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2.
目的磁共振波谱(MRS)是一种可在活体上元创性测定脑内代谢物质的方法。MRS能在分子水平上反映脑的能量代谢障碍、细胞内酸中毒和神经元损伤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信息。近年来,MRS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研究进展较快,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MR)弥散加权成像(DWI)与常规核磁共振成像(MRI)不同,它的基础是水分子运动,提供基于脑生理状态的信息,对诊断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100%,同时能可靠地鉴别蛛网膜囊肿与表皮样囊肿、硬膜下积脓与积液、脓肿与肿瘤坏死。在颅内其他病变如肿瘤、感染、外伤和脱髓鞘等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价中也能提供一些信息。作为一种有价值的技术,磁共振弥散加权(MRDW)应成为脑卒中检查的首选方法,并建议用于颅内其他病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前,对于高剂量辐射损伤效应人们已有共识,但低剂量辐射(LDR)产生有益效应(Beneficial Effect)还是损伤效应(Injured Effect)仍存有争议,日本福岛核泄露事件产生的环境辐射高本底究竟能否影响人类健康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其焦点是致癌风险的问题。目前除高暴露人群流行病学资料(如日本原子弹爆炸幸存者)外,尚缺乏整体水平的生物学证据,即使是原爆幸存者数据也存在混杂因素而难以明确辐射的最终效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成人脊髓圆锥的位置,以避免腰麻穿刺时损伤脊髓.方法 腰腿痛病人800例,年龄18~91岁,采用Siemens 1.5 T磁共振成像系统进行成像,正中矢状面上脊髓最远一点所对应的椎体或椎间盘为脊髓圆锥末端的位置.结果 190例病人脊髓圆锥末端位置位于L1.2间隙以下.随年龄段的增加,脊髓圆锥末端位于L1.2间隙以下的发生率升高(P<0.05).结论 常规临床采用L2,3间隙进行蛛网膜下腔穿刺时应慎重,建议腰麻病人术前应该作CT或MRI确定脊髓圆锥位置,以避免蛛网膜下腔穿刺时损伤脊髓.  相似文献   
6.
氢质子磁共振波谱在颅内常见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氢质子磁共振波谱(H-MRS)方法分析颅内常见肿瘤组织与正常脑组织及脑肿瘤间代谢物差别,探讨H-MRS对颅内常见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手术证实的27例Ⅰ-Ⅱ级胶质瘤、22例Ⅲ-Ⅳ级胶质瘤、24例脑转移瘤和21例脑膜瘤的H-MRS图像进行分析,得到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肌酸(Cr)、胆碱复合物(Cho)和乳酸(Lac)的峰值高度并计算NAA/Cr、Cho/Cr、NAA/Cho比值,比较各组数据。结果:颅内肿瘤常规MRI检查结果表现各异,难以鉴别;颅内肿瘤组织H-MRS与正常脑组织比较NAA降低(P<0.01),Cho升高(P<0.05),且胶质瘤实质强化区的NAA/Cr比值与脑膜瘤、转移瘤相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H-MRS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对颅内肿瘤进行鉴别诊断,可以在临床上弥补常规MRI影像的不足;H-MRS检查可为病理分级、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信息。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37岁,复视半月,加重伴头痛5d入我院神经科.患者自幼有癫痫史.于外院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桥脑腔隙性缺血灶,左颞叶异常信号.入我院查体:右眼球运动外展不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黑痣,表面毛发生长,近期无增大、增多、瘙痒或破溃.行胸、腹CT检查未见占位病变.入院诊断:脑梗塞、外展神经麻痹.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无改善,头痛加重,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耳鸣.入院第3天行头部MRI检查示:左颞叶见直径0.6 cm异常信号,T1WI、FLARE像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左颞叶病灶稍强化,小脑沟回内见点线状异常强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T多次扫描对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的影响,探索CT扫描对机体的损伤效应机制。方法 BALB/c小鼠6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2、4、6和8次CT扫描组共6组,每组10只。对照组不扫描,扫描组用64排螺旋CT以骨盆模式对小鼠进行全身扫描,采用热释光技术检测小鼠局部吸收剂量。采用流式细胞术,在照后1 h检测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骨髓细胞DNA损伤形成的γ-H2AX焦点,在照后24 h检测细胞凋亡、自噬、细胞周期和外周血CD4+、CD8+水平变化。结果 6组小鼠相应的辐射剂量分别约为0、63.09、124.14、174.48、232.99和504.72 mGy。扫描2次以上的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扫描4次以上的骨髓细胞中,γ-H2AX 均显著增加(P<0.05),4次以上扫描使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增加(P<0.05),但使骨髓细胞凋亡降低(P<0.05),体现出淋巴细胞更为敏感而骨髓细胞成分复杂且具有不同的辐射敏感性及反应时相性。CT扫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自噬水平无影响,但单次扫描使骨髓细胞自噬增加(F=81.104,P<0.05)。扫描8次后骨髓细胞G0/G1期和G2/M百分率增加(χ2=11.29、28.57,P<0.05)。外周血CD4+、CD8+细胞亚群百分率在CT扫描后下降(P<0.05),但CD4+/CD8+比值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CT多次扫描对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产生了损伤效应,机体进而启动凋亡、自噬和细胞周期阻滞来维持基因组稳定性,而机体的免疫平衡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交叉性小脑神经机能联系不能(crossed cerebellar diaschisis,CCD),亦作交叉性小脑性失联络,是指幕上脑组织损害的对侧小脑可出现代谢及血流量减低的现象[1],多由影像学早期发现。由于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被临床医生忽略。早在1870年,Brown-sequard就发现了脑局灶损伤后远隔区域呈现脑功能过度兴奋或抑制的紊乱现象。1914年瑞士神经病学家Volt Monakow等提出"神经机能联系不能"学说,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磁共振的动态磁敏感对比增强(DSC-MRI)技术和动脉自旋标记(ASL)方法的差异,并明确ASL方法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血流灌注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MRA)证实的一侧大脑中动脉(MCA)狭窄或闭塞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并选择35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