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直肠癌术后盆腔内复发病灶常破坏骶尾骨,复发灶贴盆壁浸润生长,手术切除难度较大,或不能切除。传统放疗盆腔外照射常因病灶周围正常组织耐受量及复发病灶对射线敏感程度所限,难以达到长期症状缓解及肿瘤缩小、消失的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单药紫杉醇每周方案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56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疗,6MVX射线,95%PTV/60Gy/2Gy/30f,同步每周紫杉醇单药静脉化疗,40mg/m^2,连续6周。结果原发病灶近期客观总有效率为82.1%;纵隔转移淋巴结总有效率为91.1%,近期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轻中度放射性食管炎、放射性肺炎,患者耐受性满意。结论三维适形放疗与单药紫杉醇每周同步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近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胸部放疗后对心脏损伤检测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部放疗后对心肌损伤检测的因素。方法:选择初次单纯接受胸部放疗患者29例,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99MTc—MIBI核素心肌显像的检查。结果:本研究29例心肌酶谱增高16例,心电图心律失常25例,ST—T段改变15例,超声心动图异常的有12例,心肌灌注改变18例。结论:胸部放疗中,放射线引起与诱发的心肌损伤心肌酶可作为一个早期损伤观察指标,心肌灌注显像可以早期检测出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索拉非尼作用后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和pERK表达,索拉非尼对骨肉瘤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用相差显微镜观察和MTT法检测索拉非尼作用后对骨肉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检测不同剂量索拉非尼作用前后骨肉瘤细胞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的索拉非尼均能抑制MG-63细胞的增殖,且随索拉非尼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表现为时间剂量依赖效应(P<0.05)。各用药组pERK免疫反应阳性细胞随时间延长和索拉非尼浓度增加逐渐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索拉非尼组与对照组相比,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值均显著降低(P<0.05)。MG-63细胞经特异性MEK1/2抑制剂U0l26预处理后对索拉非尼体外杀伤作用的反应性明显降低。结论:MAPK通路的持续活化在骨肉瘤的恶性进展中起重要作用,其抑制ERK1/2信号通路可能是其机制之一,pERK可能是索拉非尼治疗的一种有效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肌核素显像、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胸部放疗心肌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超声心动图、99mTc-MIBI核素心肌显像检查.结果 放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室壁增厚率、左心室后壁室壁增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 05).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肌酶阳性例数和敏感性接近,均高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肌酶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 05).结论 评价放射引起与诱发的心肌损伤,早期以心肌酶谱改变、核素心肌显像较有价值,晚期心脏超声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心肌酶、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素显像在胸部放疗心肌损伤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放疗治疗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心电图、心肌酶、超声心动图、99mTc-MIBI核素心肌显像检查。结果治疗前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谷草转氨酶(AST)变化不明显,P>0.05,磷酸激酶(CK)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变化相对敏感P<0.05;治疗前后心电图变化表明,以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心房颤动居多,又以ST-T改变最为明显。放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室壁增厚率、左心室后壁室壁增厚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肌酶、心电图阳性例数和敏感性接近,均高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评价放射线引起或诱发的心肌损伤,早期以心肌酶谱改变,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较有价值,晚期心脏超声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核素显像、超声心动图在评估胸部放疗心肌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30例放射治疗的肿瘤患者,分别于放疗前和放疗后行超声心动图、99mTc-MIBI核素心肌显像检查.结果 放疗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数,短轴缩短率、室间隔室壁增厚率、左心室后壁室壁增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比率高有统计学意义(P<0 05).心肌核素显像(MPI)和心肌酶阳性例数和敏感性接近,均高于心脏超声的敏感性,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心肌核素显像与心肌酶的阳性表达无相关性(P>0 05).结论 评价放射引起与诱发的心肌损伤,早期以心肌酶谱改变、核素心肌显像较有价值,晚期心脏超声较有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及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的表达特点,探讨检测血清MMP-3在临床上反映胃癌病程变化的意义。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5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比较手术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MMP-3水平,分析观察组MMP-3在胃癌组织、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MMP-3阳性染色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观察组血清MMP-3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MMP-3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MMP-3于癌组织及血清中均高表达,血清MMP-3在预测胃癌侵袭转移,评估胃癌恶性程度等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紫杉醇单药每周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射(3D-CRT)疗法治疗老年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开放模式进行研究。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56例Ⅲ期NSCLC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39例,女17例,年龄60~78岁,中位年龄67岁。56例患者中鳞癌36例,腺癌20例;Ⅲa期NSCLC34例,Ⅲb期NSCLC22例。给予紫杉醇40mg/m2静脉滴注,1次/周;给药后3h采用3D-CRT(6MV-X射线,95%PTV/60Gy/2Gy/30次),1次/d,疗程均为连续6周。4周为1周期,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第2周记录原发病灶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的变化、不良反应和生存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完成6周治疗。NSCIC原发病灶总有效率为82.1%(46/56),纵隔淋巴结转移病灶总有效率为91.1%(51/56)。鳞癌、腺癌原发病灶总有效率分别为88.9%(32/36)和70.0%(14/20),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灶总有效率分别为97.2%(35/36)和80.0%(16/20),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化疗急性不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白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42.9%(24/56)、51.8%(29/56)和30.4%(17/56),恶心、呕吐发生率为42.9%(24/56);放疗急性不良反应主要为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为17.9%(10/56)和58.9%(33/56),上述不良反应多为轻度反应。鳞癌和腺癌患者疾病进展中位时间为7.8和5.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11.3和10.2个月,1年生存率为47.2%和35.0%,2年生存率为25.0%和15.0%。结论:紫杉醇单药每周化疗联合3D-CRT对老年晚期局部NSCIC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0.
血浆D-二聚体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病情的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水平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价值。方法通过对90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血浆中D-Di浓度和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根据患者血D-Di和CEA浓度变化与肿瘤不同分期之间的关系等进行分析,并选取50名健康人检测血D-Di浓度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恶性肿瘤组患者血浆D-Di浓度明显升高(P<0.01);在胃癌无转移、周围淋巴结转移、远处脏器转移三组患者之间,血CEA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组患者的血D-Di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癌患者发生转移组与无转移组血CEA及D-Di相比,血CEA及D-Di浓度明显升高(P<0.01)。结论D-Di可作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