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6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106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3例.观察组行甲状腺全切除术,对照组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 131.54±44.67) min,无复发;对照组手术时间为(103.73±19.78) min,复发率为13.21%;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不增加患者的住院时间,不会使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升高,虽然延长手术时间,但可明显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治疗肝血管瘤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及疗效分析。方法对2005年7月-2009年12月在永州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肝血管瘤25例进行可行性及疗效分析。结果 25例中2例中转开腹,23例完成腹腔镜肝部分切除,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手术时间40~300min,平均190min,术中出血量约200~1500ml,平均450ml,全组无手术死亡,一例出现胆漏,保守治疗治愈,平均住院8d。结论对位于肝脏边缘,右肝表面或左肝外叶,左半肝,肝右前叶下段的血管瘤,行腹腔镜肝切除具有手术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作用的敏感性并研究紫杉醇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为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不同浓度紫杉醇予以干预,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Mrrr实验,初步研究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动力学予以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胆管癌细胞被紫杉醇明显阻滞在S期及G2/M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能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病的适应症和方法以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分析62例使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的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61例成功取净结石,手术时间50-70min,均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5—7天,术后随访最长时间3年,复发少量泥沙样结石2例。结论腹腔镜、胆道镜联合微创保胆取石术治疗胆囊结石,安全、可行、微创。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以寻找抗胆管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筛选胆管癌新的肿瘤标志物,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紫杉醇诱导凋亡的胆管癌QBC939细胞进行蛋白分离和蛋白表达谱差异分析,筛选并鉴定其相关蛋白并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指纹图谱。结果:本研究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蛋白点匹配率分别为(90.1±0.14)%和(87.1±0.22)%(P〈0.05),匹配后在干预组中共发现68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47个表达下调和21个上调;共获得28张PMF,初步质谱鉴定发现11个与凋亡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6种蛋白表达上调,5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所获得的68个差异蛋白质点可能在QBC939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鉴定出的11个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差异蛋白点提示紫杉醇是通过多个重要蛋白,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抗癌作用机制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筛选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的相关蛋白并鉴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以寻找抗胆管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筛选胆管癌新的肿瘤标志物,为胆管癌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基础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比较蛋白质组学技术对紫杉醇诱导凋亡的胆管癌QBC939细胞进行蛋白分离和蛋白表达谱差异分析,筛选并鉴定其相关蛋白并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指纹图谱.结果:本研究发现对照组和实验组蛋白点匹配率分别为(90.1±0.14)%和(87.1±0.22)%(P<0.05),匹配后在干预组中共发现68个差异表达蛋白点,其中47个表达下调和21个上调;共获得28张PMF,初步质谱鉴定发现11个与凋亡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其中6种蛋白表达上调,5种蛋白表达下调.结论: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分析所获得的68个差异蛋白质点可能在QBC939细胞发生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被鉴定出的11个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差异蛋白点提示紫杉醇是通过多个重要蛋白,发挥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抗癌作用机制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医用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创面处理上的优点。方法 采用医用胶喷涂LC术后胆囊床创面。结果 其特点是减少术后腹腔渗液及渗血,并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术后疼痛。结论 医用胶效果良好,患者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紫杉醇对胆管癌QBC939细胞作用的敏感性并研究紫杉醇对胆管癌细胞周期及细胞凋亡率的影响,并初步探讨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发生凋亡的机制,为胆管癌的临床治疗寻找新的治疗药物.方法:体外培养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不同浓度紫杉醇予以干预,通过细胞形态观察和MTT实验,初步研究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敏感性;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紫杉醇诱导胆管癌细胞凋亡,同时对细胞周期的变化和动力学予以检测.结果:各浓度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均有明显抑制作用;胆管癌细胞被紫杉醇明显阻滞在S期及G2/M期,且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结论:紫杉醇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抑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效应;紫杉醇能诱导人胆管癌QBC939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NF-κB、HMGB1在SAP大鼠肠黏膜损伤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时点表达规律及其意义.方法:将7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组(n=40)和S组(n=30),再分别按3、6、12、24、36h时点随机均等分成5个亚组.A组大鼠行逆行胰胆管匀速泵入5%牛磺胆酸钠建立SAP模型,S组大鼠开腹仅翻动十二指肠.两组大鼠均在建模后按时点开腹,门静脉取血检测AMY、DAO浓度,ELISA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小肠黏膜NF-κB和HMGB1的表达.结果:(1)A组大鼠血DAO浓度随时点延迟逐渐增加;(2)肠黏膜NF-κB表达在3h最高,随时点延迟逐渐下降,24h、36h降至正常水平;(3)肠黏膜HMGB1表达6h开始明显升高,且随时点延迟逐渐增高,在24h最高,一直持续到36h仍然保持在较高水平.结论:(1)SAP大鼠早期即出现肠黏膜损伤;(2)SAP肠黏膜早期的损伤可能与小肠组织NF-κB的表达增加有关;(3)HMGB1作为晚期炎症介质可能介导了SAP肠黏膜损伤的发生发展;(4)HMGB1的调控可能受到了NF-κB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奈达铂对喉癌细胞系(Hep-2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设空白组、低浓度奈达铂组、高浓度奈达铂组、空白+照射组、低浓度奈达铂+照射组、高浓度奈达铂+照射组,单次照射6Gy,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及RT-PCR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并半定量VEGF以初步探讨机制.结果:奈达铂对喉癌Hep-2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空白组、低浓度奈达铂组、高浓度奈达铂组细胞的D0值分别为1.98、1.32、0.86Gy,Dq值分别为1.99、1.27、1.02Gy,α值分别为0.113、0.173、0.536(Gy-1)和β值分别为0.105、0.260、0.521(Gy-2).空白组、低浓度奈达铂组、高浓度奈达铂组、空白+照射组、低浓度奈达铂+照射组、高浓度奈达铂+照射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20%、1.15%、2.18%、2.65%、2.99%、4.98%.高浓度奈达铂组、空白组+照射组、低浓度奈达铂+照射组及高浓度奈达铂+照射组VEGF的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及低浓度奈达铂组低,且高浓度奈达铂+照射组表达最低.结论:奈达铂对人喉癌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VEGF表达和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