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行肝硬化建模,将建模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对照组(阻断肝门)、实验组(阻断肝门前后静注Tempol )。3组均取门静脉、腔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肺组织行细菌培养,以及小肠黏膜形态与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明显减少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P均<0.05)。结论 Tempo1可有效地预防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5-Fu)缓释剂的安全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158例直肠癌患者被随机分为A(植入组)、B(腹腔灌注组)和c(对照组)3组,A组采用手术+术中腹腔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B组采用手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组采用传统手术+化疗。比较3组术后并发症和首次化疗毒性反应以及3组2、5年生存率。结果A组和B组并发症相当,对骨髓抑制和肝脏功能损害较C组轻;无论在2年还是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A和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2年无病生存率均较C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在2年生存率、5年总无瘤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肠癌术中植入氟尿嘧啶缓释剂安全可靠,能降低2年复发率,但并不能提高近期和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估低位直肠癌手术前行改良新辅助放化疗+术中温热灌洗治疗的近期疗效及肿瘤的病理学改变,探索治疗低位直肠癌的新途径&;#65377;【方法】 45例低位直肠癌患者DukesB期(17)&;#65380;DukesC期(28)随机分为:A组15例行自行设计改良的新辅助治疗:术前放疗&;#65380;区域动脉介入微泵灌注化疗,按时辰多通道程控输液泵给药;B组15例,术前放疗+区域动脉介入一次性灌注化疗;C组15例诊断明确后手术;45例患者均行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65377;【结果】 A&;#65380;B&;#65380;C组在术前降低肿瘤临床分期&;#65380;提高保肛率和复发率方面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 0.05 ),A &;#65380;B&;#65380;C组肿瘤的病理改变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65377;【结论】 改良新辅助放化疗+术中腹腔温热灌洗化疗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提高保肛率和生存率&;#65377;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F-box蛋白家族成员F框蛋白2(FBXO2)的表达与肿瘤增殖指标(Ki-6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两步法检测105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中FBXO2、Ki-67及VEGF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结果Ki-67、VEGF和FBXO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3.3%(56/105)、51.4%(54/105)、44.7%(47/105)。Ki-67与结直肠癌的原发灶大小密切相关(P=0.017),VEGF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相关性,FBXO2与结直肠癌患者的远处转移、AJCC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45、0.027)。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FBXO2与Ki-67、VEGF的表达呈显著相关(r=0.305、0.223,P=0.002、0.022),Ki-67与VEGF的表达无相关性(r=0.160,P=0.102)。多因素Cox比例危险模型分析提示,高表达的FBXO2是结直肠癌患者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HR=2.183,95%CI=1.075~4.434,P=0.031)。生存分析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Ki-67、VEGF及FBXO2高表达的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低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0.036、<0.001)。 结论FBXO2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促癌的作用,是结直肠癌不良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可能机制是通过泛素蛋白酶体途径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肿瘤增殖活性及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中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7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401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资料,以及术后发生吻合口痿的治疗措施.结果 本组35例(8.73%)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中9例采用保守治疗,19例行结肠造瘘术,7例在保守治疗无明显疗效的情况下改行手术治疗.结论 吻合口瘘是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发生原因复杂,认识其发生的因素对于防治吻合口瘘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化学剂诱导、全过程的结直肠癌肝转移动物模型建立,为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研究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 60只20周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采用二甲基肼(DMH)颈项部皮下注射(30mg/kg)诱导,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每周1次,连续18周.于第26周及32周分别处死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对肝硬化大鼠肝组织缺血再灌注后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取90只SD成年大鼠采用传统四氯化碳(CCL4)法制作肝硬化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治疗组各30只。模型组及治疗组行开腹肝门阻断术(假手术组只暴露肝门,不阻断),肝门阻断后30 min恢复血流。治疗组术前缓慢静脉注射TEMPO 10 mg/100 g(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术后每12 h静注1次;模型组及假手术组术前均缓慢静脉注射与治疗组所用药物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每12 h静注1次。术后72 h观察两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细胞凋亡情况;测定肝组织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水平;测定三组肝功能指标。结果治疗组肝组织上清液中SOD、CAT、GSH-Px活性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ALT、AST及LDH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 TEMPO对肝硬化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肝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胃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胃癌根治术的71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标准胃癌根治术604例,扩大胃癌根治术108例。淋巴结清扫过程中淋巴管断端予结扎患者462例,淋巴管断端予电凝250例。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患者采用全胃肠外营养联合奥曲肽治疗。结果总共有35例(4.92%)患者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而行扩大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率(10.19%)比行标准胃癌根治术患者(3.97%)高(P=0.006)。术中淋巴管断端电凝患者术后淋巴漏发生率(7.6%)比淋巴管断端结扎患者(3.46%)高(P=0.015)。31例患者经禁食、全胃肠外营养、皮下注射奥曲肽治愈,4例患者加用泛影葡胺冲洗治愈。结论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管结扎可以减少术后淋巴漏发生率。全胃肠外营养联合奥曲肽是胃癌根治术后淋巴漏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强医院抗生素管理,控制院内感染和细菌耐药的临床意义。方法在实施严格监管抗生素使用前后随机各抽取500例次住院患者分别作为对照组(2007年1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和研究组(2010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比较两组抗生素使用率、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率等。结果研究组抗生素使用率(42.8%)、高级抗生素使用率(21.0%)、联合使用使用率(13.6%)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9.8%、43.4%和45.4%)(P〈0.05);研究组Ⅰ类手术切口的抗生素使用率(17.3%)、使用时间超过5 d的构成比(4.1%)均低于对照组的67.8%和64.5%(P〈0.05),但是两组Ⅰ类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医院感染现患率(5.8%)和多重耐药率(6.6%)均低于对照组的9.6%和11.4%,主要表现在呼吸道感染率的差异显著;多重耐药两组中只有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工作中必须重视住院患者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现象。加强抗生素的使用管理能有效降低抗生素使用率,控制院内感染和细菌耐药,节约医疗资源和成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肝切除术后肝癌患者肝功能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原发性肝癌行肝部分切除的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剂和肠内营养混悬液进行肠内营养,每组48例.从术后第1天起,从胃管给予两组患者等热量、等氮量的肠内营养剂,共5d.分别于术前、术后第1天、第6天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分析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及住院时间.结果 术前、术后第1天及第6天,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及总胆红素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6天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的外周血总淋巴细胞计数为(2106±1057) /μL,显著高于常规肠内营养组的(1648±1079)/μL (P=0.038).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及常规肠内营养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10.3±5.6)及(13.4±6.7)d,术后总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6.7%及35.4%,两组的住院时间(P=0.016)及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P =0.036)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肝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能有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