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实施缺血后处理对大鼠中枢神经缺血损伤及修复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对各组大鼠术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测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大鼠缺血侧皮质及海马排斥导向分子A(RG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皮质及海马RGMa及轴突神经丝蛋白(NF-200)表达。结果缺血后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12、24 h、2 d神经功能缺失改善(P<0.05)。缺血后处理组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1),其缺血侧皮质和海马RGMa mRNA及蛋白表达相比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缺血后处理组缺血皮质和海马NF-200光密度值比缺血/再灌注组升高(P<0.01)。结论缺血后处理能改善大鼠缺血性脑损伤导致的神经功能障碍,使轴突的损伤减少,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其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减少排斥性轴突导向因子RGM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拟采用点穴分筋拨络法治疗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运用中医临床理论为该病的认识及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将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乳腺外科存在腋网综合征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由专门从事传统康复的治疗师予以点穴分筋拨络法进行治疗,并提供健康教育;对照组不进行手法治疗,仅给予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6周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在肩关节活动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VAS)、上肢残疾功能评分(disabilities of arm,shoulder and hand scale,DASH)以及Barthel指数方面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在3周、6周随访时肩关节外展、前屈活动度,DAS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肩关节后伸、内收以及Barthel指数评分、VAS评分在3周随访时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6周随访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点穴分筋拨络法能够改善乳腺癌术后腋网综合征患者肩关节活动受限,缓解患肢疼痛,提高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报道2例青年卒中患者,病情好转后偏瘫侧不明原因出现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考虑为脑卒中后异位骨化,给予非甾体抗炎药、阿仑膦酸钠及康复治疗,症状体征明显好转,病变范围无扩大。该病国内报道少,应提高对疾病认识,早期干预,以免加重患者残疾。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局灶性缺血/再灌注大鼠实施不同缺血后处理,观察其对大脑炎症介质释放的影响,为其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提供依据。方法成年SD大鼠25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后处理组、远隔后处理组、延迟后处理组,术后48 h取脑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缺血侧皮质和海马内IL-1β、IL-6表达及相同部位轴突形态。结果和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后处理和远隔后处理组损伤侧皮质和海马缺血范围减小,局部炎症反应减轻,轴突损伤减少。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进行缺血后处理可显著减少大脑炎症反应,使轴突的损伤情况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几种不同的缺血后处理(IPC)方式对大鼠缺血再灌注(I/R)后神经损伤影响,为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大脑中动脉I/R模型组I/R、IPC(颈总动脉10 s×6次循环)(IPC-S组)、IPC(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IPC-M组)、远隔IPC(股动脉5min ×3次循环)(RIPC组)、延迟后处理(缺血24 h后颈总动脉5 min×3次循环)(DIPC组).L/R48h用TTC染色测量脑梗死体积,RT-PCR检测缺血侧皮质及海马排斥导向分子a(RGMa)mRNA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缺血皮质及海马RGMa蛋白表达.结果 IPC-S、IPC-M、RIPC组相比I/R组脑梗死体积、RGMa mRNA和蛋白表达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0.05).但DIPC组较模型组各相应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使用早期、近端、短暂的缺血后处理能减少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后梗死体积,缺血后处理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降低RGMa这一轴突生长负性分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学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通过查阅病史及“杏林医院感染实时监控系统”,收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156名发生院内感染患者及1605名未发生院内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研究期间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发生率为8.86%(2014:7.16%;2015:7.73%;2016:10.34%;2017:10.61%);共检测病原菌235株,检出革兰阴性菌(G-)178株(75.74%),革兰阳性菌(G+)49株(20.85%),真菌8株(3.40%)。