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并总结胰体尾癌的手术切除方法和经验。方法23例胰体尾癌患者,通过采用腹膜后血管的骨骼化处理,淋巴结广泛廓清,胰腺断端的细致处理,腹腔神经节的切断等方法提高切除率。结果本组23例胰体尾癌均行手术切除,其中联合脏器切除4例。术后死亡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7.4%。平均生存时间为14.8个月。结论对于胰体尾癌,尤其是有腹膜后重要血管和腹腔神经丛浸润的晚期癌,通过努力完全可以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2.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olid pseudopapillarytumor of pancreas,SPTP))是临床上发病率较低的一种疾病,回顾性分析15例SPTP病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对FNH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普通外科2004年7月至2011年7月期间收治的21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FNH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1例FNH患者中男6例,女15例,平均年龄31.1岁。单发19例,多发2例。9例为体检发现,无不适症状;12例有右上腹隐痛不适症状,均无肝炎、肝硬变病史;1例女性患者有长期口服雌激素病史。化验检查:谷丙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其余肝功能检查、肿瘤标志物及HBsAg均为阴性。术前影像学检查诊断符合率:彩超检查为42.9%(6/14),CT检查为50.0%(6/12),MRI检查为38.5%(5/13)。术后均恢复良好,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 FNH术前确诊率仍较低,主要依赖术后病理学检查。对于术前诊断不明确、病灶巨大或有临床症状者仍应采取手术切除治疗。  相似文献   
4.
5.
回顾性总结经手术治疗并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淋巴瘤的腹膜后巨大肿物14例,通过综合分析术前情况,探讨术中手术方法选择,评价术后效果,总结腹膜后巨大淋巴瘤的手术治疗方法和意义。对于术前未明确诊断的腹膜后巨大肿物,应积极行手术治疗;术中应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防止副损伤;术后淋巴瘤的诊断明确后,应行进一步放化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门脉高压症患者行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认识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临床过程,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结果 4例患者中有2例共行3次手术以缩窄和结扎吻合口,其中1例有轻度好转,1例无明显变化。2例行保守治疗,无明显症状改善。结论 对发生门体分流术后肝性脊髓病的患者,应果断再次手术结扎吻合口,以防止症状进一步加重或同时并发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Wnt拮抗因子分泌型Frizzled相关蛋白(SFRP5)在胃癌中的甲基化和表达状态,探讨SFRP5在胃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SFRP5在胃癌中的甲基化状态,采用逆转录PCR(RT-PCR)和即时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SFRP5在胃癌中的表达状态。结果在胃癌组织中,有29例(72.5%)检出SFRP5甲基化,在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有4例(10%)检出SFRP5甲基化。SFRP5在胃癌组织中的甲基化频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χ2=32.237,P<0.001)。SFRP5mRNA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01)。SFRP5在胃癌细胞系HGC-27、AGS和NCI-N87中发生甲基化,表达消失,而在SGC-7901中未发生甲基化,存在表达。结论SFRP5甲基化及异常表达在胃癌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其参与了部分胃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和 hMLH3在胰腺癌中的甲基化和表达状态,探讨错配修复缺陷在胰腺癌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hMLH1、hMSH2和hMLH3的甲基化状态,逆转录PCR(RT-PCR)检测hMLH1、hMSH2和hMLH3的表达状态.结果:在胰腺癌组织中hMLH1、hMSH2和hMLH3的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8.6%、46.4%和39.3%;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为3.6%、10.7%和12.5%,上述各基因在胰腺癌中的甲基化频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MLH1:x2=12.97,P<0.01;hMSH2:x2=17.50,P<0.01; hMLH3:x2=10.47,P<0.01).在胰腺癌组织中分别有25.O%、50.0%和33.9%没有检出hMLH1、hMSH2和hMLH3表达.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分别有7.1%、8.9%和16.1%,各基因在胰腺癌中的表达缺失频率均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hMLH1:x2=6.62,P<0.05;hMSH2:)x2 =22.73,P<0.01:hMLH3:x2=4.76,P<0.05).hMLH1在胰腺癌细胞系PANC-l和CFPAC-1 检出甲基化和表达消失.hMSH2在PC-3检出甲基化和表达消失.hMLH3在PC-3和PANC-1检出甲基化和表达亦消失.结论:在胰腺癌错配修复基因缺陷较普遍参与了部分胰腺癌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胰腺手术中如何保留残存的胰体尾.方法 7例行胰腺手术中,3例胰肠吻合口裂开,4例胰颈体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用主胰管导管桥式内引流将胰液引至临近的空肠袢内,均成功保留了残存的胰体尾.结果 术后经支持治疗,持续腹腔冲洗,抑制胰酶分泌,术后内分泌功能基本正常,顺利出院.结论 主胰管导管桥式内引流术,在保留残存胰体尾组织方面具有方法简单、快捷,可有效地保存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预防胰肠吻合口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采用胰液与胆汁分离式内引流法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148例 ,无 1例发生胰漏 ,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本组 148例中男 88例、女 6 0例 ;年龄 32~83岁 ,中位年龄 5 5岁。临床诊断 :壶腹癌 5 6例 ;胆管下端癌37例 ,其中 4例为肝外胆管全程癌 ,1例为胆囊癌浸润十二指肠区 ,第 13组淋巴结明显肿大 ;十二指肠癌 8例 ,其中 1例为十二指肠平滑肌肉瘤 ;胰头癌 44例 ,其中胰头部囊腺癌 2例 ;另外 3例为慢性胰腺炎致胰头部囊性肿块。行保留幽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PPD) 89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5 9例。术后恢复顺利者 141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