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付瑞瑛  梅丹  王晓锋  安澜 《中国肿瘤》2023,32(2):98-103
[目的]分别利用辽宁省大连市癌症患者数据和芬兰肿瘤登记处的结肠癌患者数据,应用Pohar Perme法估算癌症患者净生存率,并与Ederer Ⅱ法进行比较,评价Pohar Perme法在估算癌症患者净生存率时的应用价值。[方法]介绍Pohar Perme法估算净生存率的概念、方法及原理。基于辽宁省大连市肿瘤登记处2015年诊断的癌症患者随访至2020年12月31日的数据信息,估算患者5年净生存率;基于芬兰肿瘤登记处1975—1980年诊断的结肠癌患者随访至1995年12月31日的数据信息,估算患者10年和15年净生存率。比较Pohar Perme法和Ederer Ⅱ法的结果,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研究纳入辽宁省大连市肿瘤登记处癌症患者11 320例,芬兰肿瘤登记处癌症患者3 471例。Pohar Perme法和Ederer Ⅱ法估算大连市癌症患者总体5年净生存率分别为53.1%和54.1%,标准误均为0.5%。Pohar Perme法和Ederer Ⅱ法估算芬兰结肠癌患者10年净生存率分别为36.7%、36.5%,标准误分别为1.4%和1.2%;Pohar Perme法和Ederer...  相似文献   
2.
安澜  曾红梅  冉显会 《中国肿瘤》2020,29(11):879-884
摘 要:原发性肝癌在全球恶性肿瘤死因中位居第4位。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是其最常见的两种病理类型。虽两者均属原发性肝癌,但在病因学、流行病学、临床诊疗与预后等方面均有差别。该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细胞癌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据GLOBOCAN 2020数据比较2020年全球和中国肝癌和胆囊癌发病死亡负担,为癌症防控提供参考。方法:依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全球各国肝癌和胆囊癌发病死亡数据,比较其在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及年龄别间的差异。结果:2020年全球新发肝癌病例905 677例,因肝癌死亡病例830 180例,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9.5/10万和8.7/10万;2020年全球新发胆囊癌病例115 949例,因胆囊癌死亡病例84 695例,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1.2/10万和0.84/10万。2020年全球肝癌标化发病率前5位的国家为蒙古、埃及、老挝、柬埔寨和越南;全球胆囊癌标化发病率前5位的国家为玻利维亚、智利、孟加拉国、尼泊尔和韩国。2020年中国新发肝癌病例410 038例,标化发病率为18.2/10万,标化发病率居全球第8位;因肝癌死亡病例391 152例,标化死亡率为17.2/10万。2020年中国新发胆囊癌病例28 923例,标化发病率为1.2/10万,标化发病率居全球第39位;因胆囊癌死亡病例23 297例,标化死亡率为0.97/10万。结论:肝癌和胆囊癌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运用于医院健康体检中心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收集的240例体检资料为本院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前的体检者,通过回顾性分析,查找健康体检中心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根源,制定改进措施。另收集240例体检资料为本院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实施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后的体检者,实施改善措施,探讨应用效果及价值。结果通过对比分析,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应用,降低误诊率,改善护理工作质量,体检信息管理系统更加完善,实现护理工作效率的不断提高及体检者对护理满意度的提高。结论将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管理运用于医院健康体检中心,临床应用效果显著,实现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的改善及提高,同时,完善的体检信息管理系统,使得体检者的体检过程更加方便,对体检护理质量满意度提高。该护理管理对于促进护理人员护理水平提高,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人生的价值是不能够用年岁来衡量的. 我不喜欢不幸,但我喜欢不幸带来的转机. 她比我整整小了15岁,14年前我们同样患了乳腺癌,住在同一个医院,同一个病区,手术且是前后相隔一天.第一次见到她是在病区的走廊里,一对恩爱的年轻夫妻在漫步轻语.她,高高的个子,秀丽,纯朴,文雅,大方;他,知识型的温文,谦和,大方.让人感到他们那么匹配,可爱,真是天生一对地生一双的佳缘.当时我似乎忘记了自己那可怕的疾病,同情和惋惜的心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长春市某高校在校本科医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病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15年9-11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长春市某高校抽取的1 024名本科医学生采用成人功能性胃肠病国际罗马Ⅲ诊断性问卷、自制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面对面调查,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探讨其相关的因素,利用秩和检验分析生活方式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的关系。 结果 功能性消化不良检出71人,患病率为6.9%,其中61人为餐后不适综合征,未筛检出上腹痛综合征者。