两次测量结果的变化值为(2.492±2.089)mm,不同操作者测量结果之间t检验,P=O.719:信度分析:r=O.986,P=O.000。计算机辅助预测棒长值较理想值长(4.23±3.84)mm,传统估计棒长较理想值长(9.32±5.23)mm,P=O.021。提示,计算机辅助术前预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矫形棒长度具有较好的操作者自身的可靠性和不同操作者之间的可重复性。计算机辅助预测矫形棒长度,具有较好的准确性.能够准确预测矫形棒的长度,为指导手术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骨科聚乳酸内固定物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前,骨科可吸收固定物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日益增多。本文综述了聚乳酸材料的一般理化特性、生物降解吸收性能、机械性能、对骨折愈合影响及临床应用研究,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