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的内固定治疗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是常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目前认为明显移位的骨折需内固定手术治疗,以避免出现膝关节不稳、髁间撞击综合症、膝伸直受限等并发症[1].以往对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采用切开复位手术,目前随着关节镜技术的普及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其应用于胫骨髁问隆起撕脱骨折的治疗,同时可以镜下检查及处理其他合并损伤[2,3].自2000年8月~2005年8月,笔者在关节镜下进行前交叉韧带胫骨棘止点撕脱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14例,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正> 我院自1991年2月以来治疗锁骨外端骨折12例,均采用手法复位闭合穿针内固定治疗,取得满意疗效。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男7例,女5例;年龄最小17岁,最大56岁,平均年龄36.8岁;左侧锁骨外端骨折7例,右侧5例。伤后至就诊时间最长者14天,最短1小时。骨折原因均为意外损伤,其中车撞伤者4例,跌倒后肩部着地者8例;骨折类型:粉碎性骨折3例,  相似文献   
3.
例1:男,32岁,因被摩托车撞伤3小时来诊。查体:右上臂中下段肿胀、压痛,以后外侧为重,无纵压痛及假关节活动,右手背桡侧皮肤感觉障碍,腕不能背伸,拇指  相似文献   
4.
骨外固定加腓骨支撑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始,我院应用骨外固定加腓骨支撑治疗开放性胫腓骨骨折59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19~56岁,平均339岁。上1/3骨折4例,中1/3骨折16例,下1/3骨折39例。59例中,单纯性骨折31例,粉碎性骨折28例。按损伤程度分:Ⅰ度开放性骨折15例(皮肤被由内向外的骨折端刺破,创口<3cm,软组织挫伤轻微,无明显污染);Ⅱ度开放性骨折38例(创口3~15cm,骨折端外露,中等程度软组织挫伤,污染明显),Ⅲ度开放性骨折6例(创口在15cm以上…  相似文献   
5.
膝内翻并膝关节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常见病 ,随着人口老龄化及肥胖老人的增多 ,这类病人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自1978~ 1993年 ,作者采用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内翻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 0例 ,取得较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0例 ,男 12例 ,女 38例。年龄 46~ 72岁 ,平均 6 5岁。单侧发病 8例 ,双侧发病 42例。双侧病例两侧均作手术者 36例 ,只择较重一侧手术者 6例 ,共作手术 86肢。病程最短 3年 ,最长 12年 ,平均 8年零 5个月。1.2 症状与体征 本组 5 0例共 92个膝关节。其中 81个膝关节表现为膝关节疼痛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大块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大块骨溶解症病例,结合文献总结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大块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及X线检查常不一致,极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病理学亦无特异性,早期以血管增生为主,后期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溶解吸收但无骨质增生硬化,无骨膜反应,无瘤骨形成,早期边界模糊,后期界清、锐利。结论大块骨溶解症早期诊断困难,必须综合临床表现、病理及X线检查等结果;应根据本病活动期或静止期,给予对症治疗,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7.
平滑肌瘤常见于子宫和胃肠道,发生在肠系膜临床上并不多见,国内外资料报道也很少。1978年至1998年本院手术治疗21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21例肠系膜平滑肌瘤中,男性14例,女性7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18~78岁,中位年龄44岁。其中40岁以上16例(76%)。1、2 临床表现 肠系膜平滑肌瘤,依其部位和大小可表现为无症状或长期腹部胀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便秘、贫血、白细胞增高等症状。可能是由于较大的肿瘤挤压肠管所引起。查体时14例病人可于腹部触及活动…  相似文献   
8.
9.
2003年2月~2006年3月,我科采用交锁髓内钉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患者56例,对2种方法进行了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本组56例,男33例,女23例,年龄20-64岁。骨折部位:上段27例,中段22例,中上段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布比卡因、吗啡、小剂量吗啡联合布比卡因用于关节腔内注射对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应。方法80例腰硬联合麻醉行膝关节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n=20),术后向关节腔注入了不同的药物。M组:吗啡4mg;Rl组:布比卡因75mg;R2组:布比卡因150mg;MR组;吗啡1mg+布比卡因75mg。记录术后第8、16、24、32、48小时患者屈膝90度的视察模拟评分(VAS)和不良反应。结果在术后第8小时,各组VAS评分相当,在术后第16、24、32、40小时MR组VAS评分明显小于其它组;在48h各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膝关节镜手术后,关节腔内注入吗啡1mg和布比卡因75mg,其效果优于两者单独应用,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关节镜手术术后的镇痛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