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分支及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颈内动脉海绵窦段(ICICA)分支及其对穿行海绵窦颅神经的血供,为减少术中神经血供损伤提供解剖基础。方法:解剖观测15例(30侧)成人头颅内ICICA分支及海绵窦内穿行颅神经的血供。结果:颈内动脉在海绵窦的主要分支有脑膜垂体干(垂体下(供应垂体后部)、小脑幕(供应脑膜顶及动眼神经和滑车神经近端)及脑膜背动脉(供应上斜坡的脑膜及展神经岩斜段))和外下干(上支(供应海绵窦顶、动眼神经及滑车神经近端)、前支(供应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展神经及三叉神经眼支的海绵窦段远端)及后支(参与三叉神经节血供))。结论:ICICA主要供应海绵窦穿行颅神经的动脉为外下干和脑膜垂体干发出的小脑幕及脑膜背动脉。  相似文献   
2.
加强实验室建设提高全英班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全英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化的重要举措之一。在医学院校,人体解剖学作为医学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全英教学过程中如何既能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医学专业英语水平,为此,我们在全英班教学过程中,对实验室的建设进行了一些改革,以此更好地保障全英班人体解剖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在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阶段分别使用不同的免疫模式能否增强HBV DNA疫苗的细胞免疫反应。方法:肌内注射10μg HBV DNA疫苗的Balb/c小鼠根据电脉冲实施时间的不同选择两种免疫模式,DNA+EP或EP+3d+DNA,按在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阶段免疫模式的不同组合次序进行分组。各组小鼠在实施加强免疫后第14天取脾细胞做抗原特异的IFN-γ ELISPOT检测和FACS分析。结果:在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阶段使用不同免疫模式的实验组与采用相同免疫模式的实验组相比,诱导的特异性IFN-γT细胞频数和IFN-γ的CD8+T细胞百分比均增加了4倍以上,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而分别在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阶段实施的两种免疫模式的不同次序产生的细胞免疫效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初次免疫和加强免疫阶段利用体内电脉冲实施不同的免疫模式能显著增强HBV DNA疫苗在动物体内的细胞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联合在体电脉冲(EP)介导的HBV DNA疫苗(pS2.S)免疫HBV转基因(Tg)小鼠的治疗效果.方法 HBV Tg小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5只,分别为pS2.S pFP、pS2.S PcDNA3.1免疫治疗和PcDNA3.1对照组.联合免疫质粒总剂量40 μg/只,按1:1比例混合接种.初次免疫后第4、8周分别进行第一、二次增强免疫,免疫前后分别检测血清学、组织学及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结果 HBVDNA血清定量检测结果,pS2.S pFP组免疫第8周(13 317±2 539)拷贝/ml、第12周(6 462±3 359)拷贝/ml时分别较免疫前(36 159±7 769)拷贝/ml明显减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S2.S pcDNA3.1组第4周(20 618±9 523)拷贝/ml及第8周(23 818±5 319)拷贝/ml时均较其免疫前水平(36 090±4 421)拷贝/ml明显降低(P<0.01),但不能持续到12周(27 691±13 071)拷贝/ml,并明显高于此时pS2.S pFP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终点(12周)pS2.S pFP组Tg小鼠个体血清HBV DNA及肝组织HBsAg表达水平降低的同时,伴随其血清ALT水平及HBsAg特异性IFN-γ分泌细胞数目的 升高.结论 Th1类细胞因子IL-2/IFN-γ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能够增强HBV DNA疫苗抑制Tg鼠HBV DNA复制和表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IL-2/IFN-y融合蛋白基因质粒(pFP)增强HBVDNA疫苗(pS2.S)免疫原性的佐剂作用.方法 构建IL-2/IFN-y融合蛋白和H.BV包膜中蛋白(PreS2 S)编码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根据pFP编码的目的基因序列分子模拟IL-2/IFN-y融合蛋白的空间结构,检测质粒体外转染细胞表达目的基因产物及其生物活性;体内实验采用提高质粒转染效率的在体电脉冲(EP)技术免疫健康BALB/c小鼠,分别以ELISAT及免疫酶联斑点(ELISPOT)方法检测小鼠血清抗HBs及脾脏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水平.结果 pFP能够以融合蛋白的形式正确表达IL-2和IFN-γ,其活性域保持相对独立,其分子模拟的结果得到了质粒体外细胞转染检定实验的证实.EP介导的HBV DNA免疫反应中,pS2.S pFP组血清抗-HBs[(51.2±50.5)mlU/mL,89%]及HBsAg特异性分泌IFN-γ的淋巴细胞应答[(207±103)IFN-rT细胞SFCs/3×105脾细胞,78吲水平和阳性率均显著高于pS2.S pcDNA3.1组[抗-HBs(14.8±7.6)mlU/mL,64%;IFN-γ T细胞(84±70)SFCs/3×105脾细胞,28%(P<0.05).结论 实验结果提示Th1型细胞因子IL-2和IFN-γ的融合蛋白基因表达质粒可提高HBV DNA疫苗的免疫效果,并促进初始T细胞向Th1方向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检测化学物对着床前胚胎是否具有非整倍诱变性的动物模型,探讨非整倍性诱变剂秋水仙素(colchicine,COL)对着床前胚胎细胞的影响.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作受试动物,分为空白对照、溶剂对照和秋水仙素(0.25 mg/kg、0.5 mg/kg、0.75 mg/kg)处理组共5个组,观察小鼠着床前胚胎丝裂指数和微核率的变化.结果:①0.75 mg/kg组的丝裂指数比空白对照显著增高(P<0.01);②微核率随秋水仙素剂量增加而升高,呈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P<0.01).结论:①通过一系列预备试验,建立了一种有效地检测化学物非整倍诱变性的动物模型;②秋水仙素只有在其剂量达到一定的阈值时才能中止着床前胚胎细胞分裂;秋水仙素可诱导着床前胚胎细胞出现非整倍性,并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