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肿瘤学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髓系白血病Bcl—2基因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方法:应用APAAP法检测67例AML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cl-2基因表达,半固体培养法检测CFU-L形成能力,并观察临床化疗效果.结果:发现AML患者Bcl-2基因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分化较成熟的M3型白血病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它各亚型白血病(P〈0.01),Bcl-2蛋白表达表达与CFU-L形成无相关性同,与患者外周  相似文献   
2.
克隆检测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恶性血液病是克隆性疾病,其克隆的起源具有异质性。本文主要阐述用X染色体失活分析法进行克隆检测的基本原理及其在血液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非霍奇金淋巴瘤p53基因突变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迄今为止,p53基因仍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抑癌基因,它的失活常导致肿瘤的发生,约50%的实体瘤有p53基因的缺失和(或)点突变,在恶性血液病中p53基因的变化虽不是普遍现象,但和疾病的进展与耐药密切相关,我们已经报道了61例白血病p53基因的变化,现将对恶性淋巴瘤研究的结果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标本来源29例NHL石蜡包块为1994年1月至1996年6月门诊及住院患者恶性淋巴瘤活检存档标本,男21例,女8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并按国际工作组分类标准分型,其中滤泡型NHL11例,弥漫型NHL18例;免疫学分型为B细胞性22例,T细胞性7例。9种人…  相似文献   
4.
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r/abl融合基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h染色体和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GL)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 对46例CGL患者作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融合基因,同时对其中28例作细胞遗传学检查。结果 46例CGL患者中,44例bcr/abl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为95.7%;28例CGL患者作细胞遗传学检查。26例Ph染色体阳性,阳性率为92.9%;2例Ph染色体阴性的CGL患者,用RT-PCR检测出ber/abl融合基因。结论 巢式RT-PCR是一种快速、敏感而准确的检测方法,可以为部分Ph染色体阴性的CGL患者提供分子生物学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SofarP53geneisstilthemostimpor-tantgeneeverdiscoveredtosupprescan-cer.Itisonhumanchromosome17P13.1,encodes53kumolecularweight...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的诊断、治疗及发病机理。方法:用血浆置换治疗4例TTP,同时辅以皮质激素等治疗。结果:4例病人均获得缓解,其中1例再发后仍获缓解。结论:TTP是一种起病急且凶险的疾病,临床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多与妊娠、感染、某些药物、转移性肿瘤、骨髓移植等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与内皮细胞损伤、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在血中释放增加及其在血清中裂解障碍、vWF异常大分子多聚体(ULvWF)形成有关。血置换是目前治疗本病的首选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孕妇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并不少见,且常伴严重出血、自发性流产、宫内胎儿发育迟缓(IUGR)、宫内胎儿死亡或胎儿颅内出血(ICH),以致围产期死亡率高达20%。我们主要观察母体ITP的治疗对胎儿被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IT)发生率的影响。 39例(2例为双胎)ITP孕妇治疗主要用类固醇药物、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孕前脾切除术,13例虽有血小板减少,但怀孕期间未用药。28例接  相似文献   
8.
抑癌基因P53,P16的缺失和突变以及Bcl-2/JH融合基因的出现是恶性淋巴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病因,P53和P16基因亦是诱导淋巴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而Bcl-2基因是抑制淋巴瘤细胞凋亡的重要基因,为研究这三种基因结构的变化,用PCR-SSCP,以及PCR扩增产物序列测定的方法测定了人九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发现SU-DLH-1,SU-DHL-4,SU-DHL-6,SU-DHL-8,SU-DHL-10,8392六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有P53基因的点突变,分别在5,6,7外显子;SU-DHL-9有P16基因的纯合缺失,而SU-DHL-1和Daudi细胞系有P16基因的第2外显子的突变,SU-DHL-1的测序结果为密码子30的GAC突变为AAC,密码子35的GCT突变为ACT,密码子40与41之间插人了一个C:SU-DHL-4和SU-DHL-6出现Bcl2-2/JH基因,讨论了基因结构的变化在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发生,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白血病耐药与Bcl-2,Bax基因和细胞生长的关系,运用半固体培养,MTT药敏试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测定抗原表达的方法研究4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结果:AML患者Bcl-2/Bax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2.21±8.05和0.75±0.05(P<0.001)。细胞集落生长组Bcl-2/Bax比值为(14.84±8.88)较无集落生长组(7.14±3.41)明显增高(P<0.05),耐药组和药物敏感组Bcl-2/Bax比值分别为14.32±8.99和7.50±5.04,有显著性差异(P<0.05)。Bcl-2/Bax高比值患者化疗反应差,缓解率明显低于低比值患者(P<0.05)。结论:Bcl-2、Bax异常表达是AML形成、发展和产生耐药的重要因素,检测Bcl-2/Bax比值对指导治疗,药物选择及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IgH基因重排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9种恶性淋巴瘤细胞系和不同类型淋巴系统恶性肿瘤临床标本中bcl-2/IgH基因重排情况。结果:2种细胞系,1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及6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有bcl-2/IgH基因重排,其中,36.4%滤泡型NHL及18.2%弥漫性NHL有重排。bcl-2基因断裂点绝大多数(8/9)位于主要断裂区(MBR)。结论:b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