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喹莫特联合 Nd:YAG 激光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 BCC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BCC患者2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患者均行Nd:YAG激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美容效果和不良反应等跟踪随访记录。结果:咪喹莫特外用联合Nd:YAG激光治疗BCC后缓解率可达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76.31%(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93.33%)亦高于对照组(84.6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24个月,对照组复发3例(23.08%),试验组1例复发(6.67%),试验组患者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美容效果良好以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均未出现重度不良反应。结论:作为一种兼顾了疗效和美容的新型治疗策略,Nd:YAG激光联合咪喹莫特外用可安全、有效地治疗表浅基底细胞癌,推荐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局部应用于草酸铂腹腔化疗下大鼠结肠吻合口愈合过程中的组织学变化,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10周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体重(235±18)g,制备结肠吻合模型,随机分为3组(n=20)。术后1 d,A、B组腹腔对应注射10 mL 5%葡萄糖溶液、10 mL含草酸铂(25 mg/kg)的5%葡萄糖溶液;C组术后即刻吻合口区域注射50μg GM-CSF,术后1 d腹腔注射10 mL含草酸铂(25 mg/kg)的5%葡萄糖溶液。术后观察大鼠一般情况,于2、3、5、7 d测量吻合口破裂压,组织学观察并计算吻合口愈合指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Ⅰ型胶原纤维阳性染色面积。结果术后各组大鼠均存活至实验完成。术后2、3 d各组吻合口破裂压相似(P>0.05);5、7 d时,B组吻合口破裂压显著低于A、C组(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吻合口愈合指数结果示,术后各时间点,A、C组间单核细胞浸润、黏膜上皮细胞覆盖、黏膜下层-肌层衔接程度及肉芽组织形成相似(P>0.05),A、C组黏膜上皮细胞覆盖及肉芽组织形成均显著优于B组(P<0.05);术后2、3 d,A、C组单核细胞浸润显著优于B组(P<0.05),5、7 d黏膜下层-肌层衔接程度优于B组(P<0.05)。术后2、3 d,各组Ⅰ型胶原纤维阳性染色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7 d时A、C组Ⅰ型胶原纤维阳性染色面积显著高于B组(P<0.05),A、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部注射GM-CSF可通过早期动员巨噬细胞浸润,提高大鼠黏膜下层胶原纤维沉积,从而加速结肠愈合进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已经成为早期乳腺癌手术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原则与临床应用疗效。方法:36例乳腺癌,0期(T18N0M0)2例,Ⅰ期(T1N0M0)19例,ⅡA期12例(T2N0M0 5例,T0-1N1M0 7例),ⅡB期(T2N1M0)3例,局部保乳切除+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辅以化疗、放疗、内分泌等综合治疗,随访24-96个月.平均随访60个月。结果:随访3年以上者26例,5年以上者22例;5年局部复发率3.70%;3年生存率97.2%,5年生存率94.4%;外形满意率81.5%。结论:掌握保乳的手术指征,保证术后的综合治疗能够使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保乳综合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机体的免疫功能状况与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恶性肿瘤患者存在明显的免疫功能紊乱,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本文观察胸腺肽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毒副反应、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2例非小细胞肺癌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GP方案+胸腺肽。双氟胞苷(健择)1 250 mg/m^2,静脉滴注,第1、8天,顺铂(DDP)100 mg/m^2,静脉滴注,第1天。化疗后第3天每日静脉滴注胸腺肽200 mg,连续7~10 d。对照组:单化疗,用GP方案,剂量、用法同上。结果:治疗组化疗后CD4和NK细胞活性显著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化疗后水平(P〈0.05)。治疗组有效率52.4%(11/21),1年生存率为52.6%。对照组有效率42.9%(9/21),1年生存率38.8%。两组间疗效、毒副反应及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胸腺肽联合化疗能提高肺癌化疗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肿瘤干细胞标志物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13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间承德市肿瘤医院和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的10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CD133蛋白表达,并用χ^2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CD133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不同程度地表达CD133.不同肿瘤直径组间CD133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76,P=0.024),其中肿瘤直径〉2~5 cm组CD13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肿瘤直径≤2 cm组[56.72%(38/67)比26.09%(6/23),χ^26.429,P&lt;0.012].不同组织学分级间相比,CD133阳性表达率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274,P=0.043).并且,有淋巴结转移者CD133阳性表达率比无淋巴转移者高[64.71%(22/34)比39.71%(27/68),χ^25.675,P=0.017)].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133阳性表达率在不同年龄、不同临床分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7,P=0.674;χ^22.874,P=0.242).结论 CD133有可能作为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侵袭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肩胛上神经卡压症的解剖学机制,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22具(男13具,女9具)44侧成尸标本,解剖观测肩胛上切迹,冈盂切迹的形态特点以及肩胛上神经走行、分支及分布的解剖学特点,所测数据统计学处理。 结果 肩胛上切迹类型:U型占40.91%(18侧),浅U型占22.73%(10侧),大弧型占27.27%(12侧),方形占9.01%(4侧)四种。肩胛上切迹的厚度为(1.55±0.36)mm。肩胛上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所成角为(86.04±1.28)°。冈下肌支的入肌点,有22.73%在该肌的起点处,77.27%在中或外1/3处。冈盂切迹的厚度在(6.82±1.21)mm 。肩胛上神经自肩胛上孔穿出点至肩胛冈基底部的高度为(11.13±0.21)mm;至冈盂切迹的水平距离为(14.03±0.64)mm 。肩胛上神经转折角为(49.65±1.63)°。 结论 肩胛上切迹的类型、肩胛上切迹和冈盂切迹的厚度,肩胛上神经转折角的大小、神经主干与冈上肌支的角度以及冈下肌支的入肌点等均是肩胛上神经卡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探讨大肠癌组织中肿瘤干细胞表面标记物CD13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术后大肠癌组织标本6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CD133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CD133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组织增强( P=0.000)。 CD133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在肿瘤的组织学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及是否有淋巴结转移间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8,0.014)。结论:CD133在大肠癌组织中过表达,与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可以作为大肠癌的免疫学诊断候选标记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分化抗原簇蛋白133(CDl33)表达与新辅助化疗(NAC)化学敏感性的关系。方法对51例原发性乳腺癌患者在NAC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CDl33表达,观察NAC治疗前后CDl33的差异性。结果CDl33与病理完全缓解率(pCR)存在明显相关性(P=0.023)。NAC治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率及部分缓解率(cCR4-cPR)达到82.4%(42/51),病理反应2级+3级达到54.9%,pCR31.3%(16/51)。CDl33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42);CDl33(+)在pCR方面明显低于CDl33(-)(P=0.035);病理1级者较2级或3级更易出现CDl33(+)(P=0.002)。CDl33(+)在NAC治疗后57.1%(20/41)高于NAC治疗前47.1%(24/51),NAC治疗前后均为CDl33(-)与病理反应有效率(2级)呈正相关关系(P〈0.001)。同样,经NAC治疗后,8例CDl33(4-)转为CDl33(-),其与病理有效率亦呈正相关关系(P=0.019)。结论CDl33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标志物来预测NAC治疗乳腺癌的化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跨膜蛋白CD133和细胞增生核抗原Ki-67与乳腺癌病理参数的关系。方法在105例乳腺癌病理标本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CD133和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105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CD133阳性50例(47.62%)、KI-67阳性69例(65.71%);随着肿瘤分化降低、癌周浸润加大、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递增CD133和Ki-67表达逐渐增高(P0.05);CD133与Ki-67具有强关联性。结论 CD133和Ki-67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可将它们作为乳腺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