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血脑屏障和神经细胞的病理学改变.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人体脑干组织中的血管内皮细胞(CD31)和某些血浆蛋白(白蛋白及 IgM).结果:1.在正常脑干组织中, CD31阳性物呈连续的线条状,围成规则的血管腔,其周围无明显间隙;血浆蛋白位于血管内,未见到血浆/蛋白阳性神经细胞或神经纤维.2.脑外伤后,脑干中的 CD31阳性物呈不规则弯曲的小片段状,围成不规则的血管腔,其周围间隙明显增宽;同时可见到白蛋白及IgM阳性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脑外伤后,脑干组织中的血脑屏障受到了破坏,而且神经细胞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  相似文献   
2.
房室结间皮瘤一例罗斌宋一璇姚青松患者男,8岁。交通意外中死亡。尸检: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心脏重115g,检查除见房间隔下部厚达3.6~4.0mm(正常1.8~2.0mm)外余无异常。镜检:肿瘤位房室结右上方,已侵及房内束终末段区,距房室结仅40μm。...  相似文献   
3.
<正> 原发性卵巢绒毛膜上皮癌是一种罕见的癌肿.据O1iver统计,其发病率为1/392万.它来源于成年妇女妊娠卵巢或幼女卵巢,而后者比前者更为少见.未婚女性卵巢绒癌,国内报道不多.现将我们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窦房结中突触素增龄性变化的规律,并探讨其病理学改变与猝死的关系,方法选取57例非心脏疾病死亡者和10例较死者的心脏标本,用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窦房结中的突触素,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突触素的阳性物面积,结果在非心脏疾病死亡者,窦房结中的突触素阳性物在1岁以前较少,1岁以后显著增多,并在1~20岁年龄组达到最多,其后随年龄增加而减少,70岁以后降至最低;而在猝死者,5例窦房结中的突触素阳性物比同年龄组非心脏疾病死亡者明显减少,结论 窦房结中的神经组织在生理情况下存在增龄性变化.窦房结中突触素的病理性减少可能是猝死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成人窦房结的透射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了解成年人心脏窦房结的超微结构,为下一步探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打基础。方法:用透射电镜观察二例男青年的窦房结。结果:(1)成年人窦房结中结细胞、移行细胞线粒体丰富,嵴多,密集;(2)结细胞、移行细胞之间有中间形式;(3)结细胞与移行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肌丝束排列不规则,无完整肌节,后者有;(4)有些结细胞含心钠素颗粒;(5)结细胞环绕密布结内之毛细血管,细胞胞巢外层细胞与血管贴近,形成保障血液供给窦房结的特殊构筑;(6)许多地方成纤维细胞的板状突起包绕着毛细血管外围,另一侧细胞与成纤维细胞、毛细血管、神经末梢紧密相关,构成一与功能相结合的特殊构筑。  相似文献   
6.
婴儿猝死综合征房室结和希氏束神经纤维缺失检测胡小领,傅晨钟,宋一璇一、材料与方法我们自1992年8月~1993年2月共收集了7例婴儿猝死综合征,以3例死因明确的婴儿猝死作对照。所有取材组织均在死后24小时以内常规制片,HE染色显示窦房结、房室结和希氏...  相似文献   
7.
人窦房结中突触素增龄性变化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讨正常人窦房结中突触素增龄性变化的规律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窦房结中的突触素 ,并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量突触素的免疫阳性物面积。结果显示 :窦房结中的突触素阳性物在 1岁以前较少 ,1岁以后显著增多 ,并在 1~ 2 0岁年龄组达到最多 ,其后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70岁以后降到最低。提示窦房结中的神经组织在生理状态下存在着增龄性变化  相似文献   
8.
成人心传导系统的增龄性超微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成人心传导系统超微结构的增龄性变化。方法 采用纵切法分别对窦房结、房室结及房室束取材 ;以横切法取房室束 ,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从 2 8岁开始、随年龄增长窦房结和房室结的P细胞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空泡及髓鞘样变性、细胞体积变小 ,脂褐素大量增大 ,肌节紊乱、肌丝溶解 ,细胞出现脂肪变性、萎缩、凋亡等变化。T细胞见电子密度有明显区别呈明细胞和暗细胞两种 ,暗细胞线粒体大 ,嵴增多 ,显示功能活跃状态 ,明细胞反之 ;(2 )间质纤维、脂肪组织也伴随逐渐增多 ;(3)房室束的增龄性变化主要表现为束细胞线粒体萎缩及纤维组织逐渐增多 ,束带增宽。结论 采用电镜技术 ,发现心传导系统的细胞分子水平的增龄性变化比光镜下细胞水平提前约 10年。  相似文献   
9.
P物质在人心传导系统中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 P物质在人心传导系统中的分布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显示 10例非心血管疾病死亡者心传导系统中的 P物质。结果发现 ,在心传导系统中有数量较少的 P物质免疫阳性纤维和细胞 ,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和房室束等部位。本研究提示 ,在人心传导系统中 ,P物质阳性神经纤维可能有部分来自心内神经节 ,并且在结细胞之间以及窦房结和房室结之间的功能联系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鼠脑干损伤早期突触素的免疫组织化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突触素在脑干损伤早期的改变及意义。方法针刺法造成大鼠脑干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定量观察脑干中突触素在伤后不同时间的改变。结果脑干损伤部位的突触素免疫阳性物在伤后3-6h显著减少,其后恢复正常,持续至伤后24h。结论脑干组织中的突触前成分在损伤早期即有改变,有可能影响神经递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