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6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38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91篇
内科学   72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6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218篇
预防医学   58篇
眼科学   17篇
药学   70篇
  1篇
中国医学   113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穴位贴敷对过敏性哮喘大鼠行为学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IFN-?)水平的影响,探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方法 50只Wistar雄性大鼠按体重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正常对照组)、B组(哮喘模型组)、C组(地塞米松组)、D组(穴位贴敷2 h组)和E组(穴位贴敷4 h组)。以鸡卵白蛋白(OVA)制备大鼠哮喘模型,14 d后各组分别给予相应治疗。观察大鼠治疗前后引喘潜伏期和发作总持续时间变化;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ELISA法测血清中IgE、IL-4和IFN-?水平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B组引喘潜伏期显著缩短、发作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病理显示肺组织炎症明显;IgE、IL-4显著升高,IFN-?显著降低(P0.05)。与B组比较,C组、D组、E组治疗后引喘潜伏期明显延长、哮喘发作持续时间明显缩短(P0.05);肺病理组织观察显示穴位贴敷后支气管及肺实质炎性改变显著改善;血清中IgE和IL-4水平显著降低,IFN-?水平显著升高(P0.05)。D组、E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可以通过改善肺组织炎症,减低Ig E、IL-4,升高IFN-?的表达来治疗哮喘,且不同贴敷时间对治疗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随着临床剂量学和照射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使得放射治疗的质和量有了很大提高,放射治疗的基本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将放射线的剂量集中到病变(靶区)内杀灭肿瘤细胞,、而使周围正常组织和器官少受或免受不必要的照射。这是放射治疗最理想的治疗技术,要使治疗区的形状与靶区形状一致,必须从三维方向上进行剂量分布的控制,立体定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正是使高剂量区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从而有效地提高治疗增益。  相似文献   
3.
Marshall-White综合征1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arshall-White综合征临床少见,近几年来报道逐渐增多,自1994年以来国内已有20例报道[1-4]。为分析该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我们对协和医院皮肤科门诊1999年10月至2006年6月所诊治的10例该综合征患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0例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3例。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9.4±5.5)岁。其中2例为学生,2例为公司职员,其余6例为工人。病程1~3年。所有患者均因无明显诱因出现上下肢白斑而就诊。皮肤科检查:四肢(以前臂及小腿伸侧为主,包括手背和足背)呈淡红色或暗红色斑,其上散在直径1~2cm苍白色斑点,边界清,形状不规则,似大理石样…  相似文献   
4.
有相当比例的呼吸功能不全患者伴有营养不良,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与原发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近10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研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营养状态,国外学者报道其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为27%。71%;国内有报道25%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门诊病人存在营养不良,几乎50%住院病人有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氯胺酮对荷包牡丹碱诱导PCI2细胞内Ca^2+浓度波动方式的影响。方法使用含25ng/LNGF的DMED培养基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PCl2细胞;与终浓度10gmol/L的Ca^2+指示剂Fluo-3 AM ester共孵育30min洗涤后,加入终浓度50gmol/L荷包牡丹碱;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选定多个细胞分别测定荧光强度的变化;随后加入氯胺酮,记录细胞荧光强度的改变。在试验结束前依次加入Triton X-100和EGTA分别记录单个细胞最大荧光强度(Fmax)和最小荧光强度(Fmin),以计算细胞内Ca^2+的相对强度。结果氯胺酮不改变荷包牡丹碱诱导PCl2细胞内Ca^2+浓度波动的基线,但抑制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的幅度(P〈0.05),缩短相邻波峰间的时间间隙(P〈0.05)。结论氯胺酮不仅改变荷包牡丹碱诱导PCl2细胞内Ca^2+浓度升高的幅度,而且改变Ca^2+浓度波动的周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伊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降压作用及内生肌酐清除率 (Cr-C)的影响。方法 选择 6 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Cr -C在 5 0 .0ml± 19.4ml/ (min·1.73m2 ) - 1之间。随机分成伊贝沙坦组 (n =34)、卡托普利组 (n =34) ,对 2组分别进行治疗前、后降压幅度、Cr -C的比较。结果 伊贝沙坦和卡托普利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作用同样有效 ,但前者提高Cr-C的作用明显优于后者 ,2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 (P <0 .0 1)。伊贝沙坦组未见干咳现象 ,卡托普利组干咳发生率为 17.6 %。结论 伊贝沙坦不仅有良好的降压作用 ,还能较卡托普利更好地提高Cr-C、改善肾功。  相似文献   
7.
<正>慢性难愈创面影响着全球数百万危及生命的个体,可能导致截肢和严重的疾病[1]。微血管病变所致的局部组织缺血微循环障碍是创面难愈的主要原因之一[2]。国内外学者应用内皮细胞治疗缺血性疾病已取得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内皮细胞难以获取且为终末细胞,无法在体外大量扩增而受到限制[3]。近年来,血管组织工程的发展为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心肌炎(EAM)大鼠Th1/Th2偏离的影响及对EAM的治疗价值。方法: 6-8周雄性Lewis大鼠31只,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23只以猪心肌肌球蛋白免疫制成EAM模型,免疫后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大剂量(10 mg·kg-1·d-1)组、小剂量(1 mg·kg-1·d-1)组和未治疗组,连续用药 21 d。第 21 d,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取心肌组织,观察大体及镜下炎症程度;ELISA检测血浆IL-2、IL-4、IL-10及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并以IFN-γ/IL-4比值作为Th1/Th2偏离方向指标。结果: 阿托伐他汀使EAM大鼠心室肥厚减轻,LVEDd降低,射血分数增加;心脏重量/体重比值及炎症程度分级显著降低;Th1型细胞因子(IFN-γ, IL-2)水平降低,Th2型细胞因子水平(IL-4, IL-10)升高。3组间TC、TG及HDL-C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阿托伐他汀使Th1/Th2平衡向Th1方向偏离,抑制EAM炎症反应。表明阿托伐他汀的免疫调节效应及在自身免疫病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髁螺钉(DC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的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C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78例,术后每月摄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并按Harris标准评判关节功能.结果:78例中有63例随访6.20月,平均14月,63例均达获得骨愈合.按Harris评分,优良率达95.8%,无1例发生髋内翻、下肢短缩、骨不连和钢板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DOS治疗股骨转子下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理想的疗法.  相似文献   
10.
关节腔内注射透明质酸钠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积分法观察透明质酸钠膝关节腔内注射治疗骨性关节炎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