G-中最常见的为大肠埃希菌(80株,34.04%),G+中最常见的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7.66%);5种最常见的院内感染菌株中,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MDR)占比最高的为鲍曼不动杆菌(73.91%);感染部位最常见的为泌尿系统,占55.65%,其次为呼吸系统占20.87%,血液系统感染占8.70%;发生院内感染的疾病最常见的为脑卒中,占36.54%,在发生院内感染的所有病种中以脊髓损伤的院感发生率最高,为63.08%;男性(OR=2.105,95%CI=1.440~3.076,P=0.000)、留置尿管(OR=4.629,95%CI=3.087~6.942,P=0.000)、气管切开(OR=2.427,95%CI=1.293~4.557,P=0.006)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得分<60分(OR=13.455,95%CI=7.585~23.869,P=0.000)为康复医学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留置胃管(OR=0.312,95%CI=0.166~0.587,P=0.000)可能为保护性因素。结论:院内感染的细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耐药菌比例较高,感染部位以泌尿系感染最常见。发生院内感染最常见的病种为脑卒中,而院感发生率最高的病种为脊髓损伤。男性、留置尿管、气管切开及ADL得分<60分等可能为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锻炼对卒中后大鼠缺血侧脑皮质排斥性导向分子A(Repulsive guidance molecule A,RGMa)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假手术组,MCAo模型7、14、28 d组,以上各组再分为:非运动、低运动量、中动量、高动量锻炼组,每组6只.应用线栓法制备局灶...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60岁以上老年男性人群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与体重指数(BMI)、血压(BP)、空腹血总胆固醇(FBTC)、甘油三酯(FBTG)及血糖(FBG)含量等指标的比较,探讨该人群WBC水平与其常见病的关系。方法筛选体检项目完整的3 468例60岁以上老年男性,根据体重指数分为超重组(1 234例)和对照组(2 234例);按血压高低分为高血压组(1 841例)和对照组(1 627例);根据血脂水平分为高脂组(1 953例)和对照组(1 515例);根据血糖水平分为高血糖组(769例)和对照组(2 692例);对各组参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各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WBC计数均明显升高。经相关性分析,WBC计数与BMI、SBP、FBTG、FBG均为正相关(P<0.05);与DBP和FBTC无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男性中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人群WBC计数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说明WBC与肥胖、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等疾病均有一定的关系,提示WBC计数的升高提示可能伴随高血压、高血糖及血脂异常的发生,可作为临床监测血压、血糖及血脂异常的指征之一。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为高血压病脑卒中的预防提供临床依据.方法:从参与健康体检人群中随机筛选2025人分为高血压病组892例,对照组1133例,其中高血压组按是否合并糖代谢和脂代谢紊乱再分为3个亚组.对研究对象进行病史、内外科、抽血等检查及颈部TCD检测,分析高血压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合并不同代谢紊乱的收缩期血流速度(Systolic velocity,Vs)、舒张期血流速度(Diastolic velocity,Vd)、平均血流速度(Mean velocity,Vm)、阻力指数(Resistant index,RI)、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5个指标.结果:(1)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基底动脉Vs、Vm、Vd显著降低(P<0.01),大脑中动脉vd降低表现(P<0.05),各期RI和PI值较正常组均有升高(P<0.01).(2)高血压合并糖代谢紊乱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最明显,Vm、Vd、RI、PI与其余各组均有差异.合并高脂血症组与单纯高血压组差异不明显.(3)青年高血压病患者TCD异常率为34.5%,以脑血管痉挛为主(69.2%);老年高血压病患者TCD异常率79.0%,以动脉硬化为主(51.3%).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可引起脑血管多种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基底动脉较为敏感,监测指标中以RI和PI最为敏感.TCD能较好反映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病变严重程度,其结果受年龄、血糖及血脂代谢紊乱等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Disability and Health,ICF)引导的案例教学法在康复治疗学专业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实习的58名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CF引导的案例分析教学法进行实习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实习结束后对所有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病例分析及临床实践能力考核,同时采用问卷调查法分别对教学方法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SPSS 25.0进行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观察组学生三项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在自主思维能力、学习主动性方面满意度优于传统教学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ICF为引导的案例教学法能加强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及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康复治疗实习生临床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