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胃良、恶性溃疡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法测定59例胃良性溃疡患者、72例胃恶性溃疡患者及63例健康人血清hs-CRP浓度.结果 胃良、恶性溃疡组血清hs-CRP浓度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P<0.01 );且恶性溃疡组hs-CRP水平高于良性溃疡组(P<0.01 ).结论 血清hs-CRP在胃恶性溃疡中明显升高,对胃良、恶性溃疡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伊托必利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伊托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伊托必利50 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 mg口服,每日2次;对照组予多潘立酮10 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 mg口服,每日2次。疗程均为8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方面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伊托必利与雷贝拉唑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疗效优于多潘立酮与雷贝拉唑组合,是治疗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 患者赵某,男,64岁,广西百色市人。因反复上腹痛伴解黑便5年,加重并消瘦、呕吐粪臭物2月,于2008年2月3日入院。自述入院前5年开始出现上腹疼痛,呈间歇性胀痛、钝痛,每次发作时间没有规律,持续时间为数分钟到2小时不等,解黑便每年5~10次不等,每次约150ml,为糊状黑便,自觉头晕、乏力,服用“雷尼替丁”等药症状可好转,入院前两月上述症状加重,伴有消瘦,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食管静脉套扎术(EVL)联合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的近远期效果。方法将95例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大出血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采用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术后不同时段内再出血发生率和门脉高压性胃病的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术后15天,1、3、6个月和1年内再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食管静脉曲张明显改善而门脉高压性胃病未见加重。结论EVL联合静脉应用奥曲肽、奥美拉唑能有效降低EVB再出血率,减少食管静脉曲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汽化吸入全氟化碳(PFC)两种干预模式对油酸型急性肺损伤(ALI)实验兔模型呼吸和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成Pre组、Post组、C组3组( n=6)。动物麻醉后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Pre组先予PFC 2 mL/(kg· h)汽化吸入60 min,再建立油酸型ALI模型,后机械通气;Post组先机械通气60 min,再建ALI模型,成功时汽化吸入2 mL/( kg· h) PFC 60 min,后机械通气至实验结束;C组先机械通气60 min,再建立ALI模型,后机械通气。各组实验全程予以同参数机械通气210 min。于麻醉平稳30 min(基础值, T0)、机械通气(Post组和C组)60 min/PFC预处理(Pre组)60 min(T1),ALI第30(T2)、60(T3)、90(T4)及120分钟(T5)各时点记录气道峰压、动脉血气、动脉血乳酸(ABL)浓度、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测定值。结果Pre组自ALI开始后各时点的PIP均低于Post组和C组(P<0.05),其中Post组亦显著低于C组(P<0.05);自T2后,Pre组氧合指数显著高于其余两组(P<0.05),而Post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e组在各时点的PaCO2与Post组和C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后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点的Pre组与C组和Post组相比,ABL浓度显著降低(P<0.05),其中Post组亦低于C组(P<0.05);但同时点3组间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气道吸入2 mL/(kg· h)PFC 60 min的两种干预模式中,预处理更好地改善油酸导致的ALI实验兔呼吸功能及氧合状况。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胃癌的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经胃镜检查并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胃癌检出率为1.4%(332/23545),男女之比为2.8:1。BorrmannⅢ型胃癌最常见,发病部位以胃窦为主,占46.7%。组织学类型以高分化腺癌占大多数。病理特点在各年龄组及不同性别之间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本地区胃癌以中老年为主,年龄、性别与胃癌的内镜分型、组织学类型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对不同类型的病人应根据其内镜及病理特点提高胃癌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探头超声内镜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内镜及超声微探头检查,记录病变的部位、大小、边界情况、来源层次、回声特征及治疗情况,总结其内镜及超声图像特征。结果 98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中,病变位于食管21例(21.4%),贲门部5例(5.1%),胃底25例(25.5%),胃体9例(9.2%),胃角3例(3.1%),胃窦21例(21.4%),十二指肠14例(14.3%)。病变性质最多见的是平滑肌瘤或间质瘤,共41例,其次为息肉29例,异位胰腺13例,囊肿6例,脂肪瘤4例,布氏腺增生3例,类癌1例,食管黏膜下鳞状上皮异位1例。其中86例的EUS结果与病理一致(87.8%)。结论超声微探头检查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具有简便易操作、分辨率高、准确、安全、无创伤等优点,提供了更准确的诊断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途径,可指导选择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9.
对我院2004-01~2006-06收治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74例胃镜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4-01~2006-06胃镜检查12 667例,最终确诊上消化道恶性肿瘤174例,总检出率1.42%。男128例,女46例。其中食管、胃癌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之比分别为3.72∶1和2.45∶1;年龄17~87(58.33±12.31)岁,胃癌年龄(57.28±10.29)岁,食管癌年龄(61.22±14.01)岁,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2.054,P<0.05)。40岁以下占6.32%,40~69岁占80.46%,70岁以上占13.22%。2结果2.1部位分布本组中食管癌39例(22.41%),胃癌133例(76.44%),十二指肠癌2例(1.15%)。胃癌分布:胃窦>胃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D3)在小鼠药物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中的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24只,8~10周龄,体重20~3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 n=6):对照组(C组)、AKI组、JMJD3抑制剂GSKJ4对照组(GSKJ4组)和GSKJ4-AKI组。腹腔注射叶酸25...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