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舌癌半舌切除后同期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或直接拉拢缝合对患者术后语音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接受半舌切除的舌癌患者,其中20例以游离前臂皮瓣修复,20例直接拉拢缝合。利用VS-99语音工作站对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的6个汉语单元音共振峰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术前两组的元音共振峰除/i/F3外,其余均无明显差异。术后直接缝合组与皮瓣修复组相比,所有元音的F1、F2均无显著性差异,而F3除/u/外,其余五个元音均显著上升。结论对于半舌缺损的患者,直接缝合相对于皮瓣修复而言,术后腭咽闭合功能更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术中喉返神经神经监测技术在复杂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复杂甲状腺/甲状旁腺手术患者共123例,其中喉返神经监测组63例(INOM组),常规手术暴露组60例(对照组),分析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是否行气管切开、术后有无新发喉返神经损伤、呼吸困难等。结果INOM组新发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2/63,3.2%)显著低于对照组(9/6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8);INOM组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率(0%)与对照组(3.3%)无明显差异(P=0.455)。结论INOM可以在术中准确定位喉返神经,降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同时能精准判断神经功能,既可避免不必要的气管切开,又可降低因保守观察导致的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 分析喉返神经监测在甲状腺癌再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8例经治的甲状腺癌再次手术患者资料,其中39例术中使用喉返神经监测显露寻找喉返神经的为观察组,89例未使用喉返神经监测的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的基线数据建立倾向评分匹配模型,对两组数据中患者年龄、性别、术前是否有声带麻痹、甲状腺癌病理类型、是否包膜外侵犯、是否有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是否行颈侧淋巴结清扫术等协变量进行1∶1配对,分析两组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喉返神经显露成功率、新发喉返神经损伤率、术后气管切开率、长期气管切开率。[结果] 观察组喉返神经显露成功率高于对照组(38例 vs 28例),而新发声带麻痹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27),两组间气管切开率和长期气管切开率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甲状腺癌再手术时使用喉返神经监测结合精细操作手术技巧有助于显露喉返神经,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减少了手术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舌癌患者术后元音共振峰频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舌癌患者术后元音共振峰的变化,了解患者的语音功能状况。方法20名舌体切除范围不超过半舌的舌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手术前、后的6个汉语单元音共振峰(F1、F2、F3)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手术后患者元音/e/F1、/i/F1、/u/F1、/o/F2、/u/F2上升,/櫣/F2、/i/F3、/櫣/F3下降。结论舌癌术后,患者的语音功能发生明显变化,使用VS-99语音工作站可对患者手术前后语音功能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为临床语音功能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姚瑶  张园  姚卫萍  蒋媛  赵炎斌 《江苏医药》2012,38(13):1519-1522
目的探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p27和皮层肌动蛋白(cortactin)表达与术后肿瘤局部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喉癌组织原发灶EGFR、p27和皮层肌动蛋白表达情况并进行免疫染色评分。对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EGFR、p27和皮层肌动蛋白表达与喉癌术后局部复发情况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EGFR、p27和皮层肌动蛋白表达是喉癌术后局部复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20,0.010,0.008),EGFR和皮层肌动蛋白高表达是局部复发的危险因素(β=1.244,1.639),p27高表达是局部复发的保护因素(β=-1.390)。喉癌术后局部复发与年龄、性别、临床分期和病理分化无关。结论EGFR、p27和皮层肌动蛋白表达与喉癌术后局部复发相关。EGFR、p27和皮层肌动蛋白三个因子可能成为预测喉鳞状细胞癌术后复发的生物标记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持续/复发性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尤其是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综合治疗后的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21年6月于江苏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进行再次手术的525例DTC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持续/复发性DTC尤其是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综合治疗后总生存时间和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相关预后因素。结果: 525例患者中,行甲状腺区手术318例,行颈部中央淋巴结清扫359例,行颈外侧淋巴结清扫409例。493例随访患者的5年总存活率和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5.10%和89.60%,8年总存活率和无复发存活率分别为91.80%和81.30%。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男性和远处转移是影响持续/复发性DTC患者综合治疗后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甲状腺和淋巴结同时外侵、多器官外侵和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是影响持续/复发性DTC患者综合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和男性是影响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多器官外侵和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是影响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男性和远处转移的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死亡风险较高,甲状腺和淋巴结同时外侵、多器官外侵以及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的患者更易复发。复发后再次手术时55岁及以上和男性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死亡风险较高,多器官外侵和既往手术次数2次及以上的外侵型持续/复发性DTC患者更易复发。  相似文献   
7.
施星辉  陈宁  邢树忠  袁冶  姚卫萍 《口腔医学》2008,28(2):65-66,69
目的分析腭裂语音的频谱特点,提示其语音缺陷,为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价及治疗提供理论及临床支持。方法应用语音频谱分析系统分别对正常儿童、腭裂术前患者和腭裂术后患者的元音共振峰频率值和辅音嗓音起始时间(VOT)的频谱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发元音/a/时,正常组及腭裂患者手术前、后组的前3个共振峰频率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发元音/i/时,腭裂术前组F2、F3低于正常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腭裂术后组F2、F3低于正常组,高于术前组,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发元音/u/时,腭裂术前组F2低于正常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VOT的出现率达100.0%,而腭裂术前组仅25.0%(9/36),腭裂术后组42.1%(16/38)。结论声学频谱分析技术有助于找出腭裂患者的不良发音习惯及判断腭咽闭合的完善与否,从而对腭裂患者的语音评价和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