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患者病情程度及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Ⅳ型胶原(Ⅳ.C)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RIA分别检测40例正常人、40例慢性乙型肝炎 (轻度17例、中度12例和重度11例) 患者的血清PDGF、HA、LN、PⅢNP、Ⅳ.C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各组PDGF及所测血清学指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PDGF水平按病情严重程度依次升高,各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并与所测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的水平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799、0.353、0.785、0.758,P值均<0.05.结论 PDGF随肝功能损害加重而升高,且PDGF水平升高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水平升高呈正相关,提示PDGF可促进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郴州地区乙肝病毒基因分型情况及其和性别、血清标志物的关系。方法 用基因芯片技术对198例郴州地区乙肝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用酶联免疫法测其标志物。结果 郴州地区乙肝基因型B型为78.7%,B、C混合型为21.3%。男、女性感染HBV基因型存在差异,而乙肝基因型与表面标志物无明显差异。结论 郴州地区基因型以B型为主,而B、C混合感染明显高于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血凝酶对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方法: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122例,分治疗组49例和对照组73例,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凝酶,比较两组的有效率如止血时间、输血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止血时间和输血量明显短于和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血凝酶能有效地缩短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时间,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内镜下静脉套扎(EVL)联合硬化(EVS)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EVL+EVS治疗65例(EE组),EVL治疗72例(EL组)、EVS治疗86例(ES组),比较三组患者止血率和近期再出血率及6个月和12个月时再出血率。结果三组患者的止血率、近期和6个月时再出血率无显著差异(P&gt;0.05)。12个月时EE组再出血率明显低于EL组和ES组(P&lt;0.05)。结论EVL联合EVS与EVL和EVS近期止血疗效相似,但可提高远期止血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自制胸腔穿刺引流器的作用。方法:胸腔穿刺针与输液器(或输血器)连结制成胸腔穿刺引流器,将138例大量胸腔积液患者分为治疗组(78例),采用自制胸腔穿刺引流器放胸水,对照组60例,采用常规方法抽胸水,比较两组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改变及并发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手术前后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改变差异无显著性,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用自制胸腔穿刺引流器引流胸水方法简单易行,无不良反应,适宜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舒泰清(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和硫酸镁联用在术前肠道准备中的肠道清洁效果。方法选取结直肠癌病例114例,随机分为3组,A组采用舒泰清、B组采用硫酸镁,C组采用舒泰清和硫酸镁行术前肠道准备,观察患者末次排便、小肠瘪塌及切开结肠时肠腔清洁程度的情况。结果C组末次排清水样便的发生率为97.4%,术中小肠瘪塌率为89.5%,切开结肠的肠腔清洁率为92.1%。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舒泰清联用硫酸镁术前肠道清洁效果较好,适合于临床用于术前肠道准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顺序选择病理检查为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共存的患者各20例(分别为A、B和C组),另选2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D组)。免疫组化法检测其组织中p53和PCNA的表达。结果胃黏膜癌前病变中p53蛋白、PCNA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黏膜(P〈0.01),表达水平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到二者共存者呈递增趋势。结论p53和PCNA表达对评估胃黏膜癌前病变发展趋势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相似文献   
8.
9.
Dieulafoy病合并上消化道大出血16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益怀  李凯  邓晖 《中国医药》2008,3(4):209-210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Dieulafoy病伴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首发症状均为突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胃镜检查16例,确诊12例,首次确诊率50%;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4例,确诊2例,手术探查确诊2例。胃镜下止血治疗12例,成功10例,失败2例,再出血2例,再行胃镜下止血,1例成功,1例失败行手术治疗。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2例均成功,但其中1例2个月后再次出血;手术治疗6例,成功6例,均无复发。结论胃镜检查治疗是Dieulafoy病首选的诊断治疗方法,胃镜检查阴性或治疗失败可行DSA检查或选择性血管栓塞治疗,以上治疗失败或反复出血者应手术治疗,手术是彻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大胃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在胃黏膜癌前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放大胃镜对180例病人进行检查,放大胃镜下做出实时诊断,取活组织分别送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和p53的表达。放大胃镜下胃小凹分为A、B、C、D、E5型[1]。结果放大胃镜下B~E4种胃小凹形态肠上皮化生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4,P0.05),并且肠上皮化生的严重程度逐渐加重(相关系数=0.612,P0.05):C~E3种胃小凹形态与不典型增生的严重程度关系密切(χ2=11.31,相关系数=0.637,P0.05):B、C、D、E等4型胃小凹形态间PCNA和p53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514,P0.05)。结论放大胃镜下胃黏膜微细结构形态可反映病变程度的轻重,PCNA和p53是重要的胃癌标志物,随访E型胃小凹、高PCNA和p53表达的患者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