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经括约肌间切除(ISR)联合结肠肠管拖出术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7年6月11例行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的低位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1例均成功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215(185~3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2(30~250)mL,术后平均住院11.6(9~15)d。无吻合口瘘、骶前感染、肛门狭窄、术后出血等并发症。单个标本获取淋巴结数12~26枚,平均15枚。11例随访4~16个月,平均10个月,未发现与手术相关并发症,无局部复发及转移。术后6个月肛门功能均恢复满意。结论:腹腔镜下改良ISR联合结肠拖出术是治疗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较理想的一种手术方式,肛门功能和治疗效果满意,不需要预防性造口,可以完全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同时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吴作友  陈斌  孔琦 《肿瘤学杂志》2008,14(11):947-950
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l)有抑制肿瘤细胞转移的能力,可减少转移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复杂多样而又非典型,它可与mSin3-HDAC复合体相互作用,恢复间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连接通讯,抑制磷酸肌醇信号转导等。全文综述BRMS1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RMS1、VEGF-C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及乳腺良性病变标本BRMS1、VEGF-C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乳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BRMS1阳性率分别为57.1%、90.6%、100%(P<0.01)。BRMS1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临床病理分期Ⅲ+Ⅳ组、及ER阳性组,BRMS1的表达显著降低(均P<0.01)。(2)乳腺癌组、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VEGF-C的阳性率分别为58.7%、18.8%、17.2%(P<0.01)。VEGF-C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临床病理分期Ⅲ+Ⅳ组,VEGF-C的表达显著增强(P均<0.01)。(3)乳腺癌中BRMS1与VEGF-C表达呈负相关。结论:BRMS1与VEGF-C在乳腺癌的转移过程中可能存在相互作用,联合检测乳腺癌组织中BRMS1与VEGF-C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判断其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腹腔镜双入路法在游离脾曲的直肠癌保肛术的操作经验及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9月由同一组手术医师完成的双入路法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的直肠癌保肛手术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短期随访结果。 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术中无左侧输尿管、左肾、脾脏及胰腺损伤。手术时间为142.4±35.3 min,术中出血量98.7±34.5 ml,切除标本长度为21.1±6.7 cm,肿瘤距下切缘4.5±2.8 cm,清除淋巴结为12.7±6.3枚,术后排气时间3.6±1.7 d,住院时间12.4±3.2 d。术后并发症4例(10.5%),其中切口感染2例(5.26%),尿潴留1例(2.63%),肺部感染1例(2.63%),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等并发症发生。全组患者随访至今,均未见肿瘤复发。 结论双入路法在腹腔镜下游离结肠脾曲的直肠癌保肛术中径路准确,解剖层面清晰、易于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行脾切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9例患者行脾切除术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结果9例患者恢复良好,术后2周肝功能恢复到术前水平,手术前后转氨酶、胆红素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及血小板升至正常水平,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功能亢进症状得到纠正,凝血功能较前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2~18个月无一例再发消化道出血,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术后3个月复查胃镜提示食道静脉曲张较前好转。结论脾切除及贲门周围血管断流术是自身免疫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一项有效措施,对改善患者脾功能亢进、提高患者的凝血功能,减少出血有较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术中胃镜在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例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静脉曲张病人行术中胃镜指导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16例病人手术均较顺利,术后1例24 h内出现腹腔出血,经再次手术,病人恢复良好.术后病人无再出血表现.术后随访4~26个月,无一例再出现黑便及呕血,无吞咽梗阻症状发生,术后3个月胃镜检查见食管静脉曲张较术前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好转.结论 术中胃镜能准确地提供手术视野,准确地判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位置,可指导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7.
8.
吴作友  陈斌 《肿瘤学杂志》2010,16(10):805-808
[目的]分析BRMS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探讨BRMS1蛋白在乳腺癌转移中可能存在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3例乳腺癌组织标本中BRMS1蛋白的表达,随机抽取相应的癌旁组织32例及乳腺良性病变组织29例作为对照组,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BRMS1在乳腺癌组织中阳性率为36/63(57.1%),癌旁组织中阳性率为29/32(90.6%),乳腺良性病变组织中阳性率为100.0%(29/29),乳腺癌组织中BRMS1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和乳腺良性病变组织。BRMS1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无关,与淋巴结转移、临床病理分期有关。[结论]BRMS1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其表达下调可能与乳腺癌的侵袭转移相关。  相似文献   
9.
吴作友 《海南医学》2011,22(12):103-104
目的 探讨外科术后胆漏的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对本院2000-2009年共治疗22例术后胆漏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10例经保守治疗,1例腹腔镜治疗,3例手术治疗,8例经内镜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内镜治疗住院时间较短.结论 外科术后胆漏需综合治疗,内镜技术治疗胆漏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改良青木春夫断流术用于急诊治疗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合并胃底食管静脉破裂出血60例患者,24 h保守治疗无效的27例急诊行改良青木春夫断流术(Ⅰ组);另外33例出血经内科治疗控制后,择期行相同手术(Ⅱ组)。术后随访4年,对比观察术后再出血、肝昏迷、肝腹水以及生存状况。Ⅰ、Ⅱ组失访患者分别为3、4例,将Ⅰ组24例、Ⅱ组29例纳入研究。结果:Ⅰ组术后再出血5例、肝性脑病2例、肝腹水3例;围手术期死亡5例,均为Child-Pugh C级患者,其中死于肝性脑病合并肝功能衰竭2例、重度腹水合并感染导致肝功能衰竭2例,术后再出血死亡1例;1、2、4年存活率为79.2%、100%、100%。Ⅱ组术后发生肝性脑病1例、肝腹水4例;无围手术期死亡;4年随访中死亡2例,1例术后2年死于重度腹水伴腹腔感染导致的肝功能衰竭,1例术后4年死于再出血;1、2、4年存活率分别为100%、96.6%、93.1%。Ⅰ、Ⅱ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20.8%(5/24)、0(P<0.01);术后再出血率为20.8%(5/24)、3.4%(1/29,P<0.05),术后肝性脑病发生率为8.3%(2/24)、3.4%(1/29,P<0.05);肝腹水发生率为12.5%(3/24)、13.8%(4/29,P>0.05);2组术后1年存活率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良青木春夫断流术在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方面是安全的、有效的;但对于Child-Pugh分级C级的急诊患者,其围手术期死亡率高,急诊选用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