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变前后分子遗传学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测定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患者急性期外周血中Th17细胞、IL-17、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3,MMP-13)的水平以及患者皮损处IL-17的表达,探讨HSP的免疫学发病机制。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检测HSP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血浆中IL-17和MMP-13的浓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P组皮损组织和健康对照组皮肤组织IL-17的表达情况。结果:HSP组急性期外周血中Th17细胞比例为(1.21±0.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71±0.26)%(t=4.907,P 0.01);HSP组急性期血浆中IL-17和MMP-13浓度分别为(64.58±36.21)pg/ml和(17.57±5.40)n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6.16±14.90)pg/ml和(11.55±4.40)ng/ml(t=6.183,P 0.01和t=5.022,P 0.01);HSP组皮损组织中IL-17的免疫组织化学积分光密度值为(7.26±2.34),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1±1.82)(t=2.877,P 0.01)。结论:Th17细胞、IL-17以及MMP-13有可能参与过敏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4.
癌基因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其异常表达与正常细胞恶性变紧密相关.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展,人们对癌基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由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特殊染色体改变和细胞遗传学特征,使其成为白血病病因学研究的极好模型.利用核酸杂交技术,人们对CML bcr/abl基因重排进行多方面研究,对揭示CML发病机理、CNL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都有极其重要意义.本文复习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文献,对该领域中目前的工作作一简要描述,并分析该领域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检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清中的抗KINECTIN抗体的浓度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法检测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血清中抗KINECTIN抗体,以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结果 8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中血清抗KINECTIN抗体阳性占16.25%(12/80),与正常对照组无阳性(0/40)比较,差异有统...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点分析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 CML)慢性期的临床疗效与危险度分层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对98例 CML 慢性期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通过Sokal评分、Hasford评分进行危险度分层,比较不同组间的临床疗效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98例患者中,3个月达到血液学缓解( CHR)、部分细胞遗传学缓解( PCyR)的占97.8%及86.4%,6个月达到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 CCyR)的比例占82.9%,12个月达到分子学缓解( MMR)的比例占54.5%。入组患者均根据Sokal评分计算危险度分层,服药3个月后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4.4%、82.6%、66.7%( P=0.104),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8.2%、76.9%、100.0%(P=0.319),12个月低危组、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52.4%、65.0%( P=0.412)。根据入组患者服用伊马替尼前情况,有46例患者进行了Hasford分层,低危组21例、中危组23例,高危组2例,3个月达到PCyR的比例分别为90.5%、91.3%、50.0%(P=0.191),随访到6个月,低危组、中危组及高危组达到CCyR的比例分别为83.3%、94.4%、100.0%(P=0.528),随访到12个月,低危组及中危组达到MMR的比例分别为45.5%、58.3%( P=0.842)。结论伊马替尼治疗CML疗效好,低、中危组比高危组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且坚持足量应用更易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非霍杰金淋巴瘤(NHL)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且预后较差。为了从基因组水平全面理解DLBCL的分子异常,本研究采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CGH)研究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探讨DLBCL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GH技术对24例DLBCL患者的全基因组遗传物质的扩增/缺失进行检测,分析CGH检测结果与DLBCL的临床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24例DLBCL中62.5%病例发生染色体水平的扩增/缺失,20.8%病例发生累及6q的缺失,16.7%病例发生累及18q扩增;CGH检测异常组与正常组比较:CGH异常组患者Annarbor分期多为Ⅲ/Ⅳ期,出现全身症状的机率较高,治疗疗效较差,生存期较短,但2组结外累及发生机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基因组水平发生的遗传物质扩增/缺失是DLBCL常见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6q15—21缺失和18q11-ter扩增是DLBCL非随机分子细胞遗传学异常;CGH检测异常是DLBCL不良临床过程和预后标志。  相似文献   
9.
感染是急性白血病(AL)强烈化疗期间常见的并发症,往往影响化疗成败。近年来文献报道川感染是AL第一位早期死亡原因。因此对急性白血病并发感染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具有极其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回顾分析了463例次AL并发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神经内镜治疗高血压脑室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43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家属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分为神经内镜治疗组和脑室外引流手术组,神经内镜治疗组24例,脑室外引流手术组19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神经内镜治疗组的预后优良率为87.5%,显著优于脑室外引流手术组的6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神经内镜治疗脑室出血与传统侧脑室外穿刺引流术相比疗效更加良好,且能有效降低术后远期分流依赖性脑积水的发生率,患者并发症少、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