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为临床上预防血栓形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检测20例正常对照女性与20例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1天、3天、7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宫颈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含量术前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5),术后1天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明显升高,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术前,其中术后1天、3天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存在血液高凝状态,处于血栓前状态,手术能促进宫颈癌患者凝血和纤溶水平的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的检测对临床上预防血栓形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染色体3p14区域D3S1300、D3S1600位点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及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LOH)与HPV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3p14区域两个微卫星多态性位点,对41例宫颈癌石蜡切片中的正常组织和肿瘤组织,经PCR扩增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进行LOH及MSI检测,并采用HC-Ⅱ法检测患者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41例样本中有25例至少存在1个位点的LOH,有8例发生MSI,频率相对较低。D3S1300、D3S160O位点LOH的发生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性有显著意义(P0.05),而MSI与之无显著差异(P0.05)。D3S1300、D3S1600位点LOH和MSI的发生率与HPV感染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3p14区域内D3S1300、D3S1600位点具有较高的LOH,提示这两个微卫星位点附近可能存在尚未克隆的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相关的肿瘤抑制基因,其杂合性缺失和微卫星不稳定性与HPV感染均无明显相关,是独立于HPV感染之外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3.
恶性肿瘤病人并发血液高凝状态甚至产生血栓在100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注意,1865年Trousseau首先描述了由于内脏肿瘤引起的上、下肢端特发性血栓性静脉炎的Troussear综合征。约50%的癌症病人和90%的转移性肿瘤病人可发生凝血机制异常,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成为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化疗易诱导血栓形成.为了研究化疗对卵巢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我们对30例卵巢癌患者首程化疗期间血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低分子肝素对卵巢肿瘤化疗诱导凝血功能活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化疗前应用单一剂量低分子肝素对卵巢癌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卵巢癌患者为单纯化疗组,20例卵巢癌患者为化疗+低分子肝素组,分别检测化疗前和化疗后1、24和48 h血浆纤维蛋白原以及D-二聚体的含量。结果:单纯化疗组化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均低于化疗前,其中化疗后24 h与化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水平化疗后显著高于化疗前,其中化疗后24和48 h与化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低分子肝素组化疗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也低于化疗前,其中化疗后24和48 h与化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水平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能显著促进卵巢癌患者凝血和纤溶水平的升高。化疗前应用单一剂量的低分子肝素能抑制凝血功能的活化。  相似文献   
6.
胡小青  喻晓洁  罗兵 《实用癌症杂志》2007,22(6):612-613,622
目的探讨阴式和腹式扩大性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60例扩大性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腹式扩大性子宫切除术30例,阴式扩大性子宫切除术30例,比较各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情况。结果阴式组的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少于腹式组,P值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阴式组的平均手术时间与腹式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0)。腹式组术后2天体温达38℃以上者4例,而阴式组无1例出现,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阴式扩大性子宫切除与腹式比较,具有出血量少,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早,术后体温升高的发生率低,住院日短,腹壁不留切口瘢痕,达到了损伤小,恢复快,是1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原发女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系统回顾本院自1976年6月-2006年3月收治的20例原发性女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平均年龄48.5岁,绝经后妇女占55%.20例病例中手术治疗19例,1例仅行腹壁下动脉化疗.术后发现8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12例阴道恶性黑色素瘤中,腹股沟淋巴结转移2例,盆腔淋巴结转移2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为25%,平均生存期为40.7个月,阴道恶性黑色素瘤的5年生存率为16.7%,平均生存期为19.7个月.结论:女性外阴阴道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类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的肿瘤,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临床分期,肿瘤部位,病灶大小,淋巴结转移及治疗方法是影响预后的因素;局部复发和早期转移是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患者的凝血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本院收治正常晚期妊娠妇女60例和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患者80例(重度27例,轻度53例)的凝血功能指标和D-二聚体含量,同时观察围生儿结局。结果血小板(PLT)水平三组虽然均在正常范围内,但随着病情加重呈明显下降趋势,纤维蛋白原(FIB)呈明显上升趋势,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早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D-二聚体随着病情加重呈上升趋势,但只有正常妊娠组与重度I C 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T、A P T T水平,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三组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重度ICP孕妇存在着明显的血栓前状态,重度ICP组的不良围生结局发生率高于轻度ICP组及正常妊娠组。重度ICP孕妇产前测定凝血和纤溶指标,对临床上预防血栓形成可能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 方法: 系统回顾自199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48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和同期子宫内膜样腺癌60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48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和同期601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平均年龄分别为54.1岁和51.7岁,两者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率、脉管转移率、肌层浸润率均高于子宫内膜样腺癌,差异有显著性,(P<0.05),48例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均手术治疗,术后未辅助治疗10例,辅助化疗14例,辅助放疗13例,术后孕激素治疗2例,化疗联合放疗6例,化疗联合孕激素治疗1例,放疗联合孕激素治疗2例。 结论: 子宫内膜透明细胞癌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较低,年龄较子宫内膜样腺癌大,易发生早期转移,预后较差。治疗宜采取全面的分期手术联合放化疗。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