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肿瘤学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07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主动脉瘤(AAA)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急症,因发病机制复杂,至今病因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发现,去整合素和金属蛋白酶(ADAM)家族参与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细胞外基质降解等特性可能与AAA发病有关;mi RNA在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特异性表达并通过信号通路调节其增殖和凋亡、靶向调控炎性细胞分化和炎性因子的释放、调节细胞外基质蛋白表达等可能也参与调节AAA发病。笔者就ADAM10和ADAM17在AAA发病机制中作用和mi RNA对AAA发病调节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动脉内膜剥脱术+补片成形术治疗多节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40例多节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均采用髂动脉支架植入术+股动脉内膜剥脱术+补片成形术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均手术成功,术后37例(92.5%)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间歇性跛行距离和静息下踝肱指数均明显高于术前(均P<0.05)。40例患者术后随访12~45个月,一期通畅率为70.0%(28/40)、辅助一期通畅率为82.5%(33/40)、二期通畅率为92.5%(37/40)。统计分析显示,Fontaine II级患者的一期通畅率明显高于III、IV级的患者(P=0.039,0.015),未发现术后一期通畅率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微创手术治疗多节段髂股动脉硬化闭塞症临床疗效显著,且应在临床症状出现的早期进行治疗,以获得更佳的一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 在工厂保健站经常见到的小外伤,如砸伤、挫伤、扭伤,虽然给予及时治疗,但都避免不了血肿和皮下瘀血。近几年,我根据“热涨”“冷缩”的原理,治疗砸伤、挫伤、扭伤时,先给予冷敷15—30分钟(无皮肤损伤者),确可减少皮下瘀血。其治疗方法如下:夏天用冰水,冬天用自来水浸泡,或冷敷15—30分钟。然后对伤部近心端动脉血管,用手指间断性加压。用手掌轻轻按摩,对无血肿或皮下瘀血者冷浸后,用绷带包扎;但勿过紧,或胶布固定,有外伤时则勿用胶布固定。胶布固定要大于受伤面积一倍。48小时  相似文献   
4.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最常见的外周血管疾病之一。ASO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尽管当前治疗手段(例如外科手术、血管腔内技术以及药物治疗等)不断进步,但ASO仍是造成截肢的一个主要原因。因此掌握老年ASO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尽早预防是极为重要的。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操作方便、术后恢复快、重复性强的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治疗ASO的首选措施。  相似文献   
5.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30例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国内外采用立体定向适型放射治疗腹膜后转移癌逐渐增多,这种用射线聚焦"切除"肿瘤的方法由于其无创、无出血、无感染、患者痛苦小和危险性小的特点,被认为是放疗领域的一项重要突破.1999年8月至2004年6月,我院对30例腹膜后转移癌患者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期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理想的可降解支架应该具有最佳的生物相容性、足够的支撑强度、优良的血管顺应性以及科学的降解时间,在病变部位有良好的定位性、对血管壁的最小损伤性和更为优秀的远期血管通透性。如何综合应用生物材料制作新一代的可降解血管内支架,已成为目前以及将来血管支架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文中主要对生物可降解支架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编编同志: 我从事工厂保健工作已十几年了,工人师傅们从事劳动中,经常有些手指、脚趾砸伤。一般砸在指端或趾端或轻或重,都造成了部分甲床下淤血。由于指端或趾端末梢神经比较丰富,胀痛很重。一般处理是给予止痛药内服,外敷消炎止痛膏,多数形成甲床下感染化脓。有的在没有感染之前拔掉指甲,或趾甲。这两种方法都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痛苦,也给生产上带来了一定的损失。近几年来我在门诊采用——穿孔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药物涂层球囊(DCB)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及群力分院血管外科行球囊治疗的股腘动脉病变患者162例(Rutherford2~4级)。其中采用DCB治疗的患者102例(DCB组),采用普通球囊即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的患者60例(PTA组)。患者在术后30 d、6个月和12个月后于我院复诊并对其进行随访。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观察患者疗效终点和安全终点。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earson χ~2或四表格校正公式)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 2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男性、有吸烟史患者比例均50%。2组患者病变特点及手术相关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后,与PTA组患者比较,DCB组一期通畅率[76.5%(78/102)vs 56.7%(34/60),P=0.008]和踝肱指数[(0.89±0.14)vs(0.82±0.20),P=0.027]显著升高,靶病变血运重建(TLR)比例显著降低[5.9%(6/102)vs 27.1%(16/60),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2组患者在提高步行受损问卷(WIQ)[22.3(8.0,39.4)vs 21.4(5.4,37.7)分,P=0.403]、手术成功比例[100%(102/102)vs 100%(60/60),P=1.000]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CB组1例男性患者因严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严重肺感染于随访6个月后死亡,PTA组1例糖尿病患者于随访6个月后因足外伤后感染严重行膝下截肢术;但2组患者安全终点事件及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CB治疗初发性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效果明显优于PTA,安全性不劣于PTA。  相似文献   
9.
适形放射治疗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适形放射治疗在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89例年龄≥70岁,KPS≥60的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进行适形放射治疗,照射剂量为4 000~6 000 cGy,分次剂量400~500 cGy.对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先行原发灶、肺门及纵隔常规外照射,剂量为3 000~4 000 cGy.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适形放射治疗,完全缓解(CR)45例,占50.6%,部分缓解(PR)31例,占34.8%,无缓解(NR)11例,占12.4%,总1、2、3年生存率分别是73.0%、41.6%、32.6%.治疗期间发生急性放射性肺炎11例(12.4%),Ⅰ、Ⅱ级放射性食管炎21例(23.6%),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适形放射治疗是一种提高老年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
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直肠癌首选外科治疗,但总的5年生存率仅为50%左右,直肠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复发,有报道Dukes C期直肠癌患者60%可局部复发[1],此时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再次手术已很难实施。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技术(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SRT)可以较精确地将高剂量集中于靶体积范围,而周围的正常组织所接受的剂量大大下降而免受或少受照射,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局部复发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我科应用SRT技术治疗20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患者年龄33~71岁,平均年龄5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