性别为女性(OR=11.016, 95%CI:3.416~35.529)和就业压力(OR=1.980, 95%CI:1.176~3.335)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餐后30 min后卧位是保护因素。其中,餐后立位者患FD的危险性是餐后30 min后卧位者的3.745倍(OR=3.745, 95%CI:1.033~13.577),餐后坐位者患FD的危险性是餐后30 min后卧位者的3.818倍(OR=3.818, 95%CI:1.154~12.633),餐后即卧位者患FD的危险性是餐后30 min后卧位者的4.362倍(OR=4.362, 95%CI:1.201~15.839)。暴饮暴食者(Z=2.230,P=0.026)发生餐后饱胀不适症状的频率高;少于6 h的睡眠时间者(Z=2.115,P=0.034)发生早饱症状的频率高;失眠者(Z=3.142,P=0.002)、抑郁者(Z=2.351,P=0.019)以及因学习和工作压力被迫熬夜者(Z=2.813,P=0.005)发生上腹痛或上腹烧灼感症状的频率高。 结论 长春市某高校在校本科医学生功能性消化不良患病率较高,受性别、就业压力、餐后习惯体位等因素的影响,而FD患者相关症状的发生频率也与饮食习惯、睡眠质量、心理抑郁等因素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中国多中心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和肝内胆管细胞癌(intrahepatic cholangio-carcinoma,ICC)的临床诊疗情况,为制定肝癌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来源于2016—2017年全国12个省市33家医院首次确诊/治疗的新发HCC和IC...  相似文献   
8.
根治性手术切除是治愈肝门部胆管癌的唯一治疗选择。镜下胆管切缘阴性(R0切除)对病人长期生存至关重要。然而,因肝门部胆管癌常合并门静脉、肝动脉浸润,无法得到阴性切缘。联合血管切除重建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目前,合并门静脉及肝动脉切除重建的临床价值已得到充分的肯定。本文论述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门静脉、肝动脉重建技术及其临床价值,术前影像学评估和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经内镜下切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0年1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的21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手术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成功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切除病灶大小为0.5~2.8 cm,整块切除19例,分块切除2例。术后总并发症的发生率为52.4%(11/21)。术后迟发性出血8例(38.1%),5例患者通过内镜下止血治疗后出血停止,3例患者经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穿孔2例(9.5%),经过抗炎、腹腔穿刺引流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术后胰腺炎5例(23.8%),给予生长抑素和消炎痛栓肛塞处理后好转。术前活检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8例,慢性炎症2例;术后病理结果显示,腺癌4例,腺瘤17例。术前活检病理结果与术后病理的吻合率为38.1%(8/21),其中术前活检病理低估11例(52.4%),高估2例(9.5%)。切缘阳性4例。所有患者预后良好,随访期内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早期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应当采取积极的切除治疗策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部肿瘤切除术安全、有效,可以作为首选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部分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现状和相关影响因素,为新时代下提高学生健康网络行为、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月15日-3月5日对全国2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社交网络使用情况调查,以有效调查问卷781份作为样本。社交网络使用情况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信息、社交网络使用情况、网络欺凌行为和心理学量表。根据网络欺凌行为参与及实施情况,将样本分为网络欺凌行为仅受害者组、仅施害者组和受害-施害者组。采用χ2检验分析各组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分析不同年龄分段、登陆社交网络频率、在社交网络上的活动时间、熟人所占的比例及朋友人数等级资料各组网络欺凌发生率。结果: 研究对象781人中,306人(39.18%)参与过网络欺凌,其中53人(17.32%)实施过网络欺凌行为,111人(36.27%)受到过网络欺凌,142人(46.41%)既是受害者也是施害者。416人(53.27%)存在自我同一性危机,419人(53.65%)对生活不满意。男性、来自西部地区、社交网络登陆频率≥2次、自我同一性危机和生活满意度是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75,95%CI:1.97~3.83;OR=3.09,95%CI:1.88~5.07;OR=3.22,95%CI:1.14~9.08;OR=1.55,95%CI:1.11~2.16;OR=1.47,95%CI:1.05~2.06)。结论: 我国大学生网络欺凌行为发生率较高,加强大学生网络使用管理,改善其心理健康水平可能对减少网络欺凌行为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