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内膜损伤后血管狭窄的主要病理变化和此过程中血浆内血管内皮素(endothelin ,ET)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局部动脉组织内ET反应性 (ET immunoreaction ,ET IR) ,探讨卡托普利 (Captopril)对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 4 8只 ,依术后处死时间不同 (6h和 1、3、7、15、2 2d)按随机表法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8只 ,其中 3只为内膜损伤 (手术组 )、3只为损伤 卡托普利治疗 (治疗组 ) ,2只为对照组。术前及术后均采静脉血 ,手术组及治疗组置入微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内制备内膜损伤模型。治疗组术前 1d给予卡托普利 2mg·kg-1·d-1直至处死当日。放射免疫法检测术前、术后血浆内ET水平 ,处死后取模型动脉血管 ,观察血管内膜厚度及管腔病理变化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动脉组织内ET反应。结果 手术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 [平均值 (139 17± 16 86 )ng/L) ]和治疗组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 [平均值 (12 2 16± 13 5 6 )ng/L]均较术前 [平均值 (111 2 4±11 39)ng/L]升高 (P <0 0 1和P <0 0 5 ) ,手术组术后各时间段血浆ET水平比治疗组及对照组有明显升高 (P值均 <0 0 1) ,而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血浆ET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手术组动脉内膜有不同程度增厚 ,主要以血管平滑肌细胞 (vascularsmoothmuscle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规行DSA检查,发现病变或可疑病变后行3D—DSA检查。结果:26例颅内动脉瘤中检出动脉瘤31枚,其中后交通9枚,C1段3枚,C2段5枚,C3段3枚,前交通6枚,大脑中3枚。椎动脉动2枚。3例2D—DSA未见病变3D—DSA确诊,5例因血管重叠3D—DSA排除了动脉瘤。6枚GDC栓塞,5枚手术夹闭,2枚颈内动脉可脱性球囊封阻术。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动脉瘤的介入治疗和手术夹闭提供了可靠保障,在临床诊疗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及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行护肝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经股动脉插管至肝固有动脉注入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治疗后第2周、4周和8周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PT)和白蛋白(ALB)水平变化.同时观察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术后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第3天治疗组全部患者(100%)乏力、纳差症状改善,而对照组只有1例(4.0%)改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8wk,治疗组和对照组血清ALB水平分别为35.2±8.5g/L和25.8±7.8g/L,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TA分别为45.7±10.3%和37.9±11.8%,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清ALT、AST、TBIL在两组间变化不明显.随访两组AFP水平未见明显差异,未发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有一定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与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和血管内栓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DSA或3D-DSA脑血管造影检查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32例,根据造影结果决定治疗方案。结果共发现28例33个颅内动脉瘤。其中20例颅内动脉瘤进行了血管内栓塞治疗。14例用可解脱铂金弹簧圈(GDC)行动脉瘤栓塞术,6例用可脱性球囊行颈内动脉闭塞术。结论3D-DSA极大提高了脑血管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动脉瘤的栓塞治疗提供了可靠保障。具有准确、安全和操作方便的特点,有很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腘静脉穿刺治疗下肢静脉血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为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疾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约有25%~50%的患者发展为栓塞后综合征[1],严重影响患肢功能与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收集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4月36例DVT患者,行腘静脉穿刺经导管抽栓、溶栓、球囊扩张和支架置入等综合技术的应用,取得较理想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7例,女29例;年龄36~64岁,平均(46.8±14.3)岁;治疗持续时间2~6d,平均(3.6±1.3)d。患肢:右下肢3例,左下肢33例。血栓部位类型:6例为中央型,30例为混合型。术前均行超声检查,16例行下肢顺行静脉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对8例产后大出血,急诊 行双侧髂内动脉造影,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插管后,双侧分别注入明胶海绵颗粒直至血流明显变慢。结果7例出血完全 停止,1例出血明显减少,经药物及激素继续治疗1周出血停止。3例栓塞时有一过性下腹隐痛,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 论子宫动脉栓塞治疗产后大出血,止血迅速、安全、可靠,并能保留子宫,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作为产后大出血的首选 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因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介入器材的不断开发应用,经皮穿刺血管腔内球囊成形术成为治疗冠心病等血管狭窄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但术后发生的再狭窄仍是影响其疗效的主要因素之一。再狭窄发生的确切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清楚。大量的临床资料和实验研究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VSMC)增殖和内膜增厚是再狭窄(RS)的主要病理特征。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43岁.于2007年6月在锄地时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咯血,颜色鲜红并有血凝块,约500ml左右,当时无头晕、冷汗、心慌,乏力等症状,未作任何处理咯血自行停止.同年11月~2008年05月30日上述症状间歇性发作,且渐频繁,发作时咽部异物感,咯血后仅感头晕,无其它明显不适.查体:神志清晰,精神较差,贫血貌,右上肢血压90/56mmHg,左上肢血压为0,左侧桡动脉搏动不能触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并总结肝癌合并动静脉/门脉分流的DSA分型及介入栓塞封堵治疗方法。方法:32例肝癌合并动静脉/门脉分流经DSA检查分型和介入栓塞治疗,根据分流速度将其动静脉分流分为3型:①快速型;②慢速型;③中速型,选择相应的栓塞材料进行栓塞封堵治疗。结果:快速型6例,慢速型16例,中速型10例。23例(72%)一次封堵成功,4例(13%)二次封堵瘘口消失,3例(9%)因分流口较大,同时伴有门静脉癌栓,未行封堵术,2例(5%)因分流口较多且分散,只进行了部分分流口封堵及栓塞化疗。32例中20例DSA同时显示合并门静脉癌栓,超声仅检出16例。结论:中晚期肝癌患者栓塞术前DSA检查可准确显示动静脉/门脉分流和癌栓情况,采用分流速度分型法简便、实用并对栓塞治疗有良好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的临床、X线及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病理证实的PLCH患者的临床、X线和CT资料。2例患者均行胸部螺旋CT、高分辨CT(HRCT)扫描及X线胸部平片摄影,1例行头颅CT扫描。结果 2例患者CT及HRCT均为双中上肺野广泛分布的高密度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影及囊状和蜂窝状影。1例头颅CT示右枕骨局限性骨质破坏;胸部平片示双肺野透光度减低,双肺纹理模糊;另1例胸部平片示双肺纹理紊乱,右肺中野可见多个小囊状低密度区;纵隔影明显增宽。结论 PLCH的X线、CT及HR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尤其是HRCT显示病变更加清晰,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对此病的诊断,确诊仍需病理学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