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摘 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超声造影的血流动力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临床证实的210个原发性小肝癌和93个转移性小肝癌的超声造影表现,比较两组小肝癌在动脉期、门脉期和延迟期增强表现的异同。结果(1)303个小肝癌病灶,超声造影表现为动脉期快速增强、门脉期或延迟期消退,转移性小肝癌增强达峰时间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时间明显早于原发性小肝癌(P<0.05)。(2)超声造影动脉期显示,95.7%(201/210)的原发性和2.3%(2/93)的转移性小肝癌呈高回声(P<0.05),门脉期及延迟期显示原发性和转移性小肝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增强形态上,原发性小肝癌和转移性小肝癌分别有93.4%(196/210)和35.5%(33/93)的病灶呈整体均匀性增强(P<0.05);转移性小肝癌中,54.8%(51/93)的病灶周边呈环状或不规则状增强,明显高于原发性小肝癌的5.2% (11/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转移性和原发性小肝癌在超声造影动脉期均呈快速增强,但在增强方式和开始消退呈低回声的时间上均存在一定差异。超声造影为原发性与转移性小肝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超声对肝肿瘤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8月429例接受肝肿瘤穿刺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根据多模态超声对病灶穿刺方案是否有影响,分为常规超声组(n=244),穿刺方案不受影响;多模态超声组(n=189),穿刺方案受多模态超声影响。通过分析病灶直径、边界、回声等特点,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准确率。结果 全组433个病灶在不同超声模式下可全部显示,常规超声组244个病灶经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92.6%(226/244),多模态超声组189个病灶经多模态超声评估后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91.0%(172/1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433个病灶中恶性病灶376个(86.8%),良性病灶22个(5.1%)。常规超声组的假阴率为7.4%(18/244),多模态超声组为9.0%(17/189)。全组主要并发症为轻微疼痛及少量出血。结论 多模态超声可以通过改善病灶显示率,提高常规超声显示不佳以及引导穿刺活检有难度病灶的活检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乳腺骨肉瘤(primary osteosarcoma of the breast,POB)是一种罕见的恶性间叶性肿瘤,属于骨外骨肉瘤。POB发病率低,占乳腺恶性肿瘤的1%以下,占乳腺肉瘤的12.5%~17.0%[1]。由于该病罕见,且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因此准确诊断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目前POB初诊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因其组织来源不同导致影像学表现存在差异,目前尚无统一的诊断标准。本文就我院收治的1例POB患者的超声表现进行分析,探讨POB的声像图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鉴别诊断原发性小肝癌和肝硬化再生结节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收治的43例原发性小肝癌患者(小肝癌组)及50例肝硬化再生结节患者(结节组)的临床资料,比较2组超声造影各项参数,包括到达时间、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增强斜率,并以时间为横坐标、强度为纵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