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已为广大医务人员及患者接受。随着该项技术的推广及广泛应用,其胆汁瘘、腹腔出血.胆总管损伤等术后并发症已被充分认识。有一类并发症术中即造成组织损伤,但组织坏死经历一段时间方出现临床表现,我院1995年10月~2004年1月开展的1214例LC术共发生3例该类病例(最短术后5天,最长术后1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染色体普通型脆性位点FRA16D(16q23.3-q24.1)上WWOX(WW domain containing oxidoreductase)基因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RT-PCR、荧光定量PCR方法分别对4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癌组织(以下简称肝癌组织)、癌旁组织中WWOX基因的Δ6-8变异情况及其mRNA表达差异进行检测。结果WWOX mRNA在肝癌组织的表达(0.318±0.0559)显著低于癌旁组织(1.0),P<0.05;而且在肝癌组织中Δ6-8变异体的出现频率为20%(8/40),显著高于癌旁组织2.5%(1/40),P<0.05。结论WWOX基因的低表达、变异可能在肝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并有可能作为肝癌的早期诊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肝癌伴胆管癌栓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伴胆管癌栓较少见,有关肿瘤直径≤5cm的HCC(以下简称小肝癌)伴胆管癌栓手术治疗的报道甚少。我们回顾性分析1993至2002年间,手术治疗小肝癌伴胆管癌栓致梗阻性黄疸13例,就其手术治疗及疗效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迁移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表达及活化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MMP-2表达,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的活性;运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ERK1/2和Akt的磷酸化水平。运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肝星状细胞迁移能力。结果 CTGF呈剂量依赖性促进大鼠HSC中MMP-2 mRNA和蛋白表达;同时CTGF能够促进HSC迁移,MMP-2特异性抑制剂能够抑制CTGF的促迁移作用。ERK1/2和PI3K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CTGF诱导的MMP-2表达以及CTGF促进HSC的迁移作用。结论 MMP-2表达和活性的增强在CTGF促进HSC迁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ERK1/2和PI3K信号通路在CTGF促进MMP-2表达发挥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策略在胰腺外科围手术期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200例拟行胰腺手术患者,按照手术时间顺序依次入选ERAS组或对照组,ERAS组患者在围手术期采取ERAS策略进行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胰腺手术围手术期处理流程。最终纳入ERAS组 97例,对照组90例,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类型及术式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ERAS组术后VAS评分明显降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缩短、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明显降低、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均P<0.05)。两组在麻醉清醒时间、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重新留置导尿管、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非计划重返手术、非计划重返住院方面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ERAS策略可安全应用于胰腺手术,促进术后机体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治疗体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内皮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抑癌基因P16的表达变化过程。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4只,球囊剥脱大鼠胸主动脉内皮,并随机将大鼠分为术后2 d、7 d、14 d、28 d处死4个组,每组6只。摘除胸主动脉,通过组织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内膜增生情况、PDGF-BB、PCNA、P16表达的变化。结果内皮损伤后2 d无血管内膜增厚,7 d内膜开始增生,28 d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增殖减弱,但细胞外基质增加,内膜继续增生;PDGF-BB、PCNA的表达均于术后2 d开始升高,PCNA的表达在术后7 d达高峰,而PDGF-BB在术后14 d达到高峰,P16在术后各时间点的表达变化不显著。结论 PDGF-BB、PCNA和P16的表达变化规律为寻找有效控制再狭窄的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验证加速康复外科措施在肝外胆管结石手术中应用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选取我院2017~2019年因肝外胆管结石拟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患者300例,按照手术时间顺序依次分为ERAS组及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手术时长、术后恶心、呕吐、疼痛强度、肛门首次排气时间、术后尿潴留、并发症(胆汁瘘、胆道狭窄、腹腔感染、切口感染)、术后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RAS组手术时长更短、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更低、疼痛程度更轻、肛门排气时间更早、切口感染率更低、术后住院天数更少(P均<0.05),其它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尿潴留无差异。结论 快速康复外科措施应用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手术中,安全、有效,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总管探查取石术的优点、方法、适应证及术后胆总管Ⅰ期缝合术的必要条件等问题。方法分析6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部分合并结石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术式及病例资料特点。结果 60例患者大部分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术,中转开腹3例,平均手术时间140 min,出血量微量,平均住院时间8 d。1例患者术后2 d T管脱落后出现胆漏,行EST及ENBD引流后治愈,1例术后造影后胆漏,保守治疗1周治愈,无二次手术;残余结石2例,2个月后经T管胆道镜结石取出,其余患者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造影无胆管狭窄随访8个月无结石复发。结论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具有微创、安全的优点,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的前提下,是值得推广的临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入肝血流阻断方案在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肝胆外科2007年4月-2013年12月所收治肝癌切除病例58例,随机分为第一肝门阻断组(Pringle法)(A组22例)、半肝血流阻断组(B组19例)和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组(C组17例),分别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等肝功指标的水平以及安全性。结果:手术时间上B组较C组和A组明显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和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肝功能及恢复情况B组、C组与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不同的入肝血流阻断均能有效地控制出血,半肝血流阻断和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更安全,安全性高;同半肝血流阻断相比,保留半肝动脉血流阻断具有操作相对简单、安全省时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大鼠肝癌细胞株CBRH7919缝隙连接蛋白(connexin,Cx) 32及间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ap junction intercellular communication,GJIC)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其增强自杀基因旁杀伤效应的机制。方法:六味地黄丸(32 g·kg·d-1)与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大鼠,取血制备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采用不同浓度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分别对CBRH7919细胞进行处理。实验分为4组,即空白组(体积分数为10%空白鼠血清),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高、中、低浓度组(10%,5%,2. 5%含药鼠血清)。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检测肝癌细胞Cx32蛋白及mRNA表达,应用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各组肝癌CBRH7919细胞GJIC功能。结果:(1)间接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各浓度组对CBRH7919细胞Cx32的表达具有浓度依赖性上调作用(P 0. 05,P 0. 01),尤其在细胞膜上的表达增多。(2)Real-time PCR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均可提高Cx32 mRNA表达(P 0. 05,P 0. 01),且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3)光漂白恢复技术检测结果表明,六味地黄丸各组的平均荧光恢复率高于空白组,并呈现出一定的浓度依赖趋势。结论:六味地黄丸增强自杀基因旁杀伤效应的机制与缝隙连接有关,可能是通过增加CBRH7919细胞Cx32在细胞膜上的定位,提高Cx32 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从而增强GJIC功能而达到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