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肿瘤学   2篇
  201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通过分析苯并芘(BaP)诱导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DNA甲基化水平的变化,探讨BaP致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以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为研究对象,使用梯度浓度BaP(0、10、20和40 μmol/L)染毒处理,构建不同染毒周期(1周、9周和15周)的细胞株,使用5-甲基胞嘧啶(5-mC)细胞免疫荧光检测各组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的变化,并进一步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不同染毒周期细胞甲基化蛋白酶(DNMT1、DNMT3a、DNMT3b、MBD2)表达的变化。结果:BaP染毒后,16HBE细胞的5-mC荧光强度表达下降,且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这种下降趋势更明显,其中40 μmol/L BaP染毒处理细胞15周时,肉眼已难以观察到可见荧光。与对照组比较,BaP染毒可下调细胞DNMT1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并呈现明显的剂量和时间反应关系(P均 < 0.05),但DNMT3a、DNMT3b、MBD2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P均 > 0.05)。结论:BaP可诱导16HBE细胞基因组DNA整体甲基化水平下调,DNMT1在其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苯并芘(BaP)长期暴露对大鼠肝脏的炎症损伤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变化。方法:选择6周龄雌性SPF级SD大鼠36只,将其随机分为染毒组和对照组,每组18只,染毒组胸腔注射10 mg/mL的玉米油-苯并芘0.2 mL,对照组注射0.2 mL玉米油,每2周注射1次,共4次,连续观察1年,期间记录大鼠的生存状况和体质量变化,实验结束时收集大鼠肝脏组织,利用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同时采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检测肝脏组织中EGFR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染毒组实验期间大鼠体质量和生长未见明显异常;病理分析发现BaP作用后的大鼠肝脏出现了明显的碎片状坏死和炎性浸润;免疫组化、免疫荧光结果均显示染毒组大鼠肝脏内EGFR表达增强;Western blot检测发现,染毒组EGFR蛋白表达水平(0.915±0.253)较对照组(0.452±0.095)明显升高(P < 0.05)。结论:BaP诱导肝脏炎症的同时可激活EGFR高表达,推测BaP诱发的炎症与EGFR的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